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架飞机高速冲出跑道,撞上25尺厚的护堤。最终,飞机被撞成三截,造成10名乘客以及1名机长死亡。尽管有刹车和推力反向器进行减速,为什么飞机当时没能停下来。今天带大家看看真实事件的纪录片《空中浩劫》的第一季,第一集。
事故事发生经过:
原来,在1991年6月1日这天,美国航空1420航班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起飞,目的地,阿肯色州小石城机场。1420班机在起飞时,就已经延误了。而风暴正朝着目的地小石城扑来,所有航空公司都无法控制的一项变数,那就是天气。风暴不但会造成民航客机延误,也会威胁到飞机的安全。
为了在风暴来临之前赶到目的地,机长在起飞前就倍感压力,必须如期完成紧凑的行程。机长也很担心目的地的天气会变得恶化。因此,一场和天气赛跑的比赛就此拉开序幕。
四十分钟后,1420班机飞到离目的地一百里外,在这之前,飞行一切都很顺利。
此时,机长注意到前方的风暴,机上的天气雷达也能扫描到前方锥状区域的天空,红色部分代表强烈的风暴。很快,机长发现两个风暴之间有个狭缝,如果能在两个风暴聚拢前迅速飞过去,这样就能穿过风暴,安全抵达目的地。
但是他们战胜风暴的如意算盘马上就要落空了。机长不知道狭缝正越变越窄,飞机两侧都有危险的风暴。此时,离目的地还有80公里,通往小石城的路线看起来畅通无阻,实则一路风险重重。
当飞机准备下降时,航管员传来一波天气警报,强风的速度已高达时速50里,足以掀起屋瓦。而且强烈的侧风将会让飞机在降落时失去控制,这也是最让人担心的因素之一,为了对抗不断改变的风暴,机长不得不放弃原本的进场计划,他们必须以反方向进场,以便顺风降落。但这想法却带来严重的问题。
机长在反方向进场时,由于需要转弯,这让降落再度延误10分钟。随着时间的流逝,暴风也越来越猛烈。
在改变跑道之余,还要追踪暴风的动向,驾驶舱内越来越混乱。强烈的风暴让机长遇上另一个大问题,机场被大雨和厚云层笼罩着,完全看不到跑道位置。随着离地面越来越近,跑道也隐约出现。
最终,飞机猛力撞上跑道,以超过时速100里的速度冲出跑道尽头,撞上25尺厚的护堤,接着又撞上一座钢制天桥,飞机被扯成三截。这起空难事故共造成10名乘客以及1名机长死亡,多人受伤。
空难调查结果: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局立刻接到通知,对此次空难展开调查,让调查员质疑的是,机长为何没能让飞机停下来?
根据飞机滑行的轮胎痕迹,发现飞机着陆后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并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以侧向滑行。
调查员又从生还者得到一个重要线索。这位乘客坐在窗户边,十分确认飞机的扰流板没有启动。科普一下知识,扰流板是在飞机降落时张开的大襟翼,它能破坏通过机翼的气流,从而达到刹车效果。坐在窗户边的其他生还者也都证实未启动扰流板。
为了查清此次空难事故的原因,调查员对比过证词和黑匣子的资料,在飞行时监视机上的飞航记录仪,证实扰流板程序并未启动。这意味着1420航班事故的原因找到了。
空难事故原因:
扰流板未启动,到底是机械问题,还是机长在混乱忘记开启?为查出原因,调查员利用通话记录器,从录音中找到一项重要因素,如果开启扰流板会有一种特别的咔嗒声,但是录音上并未找到这个声音。因此证实机长在降落时,并未启动扰流板。
当时,驾驶舱内乱成一团,也许是当时机长过于繁忙,才导致扰流板忘记开启。如果当时开起扰流板,1420航班就算冲出跑道,也会在撞上天桥前停下来。
那么经验丰富的机长,为什么会忘记启动刹车系统?祸根在飞机起飞前就种下了,表面上看天气因素是造成空难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如此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却没有人下令停飞。很显然1420号航班的事故原因不止于此,在机场有一项要命的飞行规定,也就是“务必到站”。正因为“务必到站”的压力,引发机长一连串致命错误和误判,最终导致断送11人的生命。
如今在民航运输业这一充分竞争市场,飞行员必须表现的更为有效率才能赢得顾客的青睐,但正是过于追求时刻表,才导致1420号航班失事的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