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杭州保姆纵火案
至今仍牵动着万千网友的心
人们在谴责凶手、安慰生者的同时
也再次感受到了生命无常
有人说
“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所以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可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
你的生命已被定时到具体的某一天
死期就在不远的将来
那你又会做何感想
今天杀姐为大家介绍的纪录片
就是讲述了这样一群人的故事——
《凝视深渊》
第一荐:荐内容
相比这几年大火的环保与美食类纪录片
《凝视深渊》就显得过于冷酷了
影片将镜头对准了死囚犯这一特殊人群
片中导演采访了多名死刑犯人
28岁的迈克尔·佩里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8天他就要被执行死刑
对此他显得格外淡定
因为在他看来
死亡
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家
10年前迈克尔与朋友联手杀害了三个人
理由是因为一辆红色的科迈罗轿车
得手后二人似乎并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他们开着抢来的跑车招摇过市
四处吹嘘自己的“光辉事迹”
事情败露后不仅不知悔改
反而与前来抓捕的jc展开枪战
但最终还是满身伤痕的被逮捕
那年这两个少年只有18岁
除了犯罪者
导演还采访了狱警、死者家属、牧师等
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与死亡有关
他们说的每一句话
都在逼着观众去面对
一道模糊的道德界限
简单提问 单纯叙事
不谈其他 只论生死
相比于《地球脉动》《舌尖上的中国》等
《凝视深渊》没有帧帧都堪称壁纸的画面
也没有让人看完就想去尝试的冲动
这部记录片从内容到配乐画面都只有压抑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让这部纪录片多少显得有些无聊
豆瓣评分也不过只有7.7
然而纪录片的存在
从来都不是为了娱乐大众
或许它只是想告诉我们
在社会大众忙忙碌碌为生存打拼的同时
有那么一群人
只能待在十平米的小房间里
不做其他只是在等待死亡
这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匪夷所思
可对于深渊中的人来说
这是他们剩余生命中唯一能做的事情
第二荐:荐导演
《凝视深渊》的导演是沃纳·赫尔措格
喜欢看纪录片的小伙伴
应该对他并不陌生
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陆上行舟》
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提名的
《世界尽头的奇遇》都是出自他之手
童年时他与母亲迁居慕尼黑
15岁写出第一个剧本
17岁放映自己的电影
他被人称为“当代最伟大的导演”
赫尔措格很喜欢喜欢旅行
四处游历的经历
给他的电影带来了独特的景观色彩
他骨子里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特质
让其所有作品都有其鲜明的个人色彩
他作品中的主角
大多数是社会的边缘人群
侵略者、流亡者、弃婴等
都是他笔下的“常客”
《凝视深渊》算是他的后期作品
影片拍摄制作时赫尔措格已年近70
经过时间的磨合后他已变得圆滑不少
收起了曾经作品里凌厉的气势
开始老老实实的做一件事情
导演利用当时真实的影像记录
让观众回到凶案发生的夜晚
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提问
不具任何高潮的情节设计
他们好像只是单纯的聊天
云淡风轻的讲述着这件大事情
有人说这样的赫尔措格太无聊
但我却觉得
他这样才是体现了
纪录片最本质的意义——
不搪塞给观众任何立场
展现真实 引发思考
这是所有纪录片导演都应做到的
但赫尔措格将其做到极致
第三荐:荐现实意义
影片首次出现是在6年前
但其中涉及到的
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
在今天仍旧具有现实意义
在这个全民高呼“人权”的时代
死刑的存在似乎有些尴尬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明确废除死刑制度
但在天朝对于此种极刑的讨论
仍然处于灰色领域
这次导演以纪录片的形式
将这一话题再次带到大众视野
强迫观众重新审视这一极端问题
影片中导演分别采访了
施暴者与受害者两方对于死刑的看法
“有的人就不配活着”
“没有人有权剥夺他人的生命”
双方给出的结论截然相反
但也同时代表了
普罗大众对于该问题的看法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杀姐并不能给出判断
因为对于生命论题的探究
本就不该如此草率的进行
我只想说
对于心怀信仰之人来说
任何非正常死亡的形式都是暴行
因为他们始终相信
神明会给予所有人公正的审判与宽恕
然而对于无神论者来说
抛开“以命抵命”的刑罚
他们的内心的痛苦与悲悯
又该以何种形式得到宽慰与释放呢?
如果你想调戏小杀姐姐
如果你想跟我讨论电影
如果你有信商务合作
就加小杀姐姐微信吧:
xiaoshajiejie1222
如果你想投稿
投稿邮箱是:
dljyjh@limac.cn
我在等着你哦
随时开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