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毒sir评分:★★★
《亲爱的》可能是这个国庆档最有“野心”的一部商业片。
众所周知,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一对离婚夫妇因为他们的儿子被拐卖,踏上悲情的寻亲之路,这样的现实,在当下的中国并不陌生,它具有一呼百应的煽动性,骨肉分离的痛苦,不需要任何调味料,就能击中观众的软肋,让你一边揪心一边流泪。
但陈可辛显然不满足讲述一个饱含眼泪的通俗剧。故事在孩子被找到后笔锋一转,被强硬地掰成另一个故事,视点从被拐家庭,跳到了拐卖者李红琴(赵薇)身上:服刑出来的她要接回另一个被拐孩子,却因为世俗“偏见”,与“不近人情”的法制,成为“值得同情”的人。
得给陈可辛的勇气鼓两次掌。
第一次是故事题材,这是内地银幕罕见的打拐题材电影。面对标准飘忽的审查制度,陈可辛没有像他大多数香港同行一样,没尝试就打退堂鼓,对时代正在发生的事视而不见,而躲在爱情,喜剧,武侠这些安全领域里发横财梦。
第二次,是陈可辛敢于违背商业电影的一般规律,挑战观众。
《亲爱的》跳脱了传统的框架,它不是一个好人对抗坏人的套路,影片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并没有露脸,赵薇饰演的李红琴,为这个俗套的打拐故事带出新的视角:人贩者,是不是全是冷血的感情刽子手?他们,有没可能也是“受害者”?陈可辛在试图揭开打拐背后被大众有意回避的盲点。
换位思考的同时,《亲爱的》还在反思。
影片里,对司法制度深藏不露的讽刺比比皆是。
当黄渤告诉郝蕾孩子走丢时,电视上,《新闻联盟》刚刚开始,两个小人物正在经历的痛苦,在雄浑激昂的配乐反衬下,挥发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尴尬。
张译到计生所办准生证,被要求开出第一个被拐孩子的死亡证明,只有开,才可以生第二个孩子。
这些一闪而过,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令这个原本偏软的故事,有了刀锋的硬度。
但影片的尴尬也在于此。
因为不敢对票房说轻易说不,所以,必须照顾到大多数观众的情感,导演的个人看法得收住;因为还活在审查制度里,所以,即使叛逆也不能太出格,顶嘴可以,动手不行;于是,想表达的,应该表达的,必须表达的,这三种力量搅合在一起,互相拉扯,左右搏斗,最后只能给出一套中庸的解决方案。
《亲爱的》看似丰富,其实还是单调,虽然不全是撒狗血的煽情,但情绪单一,各种人马,形形色色,从头到尾,都是在哭腔中叙述,巨大的悲痛,让观众难以喘息。
用哭泣表现苦难,并非不高明的做法,所谓大悲无泪,最催人的力量往往来自那些平淡,不着痕迹的细节。《小武》里,拘谨的小武不敢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唱歌,却喜欢在没有人的澡堂,赤身裸体,大声歌唱。这是一个边缘人物对自卑最无力的抗争。《亲爱的》,少的正是这种隐而不发的“曲笔”。
另一方面,过多的出场人物,也让影片显得顾此失彼,尤其后半部,每个人物都在各自的荒野里悲痛呼喊,但因为缺乏更绵密的补充,更彻骨的反省,这些呼喊有去无回,只有发问,没有回答,最后,只能沦为一腔“原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的喟叹。
相比之下,表演可能是影片最坚实的底板。两位主角,黄渤与赵薇,都奉献了水准之上的表演。黄渤在《亲爱的》中那些眼泪溢出或快要溢出,委屈又无能的面部特写,足以证明他是中国目前游走各种类型片最得心应手的男演员。
而赵薇最为人诟病的读台词问题,也因为安徽方言出演,听上去,较以往顺滑自然。唯一要挑剔的地方是,她过分干净,整洁的脸蛋,还是与老土的短发和村姑的打扮有那么一点违和感。
郝蕾,张译,佟大为,作为绿叶,无可挑剔。
简而言之,《亲爱的》是一颗不甘心当催泪弹的催泪弹,如果陈可辛能够不被那些戏剧化的“深刻”吸引,更坚决地触碰真相——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在关键问题上含糊不明,半途而废,电影无疑将更有力量,也只有这样,它才能抵达想抵达的高度。
问题是,当陈可辛拍出这样的电影,能不能公映?就算公映,又有多少人会去看?
这不该是陈可辛一个人的问题。
浏览更多内容请添加微信 dsmovie,加入毒舌阵营,只听真话影评。
以下是sir对其他大片的评论,你们感受下。
《空中营救》:久违了,一场猜不到结局的动作好戏
《女生宿舍》:你好,这是我的胸和屁股
《不惧风暴》:说它没有尿点是小看它
《一生一世》:谢霆锋还没高圆圆演得好
《敢死队3》:老男人命根子可以软,拳头决不能
《猩球崛起2》:没有大场面照样完爆今年所有科幻片
《四大名捕3》:坚持看完是为了年末选十烂
《临时同居》:郑秀文的好,张家辉你不懂
《驯龙高手2》:放低期待,二不如一,是你看之前应该知道的两件事
《绣春刀》:这不是江湖,这是浆糊;这不是武侠,这是无侠
《闺蜜》:黄真真你这么作,全国人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