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当他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他老了,走不动了,在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他,事业有成但性格孤僻,家庭完整但感情极浅。
在他获得荣誉博士的殊荣后,在梦境中回忆起自己的一生。
他就是处在孤独与痛苦当中的老医生伊萨克。

身处暮年才让他看到了自己性格的孤僻,决定改变的他开车驶往颁奖地点,在这段旅途中遇见的人似乎就是他一生的缩影。
这是现代电影“教父”伯格曼的经典力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不断交织,揭示了老人的冷漠与自私。
种种煎熬使他不得不忏悔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一切,渴望能够在这漫漫人生路上得到点点惬意与温暖。
01
当伊萨克孤独地行走在那无人的街道上,看到没有指针的表、面部狰狞的人时他十分恐慌,紧接着拉着自己尸体的马车迎面驶来,只有一只手伸出来似乎要拉走伊萨克。

伊萨克惊醒了,原来只是梦。
一组十分压抑的镜头充斥着死神对伊萨克的呼唤。
这是伊萨克回忆起自己一生的原因之一。
故地重返,伊萨克卧倒在那片熟悉的草地中,曾经的白衣少女又浮现在眼前,那是他的初恋,但却硬生生地被他的兄弟夺去了。

当他被叫醒后,心中五味杂陈,充满了遗憾、懊悔、失落。
回想着,他再一次来到了那片草地,白衣少女嘲讽他的年老色衰,用镜子照清他的内心,离开他朝着幸福走去。

随后他又来到了曾经的教室,一个十分简单的考试他没有通过,就如同被判刑一样无可争议。
这时他走进了一片森林,他的妻子却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妻子在埋怨他的冷酷无情。

重重梦境一步步递进,无数挫败感充斥着他的内心,爱与真诚离他太遥远了,无数的痛苦一步步展现在他接下来的旅途当中。
02
“有时候我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十分的冷酷”,这是伊萨克对自己的评价,十分中肯,这注定了他一生的孤独。
在重重梦境中,醒过来的他做着深刻的思考,亲情的缺失,爱情的失败,他的一生好似导演伯格曼一样。
出生于天主教徒家庭的伯格曼,从小就被压抑的宗教氛围所笼罩,亲情的缺失,使他的大多数作品表现冷酷、梦与现实、心灵救赎等主题。
就如同他的另一部作品《第七封印》,同样表现了一个在重重重负中找到自我、虽死犹生,充满宗教色彩的主题。
伯格曼总是从死亡的角度来看待人生。
压抑的黑白镜头便是最好的说明。
旅途上的一次小车祸似是死神对伊萨克的又一次呼唤,从梦境中醒来的他,对着突如其来的事故感到非常害怕,但他只有不断的反省,才能在忏悔中得到救赎。

在这种种煎熬中,他变得孤僻冷漠,不再相信人,不再与人交流,这也注定了他晚年的孤独。
漫天的乌鸦飞过,若那愁云与这痛苦也能像乌鸦一样飞出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心中,留有冷酷中的一丝温情。
03
影片中贯穿始终的野草莓,象征着经久不衰的气息。
就如同伊萨克的这段旅途,是心灵的救赎之路。
偶遇的三个年轻人,暗示了伊萨克的青年时期,与自己的兄弟争夺白衣少女萨拉。

旅途中充满生机活力,这也似乎给了老人最大的温暖。
在后来的道别中,三人用歌声向伊萨克道别,并说认识伊萨克是他们的荣幸,他们敬爱伊萨克,今天明天直到永远。
这在无比孤独的老人心中刮过一缕和煦的春风,冷酷中的温情,使得老人改变了对身边人的态度,他想和女仆用名字来交流,他想弥补儿子缺失的父爱,他想弥补他的过去,能够在仅剩的时光中少些孤独。

旅途中的一对肇事夫妻似乎是伊萨克的失败婚姻的象征。
此时的车中就像是他的青年、中年、老年。
清晰地再现了伊萨克的一生,也让他的心里痛苦加深,反省也加重。

然而最后的改变只能让他获得短暂的惬意,怀着这般惬意微笑熟睡。
这次,他拉起了白衣少女的手走向父母所在的地方,只有父母才是最后的归宿。

旅途结束,这段心里的救赎之路还未结束。
压抑、痛苦、孤独,不知在老人心中减轻了多少,在重重梦境中他一步步看清自己的失败,在种种煎熬中他不断地忏悔、反省,在漫漫人生长路中他终于有所改变。
在这黑白的胶片中,在无比压抑的镜头里,终于有了一丝冷酷中的温情,痛苦中的一点惬意。
持续的内心独白诠释着孤独与寂寞。
伯格曼将死亡、冷酷、梦与现实的主题在这部影片中发挥到了极致,采用自叙让我们一起回忆伊萨克的一生。

此时的我们还年轻,离死亡还很遥远,不知当我们老去后是否会像伊萨克老人一样孤独。
回忆人生,看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瞬间在我们身旁溜过,影片似乎也在说:
珍惜身边的人,珍藏生命中美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