剧情介绍
编剧 方昉
导演 尤磊 方润南(兼动作设计)
美术设计 阿翁
造型设计 谢洪宾
布景设计 赵芝辉
摄影 黄侑
动作设计 周曼玮
旁白 邱岳峰
作曲 金复载
演奏 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 宋光海
上海电影译制厂 配音录制
它的原型成语是“郑人买履”,取自《韩非子》的《外储说左上》——“经三”段处,后在“说三”中引用了这个故事。“经三”的最后一句: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意思就是不适合国家政事需要,却要谋求先王之道。然后就引用了——
原文是:郑人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二方和尤磊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快三个月了,政协和人大的二次会议也要召开了。可是去年的会议都说了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了,《毛主席语录》还卖呢,旧版的《毛泽东选集》还卖呢——没有《反对本本主义》的且第五卷也在卖。
那个时代的人们痛恨教条主义,更痛恨《语录》的断章取义。恨归恨,可“文革”你已经参与了、小书你买了,挥着它且嗷嗷喊万岁你也干了。你能独善其身么?那时你是天天学啊。这是讽刺你们自己的作品,编剧把“度”改成了“书”,批判加讽刺。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足不出户,饱学终日的读书人。你看,他多用功啊。”
“用功?我不敢当,我全信书。宁可三餐不食,不可一日无书也。”讽刺什么大家心里明白。“古人钻木取火、柴火冒烟再出火……”鞋就这么破的:着了。“这可如何是好?”你倒是灭火啊?“有了,这书中定是有灭火方法,待我查来!”啊,这也要现学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
“去火方:橘子性温凉,多食可去火。”喂,这是灭医学上的火,不是实打实的!吃了个胀鼓鼓。“妙啊,确实有理。”算你走运:口水灭的。
到集市上,直接写“试鞋”。老板问他要多大尺寸,他想:“尺寸?” “这可是你自己穿的。麻烦您把脚抬起来,我看看——”看完后老板去拿鞋,可他却“反归取之”了。
找到了。示儿:“吾儿七岁,着鞋六寸。脚随人长,步步前进。”然后他回来试鞋,十寸正好。“正合适吧?”老板问。
“掌柜的,你真是非凡啊。”他给了老板钱。“经营数十年,买鞋成万双。凭我这双眼睛,一看我就知道你应当穿……”
“六寸。”他对老板说。“十寸。” “不对,给我换六寸的。用不着你管。”老板只好给他找。找完试鞋,结果根本穿不进去。他还犟嘴:“胡说,从小父亲就告诉我的,难道还会错吗?你来看,是不是六寸?”老板看完这个“度”后,笑了:“七岁六寸!”
“七岁可穿,如今一样可以穿。”他给穿破了。穿破了,嘴仍然在犟:“书上所写,岂能违背?”他把鞋穿走了。
“是呀,可是他偏偏忘了脚随人长,人长脚大,怎么还穿六岁的鞋呢?不过这就用不着我们操心了,回去他会到书上去找的。要不然怎么会叫全信书?”
讽刺得多么一针见血。毛主席说的话在理?你们全信?那他说梁漱溟不是个东西,胡风不是个好鸟,你们现在还敢说么?别看是反对本本主义的片子,放到现在仍不过时。趴在书堆里的小子们啊,凭你们课本上学的那点知识和你们家长的经验主义,对付不了社会这所大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