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你不看直播,也不做直播,这一年就是白过了!
这句话出现在前年,是青年学者吴晓波在直播带货时撂下的狠话。
当时的他颇为看好该行业前景,并选择在6月份入场带货。
在人气带动下,吴晓波直播首秀观看人数高达860万人次,但实际数据却砸了他的口碑。
事后某奶业公司人员爆料,他们在吴晓波直播上只卖出15罐奶粉,甚至有3罐被退了货;
还有另一位相关人员透露,自己花了60万坑位费请吴晓波卖酒,但却只捞到5万成交额。
对比不菲的广告费,惨淡的业绩回报无疑是极为尴尬,这也让吴晓波带货首秀直接翻车。
在全网嘲讽下,吴晓波以一篇名为《十五罐》的文章自嘲回应,承认自己过于盲目自信,才导致如今的尴尬局面。
吴晓波的例子也证明一件事,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带货,一招不慎甚至有砸口碑风险。
而在如今,在直播行业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行业的当下,类似“十五罐”的翻车案例却越来越多。
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演艺圈里的明星。
不少明星为了赚钱窘态百出,只顾眼前利益,不加思考地盲目带货,一个比一个还离谱,也在一次次直播翻车后毁坏了各自的形象。
以过去2021年为例,这7个明星带货翻车就至少能分成三种类别。
这些翻车例子虽风格各异,却总有一款能让你开眼界。
第一类翻车:割韭菜而不“自知”
本质上,直播带货是一场线上的商品交易,商品价格和品质才是关键。
但却有不少明星在价格不具优势的前提下,以各式敷衍态度令外界产生反感。
比如,有明星将袜子标价近百元,却“强行不自知”。
上个月,演员宁静加入直播带货,卖起了自创的品牌。
在直播间里,宁静为自己的袜子定价99元/双,头顶上的帽子也被标价499元。
但面对网友关于超高价袜子的质疑,宁静却选择避重就轻。
她先是顾左右而言它地回应:
包装盒的包装很贵
随后勉强补了几句产品介绍:
帽子是根据黄种人后脑勺设计的
面对着镜头,一向性情直爽的宁静,难得出现眼神闪烁的情况,表情也略显尴尬。
而这场直播带货也因夸张的定价让宁静形象小小地翻车了。
再比如,还有明星因被质疑“价格贵了”而与网友对骂。
2021年12月,演员陈志朋在个人直播间带货草莓。
直播时,他声称草莓的价格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
此后谜底揭开,谁知他一斤草莓竟然敢卖66元。
一般一二十一斤的草莓就能让大部分人大饱口福了,在他这里如此之贵,这样明显高于常价的定价让网友直呼难以接受。
评论区里,还有人吐槽2斤草莓都快抵自己一天工资。
但相比于宁静,陈志朋的回应方式则更为偏激。
他先是喊话助理拉黑账号,随后又在直播中开骂网友:
吃不起就别买!嫌贵不要说话!
这样的低情商发言让直播效果瞬间翻车,也让陈志朋进一步败坏路人缘。
直播带货的价格高低由卖家决定,这本无可厚非,但定价过高本就该承受外界的疑问。
只是这些明星试图以明星光环来“蒙混过关”,而这也只会收获外界反感。
第二类翻车案例:带货全靠做戏
明星带货翻车还有另一类典型,那就是聒噪的演戏式带货。
演员杨子就是这一类的代表者,他的直播间经常出现他与商家的吵架让利戏。
兜售一款价格699元的空气炸锅组合时,状态亢奋的杨子“自作主张”将价格改为399元。
在商家表示价格太低要退场时,杨子强行拉住人不让退场。
但这位老板看上去一脸极不情愿地“答应”,屏幕同时却默默上了链接。
而在换了下一个直播间,原本“不愿意再合作”的老板继续与杨子一唱一和,这很难不让人反感。
杨子的对手戏不止一场两场,下一组直播里,他就将另一个商家1499的床单套装砍到139元。
在商家“又哭又闹”但实际上没在制止的操作下,产品链接又在杨子的喊声中上架了...
