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大梦想家》讲述的是华特.迪士尼女儿莉莉安非常喜欢一本叫做《欢乐满人间》的小说,所以爱女心切的华特答应女儿将会把这部小说的故事搬上荧屏,让更多的人能领略到小说带来的快乐。为了买到小说的版权,华特找到了小说的原创作者特拉弗斯,但过程不是很顺利,几经周折,当《欢乐满人间》的电影终于出炉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20年了。
昨晚一个人静静的看完了这部影片,期间几次落泪,体会很深刻。刚开始觉得索然无味,但是越往后看就越有强烈的感触。
影片中感人的部分大多在细节上,在刚开始你不知道原因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些反感特拉弗斯,因为她表现出来的是待人刻薄,固执,自私。但是当你深入剧情走进她的童年,你就会明白她为什么这样,你也会了解到真实的她是什么样。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影片人物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特拉弗斯的扮演者艾玛.汤普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英国演员,曾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和两次奥斯卡提名。
特拉弗斯的童年经历了人生的美好同时也经历了美好崩塌的瞬间,所以对于她来说打击绝对是不小的。在与华特合作的过程中她不断的提出各自苛刻的要求,华特希望构造一部美满、赋予想象,带来欢乐的电影。但是特拉弗斯要求要真实,不能有红色、而且需要真人演出,不能制作成动画片。两人观点完全相反,矛盾时刻都在。而这一切只是为后面的剧情做铺垫,也是为最后情感的爆发积攒力量。
慢慢你会发现为什么特拉弗斯要在电影拍摄的小细节上较劲,她曾说小说中的人物是她的家人,确实如她所说。小说中玛丽.波平斯是她自己对美好幻想出来的人物,而且和他的父亲形成对比的,玛丽.波平斯是唯一没有让她失望的人。小说中班克斯其实就是她的父亲,甚至里面的关于银行的歌曲就是她父亲倒下之前唱的歌曲,当其他合作人唱起这首歌时她便回到了当时的场景,那是她噩梦的开始。
特拉弗斯的父亲是个风趣幽默的人,在陪伴孩子们的时候,经常会通过无穷的想象力把孩子们带入奇幻的童话世界,特拉弗斯慢慢的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特拉弗斯可以写出《欢乐满人间》这样优秀的作品的原因,而这些想象力包囊了她最珍贵而美好的童年。
他们从富裕变得贫穷,虽然父亲还是一如既往的表现得乐观,不断地给特拉弗斯创造着欢乐。但是现实还是击垮了这位伟大的父亲,父亲开始用醺酒来缓解精神上的痛苦。在浑浑噩噩中他还是会急切的告诉女儿"不要放弃做梦,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那个让她无比崇拜且发誓不会离开她的人,最终还是离开了她。在刚开始她到达迪士尼为她精心打扮的酒店的房间时,她把那些玩偶都藏了到了衣帽间,其中有一个细节是她把水果篮中的梨子从窗户扔了出去,她的生活中不能出现梨子,因为在他父亲临死前想要吃的东西就是梨子,但是当她买了梨子回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其实某种意义上能看出她不能原谅她的父亲,所以这部影片另一个翻译过来的名字叫做《拯救班克斯》。
在电影的拍摄中她不希望有红色,但是你会注意到在她回到酒店上床睡觉的时候,她的脚指甲涂的是红色的指甲油。她说讨厌愚蠢的卡通形象,到酒店就把卡通玩偶都藏到了衣帽间里,但是她睡觉的时候却是抱着米奇睡觉的。她说不要把电影弄成音乐剧,但是当他们把风筝修好给她,再用欢快的音乐把风筝送上云层的时候,她竟初次展露天真的笑容和他们一起欢乐的唱起歌来。
这一切都反映了她内心的挣扎,她既相信自己挚爱的父亲所说的话,又不得不承认面对现实,她把对父亲的深爱藏在了内心深处,在生活中又反复强调现实。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我们何尝有不是如此呢。
我们的内心住着另一个我们,不愿面对现实执意要生活在我们制造出来的乌托邦里。
最后我们才有机会也了解来一下华特.迪士尼的童年,他用他的分享进入到了特拉弗斯的内心,两人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一个来自快乐的童年时光,而一个来自痛苦的童年时光。但是后者知道怎么去面对现实创造一个自己没有过的童话世界,那就是迪士尼的诞生。
特拉弗斯最终走出了那断悲伤,父亲在电影中也有了一个她想要的结局。
希望所有的人在面对现实打击的时候都不要抛弃内心那个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