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北京的气温骤降,天气变得极度寒冷,完全没有立夏后的酷暑。下了整整一天的雨,整个道路都是积水。赶了12公里的路,找到距离住处顺义最近的电影院望京,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后回到家,鞋子已经被积水全部打湿。北京的车在这样的雨天没有放慢它的快节奏,仍然无休止的加速,加速。书包,裤子到处都是被水打湿的痕迹。但明天天气放晴,一切的潮湿都将会无影无踪。
关于这部电影《闯入者》,原本没有再去电影院观看的想法,因为一早就知道这又是一部以那批被历史遗忘在三线城市的老工人为背景的故事。而在王小帅因影院排挡所引起的一连串争论的话题也把我已经转移的视线再次峰回路转。确定又去观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来北京不足半月,仍然保留了在成都时晚饭后散步的习惯,行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满天飞舞的柳絮时常进入鼻孔,突然从耳机里传出的汪峰的电影配乐ending credit,虽然已经没有了北京的胡同,但此时响起的音乐感觉我在和王小帅同行,小贵骑着单车从身边飞速驶过。有一点点为小帅感动,这个还一直坚持电影梦想的前辈。想起那个为了买到胶片爬火车去河北的小伙子。同时,学生留言说,不太明白《闯入者》的故事,于是再次走进了电影院,刚好在这个鬼天气。
在这个商业性的电影市场,没有光环的笼罩,可能电影将万劫不复。不会因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入围和金马奖的提名对它态度友好,权利思维。观影过程我有太强的心理反应,不是感动,不是惋惜,而是看到电影的矫情。对,就是这个词。学生没看懂不是因为电影的剧情复杂,而是对一个历史背景的无知。
那是一场运动。它不同于知识青年下乡,也不同于文革串联,它是一场“报效祖国”的运动。大多数叫做是“支援三线城市建设”运动。1960年代,国际局势紧张,中国周边战火不断。当时中国主要的工业70%分布在沿海大中城市。为了备战备荒,国家在第三个五年计划里提出全面重点抓好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是从地理上划分的,沿海地区是一线,中部地区是二线,西部纵深地带是三线,涉及13个省和自治区。三线建设从1964年至1980年,共投入2052.68亿元,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的民工建设者投入其中。王小帅的父亲也是其中一员。1966年的夏天,王小帅出生两个多月后便随父母从上海去往贵阳,这一去,他就在贵阳生活了13年。当时有一句口号:“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战争的阴霾渐渐远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过去的政治口号,为战争而准备的三线建设,慢慢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崇山峻岭中的三线人,忽然发现自己曾无比自豪的优越感消失了。一阵风一样,什么都过去了。随着时间的变迁,这里的一切都不在有当初的光辉笼罩,工人们奋斗过的工厂里,荒草疯长,没什么人,但凡有一些路子的人,都离开了。厂房成了村民的猪圈,非常破败。红砖瓦房,五角星,毛泽东像,标语,都在,但物是人非。没有政策再次关注他们,很多没有办法再次回到原籍的人们,只能是自生自灭。
《闯入者》这部电影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邓美娟为了能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小兵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在争夺一个能够返回北京的名额时无所不用其极,在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的大社会背景下,自私心征服了一切,她不断地写材料揭发唯一的竞争对手老赵,终于获得了回北京的机会,却也因此害的老赵家破人亡,终生卧病在床,直至去世。而这也成为美娟一辈子的愧疚。小男孩的出现是为了杀死老太太给爷爷报仇,但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却误杀了一个老头,成了杀人犯。老邓的指认成为了确定小男孩是杀人犯的最有力证据。