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直很欣赏吕丽萍的表演,她的表演不着痕迹,行云流水的节奏令人赏心悦目。
关于吕丽萍的表演实力,自然是无需多言。各个年龄段的朋友都不会陌生,无论是80年代与吴天明、张艺谋合作并拿下金鸡奖、百花奖双料最佳女配角的《老井》,还是与葛优强强联手的那部中国电视剧史上里程碑式的《编辑部的故事》,都有着丝毫不输男主角的光彩。从孙柔嘉到戈玲再到“飞鸿妈”与“马大脚”,她塑造的角色跨度之大、层次之深使得她成为同辈演员之翘楚。
谢晋的那句话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吕丽萍是个能演到70多岁的演员。80年代时,20多岁的吕丽萍就和林洪桐、邢吉田、倪震、贺小书、刘诗兵等前辈一起参与潘虹表演艺术座谈会,这也足见业界对她的认可度(那时她还未曾拿到金鸡奖、百花奖、金马奖)。
吕丽萍既可以演大城市文艺青年、知识分子,亦可以演基层女工。这里要谈的就是她电影生涯中一个代表性角色——《玩酷青春》之罗素芳。这个表演使得她荣膺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而在2010年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竞争中,吕丽萍出乎意料地击败徐帆、张艾嘉、汤唯等赛前呼声很高的种子选手。击败张艾嘉、徐帆,这个表演好在哪里呢?之后我们看到评委给出的理由。
评审认为吕丽萍展现了多层次的演技,独撑大局,让《玩酷青春》保有几分闪光,殊为难得,最后以9:8一票险胜张艾嘉。
在我看来,《玩酷青春》的影片质量或许值得商榷,但吕丽萍的表演却是实打实的优秀。
《玩酷青春》讲述的是一个北京普通的三口之家:即将高考酷爱“跑酷”的儿子、整天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母亲、曾是天桥艺人的姥姥。电影用望子成龙的母亲与叛逆不羁的儿子两代人之间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反映新时代面貌,赞美了生活中那些不同背景、不同社会分工的人们努力拼搏努力实现美好生活的积极心态。
如果说电影本身还被部分苛刻的观众认为是“缺乏电影感”,那吕丽萍的表演则是电影当之无愧的亮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吕丽萍在本片中奉献了一次教科书级的表演。所谓“教科书级”即是表演优秀、角色又极富代表性。
为何说《玩酷青春》的罗素芳一角是劳动者形象教科书?这要从角色设定上的典型性和表演上的完整性说起。
极富代表性的基层劳动者形象
电影里罗素芳(吕丽萍饰)是日企的一名普通清洁工,比起她母亲小翠花(李滨饰,天桥民间艺人)、离异丈夫何有庆(郭涛饰,“画家”)、儿子何志鹏(盛超饰,跑酷爱好者)这些非艺术即技术类劳动者,可以说她从事的是一般性体力劳动工作。
而这类工作者往往处在最基层,他们工作劳累、辛辛苦苦往往只换得微薄的报酬、还不时地遭到白眼。例如本片里,罗素芳在清洁厕所时,便遭到酒店经理趾高气扬地“指示”。
而此类劳动者的工作由于可替代性强,他们也时常面临失业危机。他们经常处于被歧视的状态、他们的尊严时常遭到践踏。就像吕丽萍在本片中的罗素芳,她遭到公司随意地裁员。
而吕丽萍所饰演的罗素芳便是一个典型,她从事的是外人看来不体面的脏活累活,但她从不低三下四。对工作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对自己的权利她据理力争。
而正如电影里,姥姥所说的:“凭本事赚钱吃饭,没什么低三下四的。”
我想这也正是导演安排这一角色的用意,即便是平凡的工作岗位、即便是最基层的劳动者,也要活出尊严。
角色的多层次身份
作为一位普通女工,罗素芳承担着家庭重任。作为母亲、女儿、离异妻子、房东大姐,她亦承担着多重身份。
上有老下有下的家庭主力
由于与丈夫的离异、母亲的老迈,罗素芳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而她仅仅是靠那点血汗钱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沉湎在昔日辉煌(天桥卖艺)中的母亲,她心里知道母亲的不甘寂寞,她嘴上粗声大气、内心倍加体恤。面对一身“艺术家习气”的“画家”丈夫,她感到不理解,但在儿子的抚养权上也丝毫不手软。
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面对沉迷于跑酷的儿子,她是难以理解的。一方面她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使得她的看法有一定局限性。
就像大多数家长那样,他们只认为学好了文化课、考高分、考上好大学才是唯一正道。
而他们却难以理解社会职业是各式各样的,任何门类只要做得出色一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而对待房客她颇显人情味儿,这也体现了作为一个普通工人,她心存仁厚、待人以诚。
如果说角色的设定给了一个好的框架,那么是吕丽萍的表演使得这个角色有血有肉、生动具体。
不仅是饭桌上边吃饭边摔筷子那种日常生活母子训话般的家常状态,偷看母亲打麻将后嫣然一笑、水龙头边腹痛发作又极力隐忍的画面更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五味杂陈。
吕丽萍的表演不像是在“演”,就如生活般自然。
法庭上,罗素芳被丈夫言语激怒气到当场扔瓶子那段戏可谓是妙笔。甚至有影友说,这像是在模仿奥斯卡影后茜茜斯派塞克的《不伦之恋》。虽然这么说也是在赞扬这个表演之好,但我觉得无论中外,对细节呈现的精细度都决定了一个演员的高度,东西方影后在表现形式上或许存在很大差异,但相同之处便在于对具体场景那种独一无二的投入。
处在巨大生活压力下的母亲言行举止甚至是有点尖刻、神经质的,她们偶尔也会变得“独断专行”。吕丽萍将这些高中生家长细微的表现呈现得丝丝入扣。
毕竟,生活是千姿百态的,令人感动的不是强行矫饰出的美好,而是在体味冷峻生活、人情冷暖后的那份坚韧。
电影背后: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对追梦者的勉励
无论是沉浸在昔日天桥观众褒奖声中的老艺人小翠花,还是有着自己绘画艺术追求的何有庆,抑或是希望通过跑酷舞动青春的何志鹏,再有二人转艺人房客。电影里都没有去讽刺、批评谁,而是通过刻画每一个普通追梦者的努力,彰显了梦想的力量。这些人物的梦想不断指引着他们前进。
而前面说了,作为女主角罗素芳是全家唯一一个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作为一个典型的劳动者,她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却对自己的权利据理力争、内在有一股子硬气,对家里的男女老少仍有一碗水端平的气魄。看似平凡却是一个家里值得尊重的中坚力量。
不止是女主角罗素芳,电影更体现了对每一名劳动者的尊重。或许他们没有所谓的远大理想、或许他们并没有多么高的学历,但他们用劳动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他们所做的点滴是社会分工中不可或缺的。他们的诚实勤恳、积极乐观说明了“劳动可以获得尊严”。
? 本文版权归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