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大家的印象中,护士的第一感觉就是:小姐姐超级漂亮!小姐姐好温柔哦!小姐姐扎针轻一点哦!
这就是思维定式!很多时候,朋友们都会把护士默认成女孩纸。但是,你有见过男护士吗?你对他们的印象如何?
小编对男护士的第一印象,还是从当年大火的电视剧“恶作剧之吻”里的那位护理系美男子。
在平时生活中,大家都很少看到男护士,的确,男护士的人数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少的。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有注册护士328万人,男护士占比仅为1.8%。然而,当男护士走进妇产科,成为一个男助产士,人数就更少了!他们可以说是稀有物种了~
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有这么9位特殊的男护士,他们学会了“接生”的手艺,打破了性别的“歧视”,在产房24小时轮流转,备尝人生的酸甜冷暖。
浙大妇院的9位产科男助产士男助产士刘文明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一起,迎接宝贝们的降生。年均接生300—500例,“85后”小伙刘文明享受这个因性别而特殊的职业带来的荣耀感与成就感,也体味着由一个个新生命挑起的人间悲喜。
刘文明在工作中24小时轮流转,8小时迎接10个小生命
刘文明个头不高,语速平静,脸上常挂笑意。高中时,他原本学的是完全不搭界的理科,直到高考被调剂到护理专业。2012年,他和一批同学从江苏到杭州应聘,分到浙大妇院分娩室。当时,助产还不是细分专业,男助产士更显得颇为新鲜。刘文明却感觉挺好,“这里不像内外科,要和疾病打交道,都是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让人感觉很喜悦。”于是,他从打杂开始,认真学起接生的“手艺”。
这“手艺”厉害了啊!不是修雨伞,不是磨剪刀,是迎接小生命!
2014年,还没有成家的他,第一次跟着“师父”上台。至今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紧张、新奇的情绪充盈心胸,“生了个女孩,产妇生得很困难,用了很久的力,最后做了侧切。后来看着宝宝,新妈妈哭得不行,我在旁边看着,也很想流泪。”
“打仗”就是刘文明的工作常态。屏息、用力、深呼吸、加油鼓劲……接下来的产程,无论对产妇还是他来说,都是一场激烈的“战争”。浙大妇院分娩室共有6个班组,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赶上忙时,一个小组8小时班内要接生10个新生儿,“常常是这台刚接生完,就要‘跳’到另一台去,”刘文明说。
真的是辛苦了!隔着一层屏幕,小编还是想给助产士哥哥递一杯热茶!
有“性别歧视”,也有不少尴尬
匆匆穿行在拥挤的走道,刘文明瞥见等待的家属。他们相貌身份各异,却拥有相似神色:喜悦、期待、忐忑、担忧等复杂情绪交织。虽说医学打破了性别边界,刘文明的男性身份,起初还是引起产妇和家属的质疑甚至“性别歧视”。
在网络上,男助产士的话题也是很有争议性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表示支持。
有些产妇生之前并不知道产房里有男生,一看到刘文明吓一跳,连连拒绝。还有的产妇在事先征询意见时,就会指定要女助产士,她们认为女性更有经验。“现在男助产士越来越多,许多人都从网络上或者其他途径了解到产房里有男医生,有心理准备了,”刘文明说。
前些年,几乎每个月,刘文明总要被“退货”一两次,“怎么是个男的来接生?”一句话就让刘文明无言以对。
他能理解产妇的顾虑。不过这两年,随着观念进步,刘文明再没有被拒绝过。乐观的刘文明觉得,其实,男助产士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有些产程时间长,对体力是个考验;比如男同志几乎可以全年在岗;再比如科室打印机坏了、饮水机没水了,他也能挺身而出。
他的性别,还给紧张的产程增添了喜感。他的一位同事说,前几天,有个生二胎的产妇一来医院,就很激动地跟刘文明说,“医生,我见过你,当时你一直很温柔地抱着我。”
同事们都明白,刘文明是帮那位产妇做导乐分娩,但听到这话,还是笑成一片。
常常有产妇分娩后,感激涕零地找到刘文明,说没有他就生不出来。刘文明觉得,除了有兴趣,爱钻研,还要掌握和产妇沟通的技巧,比如,运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有时我会‘骗’她们说,我都看到孩子的头发了,或者说半小时内肯定能生下来。对顺产来说,信心很重要,产妇能坚持,孩子有时很快就出来了。”
在此看尽人间百态,有悲有喜
在妇产科的产房,刘文明感叹道,他见过太多的人间的悲喜剧了。
场景一: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引发新生儿窒息的,保胎有胎儿胎心突然消失的……“有些人真的很不幸,怀不上做试管,结果还是没保牢,家属在分娩室外嚎啕大哭。”
场景二:有产妇一上产床就央求刘文明,不要告诉她丈夫自己曾经生育过或者流产过;还有的早产儿,已经能哭能动,但迫于经济原因,父母决定放弃抢救。
场景三:有时陪产妇抱孩子回病房,婆婆当场翻脸,因为没盼来孙子;还有个产妇因为二胎生的还是女儿,担心在家失去地位,结果严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大出血。
场景四:产妇遭遇家暴,一个已经28周的孩子胎死宫内,那个准妈妈的肚子上满是淤青。
场景五:还有个患性病的孕妇在医院保胎,整天以泪洗面——她被丈夫传染了梅毒,孩子出生后,也很可能是梅毒儿,她拉着刘文明的手,告诫他以后有钱了,也千万不要“出去乱搞”……
值得庆幸的是,绝大多数新生命诞生世间,但还算平安顺利。
刘文明的郁结情绪,往往也会因为母婴平安,产妇的一声道谢、一颗喜糖而烟消云散。
父亲的角色,加深对职业的理解
从业近6年,如今,刘文明也成了新杭州人。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已经1岁多了,活泼可爱。不过,妻子因为身体条件选择剖腹产,他没能帮她接生,心中有些小小遗憾。
父亲的角色,使刘文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天,他奔波在几间不大的产房间,闲下来时,会刷刷朋友圈:一些产妇出院时,加了刘文明微信,手指划过屏幕,刘文明看到,那些自己亲手接生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他情不自禁地按下点赞。
看完了刘文明的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动呢?在这里,真的想给医院里的男助产士们一个大大的赞!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给男护士、男助产士多一分理解???
本文整合自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编辑:施维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