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德国、俄罗斯、英国合拍的《最后一站》,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
它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列夫.托尔斯泰。
电影截取托翁在生命最后一年,矛盾、挣扎、孤独和无奈……透过托尔斯泰和索菲亚的幽怨,平添一层悲凉色彩。
整部片子带给我的不是感观享受而是心灵震撼。
正如电影开场所引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话一样,"我所知的一切,皆因我的爱"。托翁的爱源自对人类的大爱,他的大爱完全不能和索菲亚的小爱相题并论。
曾经看过托尔斯泰小说《三个死亡》。
小说描写一棵树木死亡作结:"树全身抖了抖,弯了弯腰,又很快挺直了身子,支撑着自己的根部晃动了几下。瞬刻间,万籁俱寂。然后,树又弯下了腰,又是一声树干断裂和音响,树枝逐渐解体,树冠跌倒在一片潮湿的土地上。"
托翁的生命也像这棵树一样,一点点走向生命终点。他撑过,终究撑不过。他爱过,终究被爱所累。
晚年的托翁生活并不如意。不如常人想像的,一对持续了48年的婚姻,到老还是如胶似漆。
影片一开始,年迈的索菲亚依偎在托翁身边,缠绵的表情随着剧情发展,美好被击得粉碎。索菲亚和托翁只是肉身结合,她根本不了解自已的丈夫。
晚年的托翁不无伤感地说:"头几年,有着无与伦比和难以置信的幸福,但现在?
托翁与索菲亚最大区别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
托翁反对私有制,他要把死后的著作版权和一部分家庭财产贡献社会,救济穷人,索菲亚极力反对。
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托翁与索菲亚的世俗产生激烈矛盾,导致托翁在1910年10月28日离家出走,最终10天后病死在俄国南部一个小小火车站。
托翁的离家出走一定忍无可忍,亦给好的婚姻是天堂,坏的婚姻是地狱注脚啊。悲剧性结局,令人唏嘘。
站在索菲亚角度,作为妻子、母亲,想要享受丈夫一部分权利,也无可非议。
让人反感的是,索菲亚太强势。为了财产,没完没了,无休无止争吵,许多过激行为简直不可理喻。
两个迟暮老人身心俱疲、爱恨交织,陌生的小车站成了托翁和索菲亚爱情与争吵的最后一站。
托翁的睿知、深情、伴随着索菲亚的孤傲、强硬,一步步垮掉。
人不能安排自己的生,却可以顺应自然地设计自己的死。托翁或许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