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很有趣电影,诙谐优雅,充满了上海独有的小资情调,同时又现实残酷。
故事时间线看似零碎跳跃,实则情节一环扣一环。
小细节很多,值得细细去琢磨和研究。
看点1:沪语方言
"要刚真欸唔,伐要刚嘎欸唔",第一句台词就运用了上海话,用其独有的方式,开始讲述属于那个年代的上海往事。整部电影以沪语为主,普通话为辅,这样的组合方式在大银幕上甚是少见,成为了本片有意思的地方,引起了我极大的观影兴趣。
看点2:故事布局
电影一开始就向观众展现了两个人物的镜头(此处为提示),同时以"他"的一段介绍作为开场,又再次进行了暗示。
之后,电影正式开始,主人公们在别人的对话中被引出,从而相继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台,环环紧扣,步调虽缓慢,但节奏紧凑。
【时间线】
1937年 淞沪会战前夕 故事开始→1934年 故事的最初 人物依次登场 →1941 太平洋战争前夕故事继续进行→1945年8月 重庆 故事的真相初露端倪→开始解释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1934年→1937年(补充1934 年的一个谜团,同时与结尾的一个场景进行呼应)→1941年→1944年 菲律宾]→1945年 上海 故事中的人物发现真相→1945年10月 故事结束 电影结束
看点3:一人画面
整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一人镜头,表情和情绪被放大,让人感受深切,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角戏,每个人物都有故事,从而使人物变得生动饱满,从群戏中一个个脱颖而出。
例如有一幕,吴小姐和其老公在餐桌上进行摊牌,镜头不断在吴小姐和丈夫之间进行一人画面的切换,吴小姐的悲痛绝望,丈夫的冷漠贪婪一览无遗,最后镜头停留在钻石上进行留白,不禁让人唏嘘:一段罗曼蒂克因物质欲望而消亡殆尽。
看点4:消亡的罗曼蒂克往事
套用导演说的话“我们一直划桨,与波浪抗争,最后却被冲回我们的往昔” 。
罗曼蒂克在物质欲望、战争冲突和历史洪流的冲刷下消亡殆尽,从带帽开始,到脱帽结束,标志着一段辉煌的落幕,让人唏嘘不已。
但也不是全部消失,至少有一对在洪流中开始了一段新罗曼蒂克,属于他们的故事依旧在不断地继续。
那个年代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那个年代的人也死了,然而那个年代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