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个人在内忧外患,重重压力下该如何做出事关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决定,在各种不利的条件下该如何抓住机会一举翻盘。好莱坞电影《选秀日》一直被当做体育类题材或励志类题材。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职场和商战谈判内容的电影,其中有很多内容可以为职场经理人所借鉴。现在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背景:选秀日是指的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选秀即从大学联赛中选取表现优异的球员成为职业选手。这对于球队和球员都是可能改变命运的至关重要的时刻。
片中主要人物:
桑尼·威佛(凯文·科斯特纳饰演,克利夫兰布朗队球队总经理,是第七顺位)
安东尼(球队大老板)
潘(球队新教练,之前得过一次总冠军)
汤姆(西雅图海鹰队总经理,海鹰队是第一顺位)
波·卡拉汉(状元的最热门人选,有很好的比赛成绩)
范铁·梅克(优秀的选手)
电影主人公桑尼做球队总经理已经2年了,一直没有机会能够有所作为。第一年由于父亲是这家球队的传奇教练,所以桑尼一直在父亲的阴影下。后来因为父亲身体已经不能承受教练高强度的工作,桑尼在母亲的要求下解雇了父亲。第二年球队的四分卫中途受伤,球队的成绩也不理想。桑尼的梦想就是亲手打造一支队伍。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一位身负重任的管理人员(桑尼是球队的总经理,他在选秀日做出的决定,关系到球队未来几年的比赛成绩),在外界各种压力影响之下,如何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最终做出冷静的决策。
影片一开始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选秀当天早上,还没出家门桑尼就写了一张便签然后揣进自己的口袋(后来的情节表明他在便签上写下了“不论怎样,选范铁·梅克”,而且他后来正是选了这个球员)。
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上,每一个经理人都可能处于类似的境遇,压力可能来自老板、来自同事、来自竞争对手。从影片中可以看到,桑尼本身有强烈的意愿打造一支自己的球队,希望设定目标能从长远考虑,但是大老板却提出利用选秀日制造轰动效应,希望出风头的要求;新来的教练提出希望参与选秀决策的要求;其他球队的经理们为了自家球队的利益互相算计;同时还有时间的紧迫性(一旦选秀开始要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做出决定),而且情况瞬息万变,要根据其他球队的选择变换策略。
桑尼做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要求自己保持冷静,这是他赢得胜利最重要的因素。在影片一开头的情节说明桑尼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选择。然而当大老板施加压力并暗示做不到就开除他时,他产生了动摇。不得已接受了海鹰队总经理的交换协议,准备在状元秀上选择卡拉汉这个明日之星。但是当经过各个渠道收集信息后,判断出卡拉汉既有不诚实的记录又缺乏团队精神这样的问题。而另一位球员梅克反而是一位对家人有情有义的选手。最后桑尼回到自己最初的选择,没有听从任何人的意见,独自做出决定——状元秀选了范铁·梅克。桑尼出人意料的没有选呼声最高的卡拉汉,同时也扰乱了其他球队的计划,而桑尼很好地利用其他球队的混乱,为球队进一步获得了更多的利益,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就是这部影片给我的第二个印象——高超的谈判技巧。选秀就是一场大型商业活动,各家球队的总经理们都会根据己方的利益需求做出选择,并会在后续根据其他各方的动作跟进调整己方的策略。这部电影说出了关于谈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越是希望达成协议的一方,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在影片中几个球队经理们互相试探、讨价还价的过程堪称经典:首先由于签下状元的费用很高,原第一顺位西雅图海鹰队并不想选卡拉汉,但是球迷和舆论都希望选卡拉汉,为避免被球迷攻击,海鹰队经理想把状元选秀权交易出去换取其他利益。在当天早上海鹰队总经理汤姆给桑尼打电话提出交易状元选秀权交换(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汤姆主动打电话,但是不提交易的事,直到桑尼说“老天,汤姆,你打过来还要我先开口吗”,所以有句话是谈判中先开口的人输一半)布朗队连续三年的第一轮选秀权,桑尼没有犹豫直接拒绝了。但是随后在大老板安东尼的压力下,不得已打电话给海鹰队汤姆,接受对方的开价。但是当选秀开始,桑尼按照自己最初的决定在首选选了范铁·梅克之后,后面其他几家球队因为怀疑卡拉汉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问题,没有一家选这位明日之星。而桑尼敏锐的发现第六顺位的美洲虎队经理是个菜鸟,面临突如其来的选秀变动已经乱了阵脚。于是通过“威逼利诱”说服美洲虎队经理和他做了交易,又拿到了第六顺位。然后马上转身和之前交易的海鹰队经理联系,利用超前一个位置的优势,说服他交换了之前的所有条款以便得以用更低的价格签下卡拉汉,给球迷一个交代。这一连串的操作可称得上经典,而且其中并没有欺骗对手的动作,每个决定都是对手心甘情愿做出的。
我向职场上的朋友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值得反复观摩,学习其中的商业技能和做人做事的各种规则。如果大家对这类话题有兴趣,也可以在文章后面留言,有机会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