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整首诗非常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因为玄宗和贵妃的故事太过有名,因此在唐之后,依然有许多文人将他们的故事写进诗里。如苏轼,路过骊山,见到华清宫遗址,想起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于是写下了一首《华清引》:
平时十月幸莲汤,玉甃琼粱。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为了讨她的欢心,命人从遥远的地方带来荔枝。因为路途遥远,劳民伤财,因此人们在批判李隆基奢靡生活的时候,总是用这个典故,最有名的莫过于杜牧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下,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诗词中,许多人都把杨贵妃说成是“红颜祸水”,当然,也有抛开这个观点,而着力渲染他们两个的爱情故事的。如我们今天要谈的这首《和陈君仪读太真传》:
高丽条脱琱红玉,逻逤琵琶捻绿丝。
蛛网屋煤昏故物,此生唯有梦来时。
贵妃的臂钏是用高丽的红玉雕刻而成的,她所用的琵琶使用逻逤(luo suo)的檀木制造的,琵琶弦则是用绿水蚕丝制成的。
屋内布满了灰尘,墙上挂满了蜘蛛网,贵妃的旧物都蒙上尘土,难以辨认。旧物难以辨认,心中的人儿也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高丽条脱琱红玉”,这里的“高丽”指的是“高句丽”,“条脱”指的是“臂钏”,是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琱”是雕刻的意思。《太真外传》记载,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非常思念她,因此臣下很多人为他献上贵妃的遗物,有一个叫谢阿蛮的人就献上了贵妃的臂钏,那是用高句丽的红玉雕刻而成的。“逻逤琵琶捻绿丝”,“逻逤”是当时吐蕃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据《太真外传》记载,杨贵妃用的琵琶是用逻逤的檀木制成的,琵琶弦使用末诃弥罗国的绿水蚕丝制成的。这两句描绘了贵妃所用物件的精美珍贵,给我们道出了一番盛世的景象。然随后的转折,则将我们带入了今日物件破败的意境中。
“蛛网屋煤昏故物”,人去楼空后,屋内布满了灰尘,挂满了蜘蛛网,旧日的物件还在,却难以辨认。这一番破败的景象,与前面的盛世景象,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此生唯有梦来时”,旧物还在,昔日却难以重现,唐玄宗和杨贵妃还想要相见,就只能在梦里了。
“红颜祸水”比喻漂亮女人是祸害的根源。在历史上,从周开始,有“烽火戏诸侯”、“妲己祸国殃民”,还有我们今天说的唐玄宗杨贵妃,也被人称作是“安史之乱”的根源。这样的观点似乎一直延续至今,我们的教科书上貌似也没有提出反对。不过最近终于有人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了,cctv6的一个节目,邀请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以玄宗为例,他直接告诉我们,把安史之乱和杨贵妃联系起来,那就是为唐玄宗开脱,一个男人把政治搞坏了,却让女人去负责。这是很有道理的,当时虽是开元盛世,但玄宗已经没有早期那么勤政了,而且,土地兼并和节度使募兵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可避免爆发了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