这一幕幕带戏进播的操作让直播间变得无比吵闹,也受到了不少官媒的点名批评。
杨子的例子还不算最夸张,因《爱情公寓》走红的女星李金铭演得比他过分。
去年夏天,久未露面的李金铭选择加入带货,卖着一款6800元定价的名包。
但由于所谓的“操作失误”,她将包包以399元定价上架了1000件。
对此,她不仅一点也不慌,还表示这是给粉丝的福利,自己将自掏腰包补上600万差价。
面对镜头,她还声称赔了无所谓:
我这次就白干了怎么了,我为了粉丝值了。
随后评论区有网友指出,这不是李金铭第一次这样做,类似的套路操作之前也见过。
而她的所谓的“让利”没有赢得口碑,反而因6000降价到400得离谱操作,被网友质疑在卖假货,甚至有人向消费者协会提出举报。
而在这场明星播主的“大戏”里,竟然也有老演员的身影,小品演员潘长江也有类似操作。
去年,潘长江就在直播间带货一款定价9万9的高价酒。
直播间里,潘长江夸张地为这款酒打了8万的折扣,表示自己的直播间只需要1万9/瓶。
越说越上头的他还表示瓶盖的钻石价值100万,商家是看自己面子才卖出来的。
如此浮夸的宣传连商家都看不下去,在工作人员急忙上前制止下,潘长江才改口表示是“开玩笑”...
而以上这一系列花里胡哨的做戏宣传,也让明星因带货“水分”过大而降低公众印象。
第三类翻车案例:收得奇多却卖得奇少
前面两款明星的翻车是在观众眼里,下面这一类明星的翻车甚至也出现在商家眼里。
凭借《披荆斩棘的哥哥》翻红的陈小春,就在去年遭遇类似情况。
去年双十一期间,陈小春受邀为某按摩仪公司带货,据媒体报道,他的费用高达51.5万。
但在直播中,陈小春却与主办方出现沟通问题,犯了没有放商品链接的错误。
这直接导致当天按摩仪4场直播销量惨淡,最终仅入账5000元。
怒不可遏的商家随后将主办方告上法庭,陈小春虽没有被正式起诉,但也因连带责任被判退还41万服务费。
陈小春因带货而卷入官司纠纷,但歌手杨坤的带货则让甲方气到报警。
你没有听错,是真的报警...
去年,杨坤以“32场带货之旅”为由吸纳商家合作。
一系列直播中,坑位费10万起步的杨坤一共售卖羽绒服等40件产品。
随着直播深入,杨坤曾因满脸通红的状态被网友质疑醉酒带货。
同时,还有多个与杨坤合作的厂商发现事情不对劲。
有一家阿胶厂就表示尽管杨坤直播销售额达120万,但下播后他们陆续收到116万买家退款,实际仅进账4万...
随后还有多家厂商向媒体透露遭遇大量事后退单的情况,
这些商家甚至甚至怀疑是杨坤在刷单造假,于是一度成立一个“杨坤直播被坑商家”维权群,甚至还有人直接报了警...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这场纠纷并无明确定论,无任何直接证据证明杨坤存在刷单。
但从带货带到被疯狂退单的事实来看,杨坤的带货之旅确实极为惨淡。
以上三类直播翻车案例并不是全部,还有不少明星因为直播带货影响到口碑,可以说明星直播带货是在一次次地刷新下限。
而在我看来,尽管翻车前例那么多,但明星们却不惜砸了口碑也要带货,原因无外乎只有下面这两个:
第一个原因在于,日渐增大的直播行业体量
而天王郭富城也冒着被美颜成“蛇精脸”的风险,在某个直播间5秒拿下16万个洗发水订单。
在头部主播、顶流大咖带货成绩的诱惑下,其他明星也趋之若鹜奔向直播领域。
某电商平台就在去年双十一确认,有多达700位明星与厂商合作直播。
而这一大帮明星前赴后继奔往直播间的行为,也印证了一句话:
他们给得太多了!
第二个原因,则在于直播行业门槛低。
对于大多数明星而言,他们不需要像专业带货主播展现出众的口才。
签合约时明星们一般没有业绩压力,只要不像杨坤、陈小春等人带货过于惨淡,他们一般只需露个脸、讲个话就能收到坑位费。
这样的来钱明显比背台词拍戏来得快,也就出现明星们一个个放下身段去赚快钱。
也应和了郝蕾的那句断言:
一些明星再不用绕弯路了,他们不一定要做演员赚钱,去直播就好了。
总的来说,由以上两个原因归纳而来,“钱多事少”四个字足以概括明星们热衷直播的原因。
好在,随着一次次明星直播翻车,丑态百出后,观众们终于也养成了“抗体”。
在杨坤等人惨淡业绩的映衬下,是观众购物意愿不再被明星名气裹挟的现状。
而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直播行业的进一步整顿,这让之前浮躁的行业乱象得到治理。
在告别明星们频频翻车的2021年,我们也希望2022年能看到一个清朗和谐的娱乐圈。
新年已然来了,那么就让明星带货翻车的乱象留在过去吧。
至少,希望去往直播间的明星不要比去往横店、片场的还多。
希望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准上,为观众和粉丝带来更为优秀的作品,这才是明星的长久之计。
青石电影 | 乐乐德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