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是日本导演的一部电影《东京家族》,描写的是一个日本普通家庭的故事,类似于咱们的《外地人在北上广生活》,只不过是以父母的角度去看待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但是日本电影的风格就是娓娓道来,在细节之处不经意的流露出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一对乡下夫妻养了三个孩子,大儿子是医学博士,在东京的最西边安了家,开了一个小诊所。女儿也在东京,和丈夫经营着一家小理发店。小儿子也在东京,说是舞台剧院的舞台美术,其实是临时工,就是搬道具的那种。
两个夫妻从乡下来到东京,说是来玩,其实是想看看孩子们过的怎么样。
大儿子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很叛逆,学习不好,但是还是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各种补习班。小儿子很内向,不怎么说话,对这个世界有一种深深的悲观看法。奶奶问他长大后想接爸爸的班吗?他说我学习不好。奶奶说,你还是小学生呢,你爸爸小时候学习也不好,但是后来努力学习,考上了医学部。孩子说我不行的。
一个周日,大儿子想带一家人出去转转,老两口都收拾好了,结果有人给他打电话,说是一个病人病情一直不好,还发烧到了39度,大儿子只好去看病人。因为妻子还要留在家里照看诊所,所以也没有人带老两口出去玩。
老两口去了女儿家,结果女儿忙的抽不开身,让小儿子带着老两口出去逛,小儿子带着老两口坐观光巴士,讲解员在车上讲,小儿子在打瞌睡。
女儿和大哥商量一起出钱让爸妈住一个打折的豪华宾馆,让他们在屋里看电视,说那样老人会很悠闲。
大白天,老两口儿坐在床边,看着外面的游乐园,过山车忽上忽下,摩天轮缓缓地转。
妻子说:天气真好啊。老头说:还记得咱俩没结婚时我带你看的那场电影吗?
晚上,外面霓虹灯闪烁,妻子要把窗帘拉上,老头说,别拉了吧,这可是在乡下看不到的风景。
霓虹灯光在屋里一明一暗的闪烁着,外面一群人吵吵囔囔的在跟宾馆的服务员纠缠,老头用枕头蒙住脸,两个人都没睡好。
两人吃了一顿不知所云的豪华早餐,然后退了房,又回到女儿家里,结果女儿因为经营小生意,晚上要在家里办酒会,大家都会喝到很晚,所以没办法让他们住家里。
老两口决定分开行动,老头去吊唁他之前的老师,听说他的老同学的儿子当了部长,家里应该很大,晚上可以在他那儿睡一夜。妻子打算去小儿子那儿凑合一夜,顺便帮儿子打扫打扫卫生。
结果,老头吊唁完以后,老同学拉着他去喝酒,一直说羡慕老头培养了三个有出息的孩子,不像他,还要看儿媳妇的脸色。老头说,你的儿子不是当了部长吗?老同学说:那是为了面子才说的,其实儿子一直是组长。本来想请你去我家住的,但是儿媳妇一定会给我脸色看的。结果两人喝到酩酊大醉。
妻子去了小儿子住的地方之后,意外的发现小儿子的家很干净,说他终于长大了。小儿子说不是他打扫的,是另有其人。这时候,他的女朋友纪子就来了。纪子看起来很温柔也很贤惠,老太太很喜欢。第二天早上,纪子来给老太太送早餐,老太太对纪子说自己的儿子不会管钱,给了纪子一个信封,以后如果儿子有什么意外,就让他用信封里的钱。
老头半夜被出租车司机送到了女儿家,女儿早上把老头送到了大哥家。女儿正在吐槽老头,妻子回来了。妻子很高兴的对老头说,终于可以放心小儿子了。说去楼上换换衣服下来跟他说。结果妻子在上楼梯的时候晕倒了。
大儿子检查之后发现母亲没意识了,赶紧让妻子叫救护车。母亲最终还是没有熬过去,当天夜里就去世了。
老头抱着妻子的骨灰盒和小儿子、纪子一起回到乡下老家。
后来其他亲戚、邻居也都来吊唁了。
葬礼结束之后,儿子、女儿一家都走了,小儿子和纪子多待了几天,也走了。
老头一个人在屋里剪脚趾甲,邻居家的女儿过来说她妈妈要他把要洗的衣服都装进篮子里,还有有什么困难也跟她说,然后拉着老头家的狗出去遛狗去了。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其实是一个挺平常的故事。
但是整个故事的氛围却是压抑和孤独。
现在都市人来自生活的压力,在大儿子住所那狭小的空间里和女儿那小小的理发店里展现的淋漓尽致。狭窄的过道、只能坐几个人的客厅、还有昏黄的灯光,都展现出这个家庭的不富裕。
而老人,虽然生活平静,儿女也算是孝顺,但是老两口坐在海边、坐在床边,下雨天坐在屋子里待一天,没人说话的感觉就是孤独。
不是说儿孙各有儿孙福,而是每个人都背负着沉甸甸的生活重担,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照顾老人。
女儿的丈夫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女儿则是“想养却难养”,是无能为力、是无奈。
老人说:这个国家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
年轻人都不愿呆在乡下,都要到大城市打拼。乡下临街的商店都开不下去,倒闭了。
其实这也是我们国家正在发展的趋势。
年轻人逐渐的搬到城市居住,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可是两代人过的都没有那么幸福。
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老年人则不得不面对强烈的孤独。
也许社会发展的其中一个阶段吧,在大趋势面前,我们无能为力。这是我们这两代人的命运吧。我们躲开了战争,躲开了饥荒,却没有躲开精神世界的压抑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