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有人相信故事多讲几次,就会变真。”
今年夏天,有一部噱头十足的恐怖片上映。
——《在黑暗中讲述的恐怖故事》。
原著被认为是第一套严肃儿童恐怖文学作品。
由于书中的插图过于恐怖,在多个地区遭禁。
并且入选了美国“百大争议书籍”。
由他执导的《无名女尸》,无疑是2016年的恐怖片“黑马”。
他的代表作品不必多说。
《环太平洋》、《霍比特人》系列、美剧《血族》。
还有一举拿下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水形物语》。
一个词,豪华。
没错,这也使得这部《在黑暗中讲述的恐怖故事》备受关注。
号称今年暑期档最恐怖的恐怖片。
首日票房高达876万美元。
力压《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登上票房榜首。
然而随着观看人数越来越多,质疑声也接踵而至。
秉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心态,小嗨去观看了这部电影。
观影感受用一个词就能形容——平庸。
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中规中矩。
依然是恐怖片中日常的闲着没事“作死”的情节。
时间:20世纪60年代。
地点:鬼屋。
在鬼屋里,他们无意中打开了一本恐怖故事书。
这本书看起来就年代久远。
于是其中一个名叫斯特拉的女孩将故事书带回了家。
导致这群孩子不是离奇失踪,就是遭遇不测。
而且这本书怎么都摧毁不掉,甚至会自动写故事。
然后一一成真。
(pg-13级: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建议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目的是吸引更多年轻群体。
这也使得影片的画面并不血腥,恐怖感也大打折扣。
就像是低配版的《小丑回魂》。
一群孩子,遭遇邪恶力量缠身。
成年人充当“打酱油”的角色。
并且这股邪恶力量的恐怖来源于每个孩子内心的恐惧。
逃避兵役的少年,被由无数断肢组成的怪物缠身。
一直被母亲过分管教的少年,在医院走廊里遇到的怪物,就变成了母亲。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小丑回魂》里的“它”。
不能说如出一辙,也是十有八九。
正如上文小嗨所说,它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恐怖片。
有不足的地方,自然也有好的一面。
整体来看,影片的氛围营造得相当不错。
很有安德烈的风格。
白天,汤米打了稻草人一棍子。
晚上,喝醉酒的他再次来到那片玉米地。
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整片玉米地上,随风沙沙作响。
即使在他白天没事找事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要完蛋。
可这恐怖的氛围还是让人提心吊胆。
就像在《无名女尸》里,女尸一出现就能看出异常。
但当恐怖真的来临,依然足够震慑人心。
《小丑回魂》的年代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
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三次道德滑坡期间。
而《在黑暗中讲述的恐怖故事》的年代背景,小嗨也提到过。
20世纪60年代。
越战。
这一年代的美国青年被称为什么?
“垮掉的一代”。
再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当时美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
所以那个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
相比于先辈的开拓精神和经历,他们只会喊着虚无缥缈的口号。
直到越南战争的爆发。
他们举着牌子,游行示威,站在了反战一线。
可现实是残酷的,他们改变不了现状,就开始祸害自己。
吸毒、犯罪、颓废,成为了消极抗议的手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片中的孩子们,根本没有家长来管教。
以至于有些无法无天。
因为那时的成年人很忙——参军或参加反战行动。
比如尼克松的竞选海报、竞选获胜的直播。
以及公交车上收音机里传来的反战演讲。
在片中,随着尼克松竞选获胜,孩子们的诅咒即将破解。
在现实中,也是尼克松,让美国从越战中抽出身来。
混乱,无序,不堪回首。
就像片中的孩子们经历的诅咒。
换句话说,这不正是一种诅咒吗?
这与《小丑回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野心十足。
不是不好。
而是可以更好。
(本文由high电影原创,如需借鉴,请务必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