生活的无奈往往戏剧性的呈现。老邓怀着愧疚来到贵阳,希望能为多年前犯下的错误找到道歉的机会,这才发现小男孩的真实身份是老赵的孙子,为了弥补,她终于没有拨出报警电话,但却无法阻止赶来抓捕男孩的警察,终于小男孩坠楼身亡。这样的悲剧原本不该是影单影只的老太太和两个家庭来承担,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一切的一切,都跟眼前这已经破败的楼群和这深深的山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衣服脏了可以重洗,路面积水也都将散去,但这一次次的悲剧绵延至三代,甚至还有可能会永永远远地纠缠下去。
王小帅又用十年前青红的爱情悲剧一样的手法是在告诉我们,虽然时代已经变化了,空巢老人存在,同性恋存在,人们的观念在改变,但是有些旧伤,虽然表面伤口已经愈合,但内部已经腐烂化脓,若不割开表面挤出脓水,伤口会一直隐隐作痛,永不康复。但这个伤痛却只是一部分人的。
这部电影并不是王小帅第一部反映三线城市工人生活的电影,早在2005年的《青红》和2012年的《我11》都将背景放在了这里。电影《青红》中,青红的爸爸为了能够再次回到上海,阻止青红和小根的爱情,甚至像是押送犯人一样的监视青红的一举一动。青红的爱情葬送在这里,并想到结束自己生命。电影用青红这代人的视角表现出对当下生活环境的认同,而这也是与父辈们观念不同的地方,矛盾的产生就是父辈们为了阻止青红对这个“穷乡僻壤”产生认同感,但父辈们无能为力。电影《我11》则从一个11岁的孩子王憨的视角观察整个社会,淡化背景,将少年的青春发育和时代的变迁联系起来,王憨他们对大人们的世界一概不知,却也隐隐感知着大人们的生活。
三部电影中都有工人聚会的场景,电影《青红》中,大家商量着怎么从厂里要回户口档案逃回上海,青红的爸爸反复收听着已经搜不到信号的收音机,目的是不愿意和外界失去联系。电影《我11》中,大人们用苏联歌曲打发时间,不乏黑色幽默的成分,王憨的爸爸也在小心翼翼的躲开一个个团体的拉帮结派,用印象派的画作对儿子进行艺术教育。而到了《闯入者》里,这群父辈终于白发苍苍,他们不再想尽办法回到原来的城市,而是任命,但只希望能得到一个答复。从希望得到的合理待遇变成了只要一句话,时间磨掉了他们一切的骄傲。这里不是故乡,却也只能是故乡。
这也正是我说王小帅的这部电影过于矫情的原因。他用三部电影的容量在我们呼吁:再不关注这些人,他们可就全部死绝了。王小帅用十年的时间,三部电影反复提醒着世人这一段历史,像是在为自己的父辈们伸冤,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只要能有一句话,有一句话就能死而瞑目了。但是观众用手中的电影票表达着对这段历史的没兴趣。虽然王小帅用众多的噱头来为电影造势,但眼下一败涂地也成为必然。不会有过多的人会再次关注那个时代,关注那一群老人的生活,他们终将孤独的死去,带着对人生的遗憾。就像电影中老黄说的那样,你的骨灰回不到上海,也不会留在贵州,终将随着清风,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浮萍的人生。
一腔热血不应该是知识分子的情绪表达,失去思考读再多的书,上再好的大学,再优越的家庭背景都也无法弥补先天缺陷。洪流一到,土崩瓦解。王小帅这一次,不纯粹。如果《青红》是为命运不可控的惋惜,《我11》是对逝去青春的追忆,到《闯入者》剩下的就只剩麻木了。事不过三,三思而行。虽然你不断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但我们其实也从未记起,也许十年以后,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们仍然会将这段历史当做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可就像已经换去的潮湿的鞋子,还是会干的。
想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官方qq群,龙斌大话电影官方qq群1号群:已满;2号群:已满;3号群:已满;4号群:260143967 ;5号群:305628852(新)
想让你的影评&影视相关作品让更多人看到,请将作品+姓名+联系方式(qq&电话)发送至3197165716@qq.com
想和龙叔直接互动,请按住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添加龙斌大话电影官方微信。或手动搜索微信号lbdhdy
点击“阅读原文”,到龙门客栈和我们一起聊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