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身为脑残粉,对于杰克吉伦哈尔选择的每一部片总是保持乐观和信心,尽管奥斯卡总是忽略他,但凭着这几年交出的成绩单,部部质与量皆高,堪称好莱坞挑片王。
当然,虽然脑残粉,依然得秉持着必须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谈这部电影。《坚强》是根据杰夫鲍曼的自传《stronger》改编而成。
杰夫鲍曼在2013年因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时站在终点线为女友艾琳加油,而被炸断双腿。一张现场的新闻照加上他醒来后指认了凶嫌而成为波士顿、甚至是全美国的英雄象征,被冠以“bostonstrong”的称号。之后他更努力复健、靠着假肢再度站起来,也与当时的女友结婚生下一女。
光是听故事介绍,不免让人认为这是部奥斯卡主旋律,充满大美国主义的励志电影。
说真的,一开始对这部电影有很多的担心。杰克挑片向来以不讨好奥斯卡闻名,他偏爱暗黑风格,从《囚徒》、《夜行者》到《夜行动物》皆是如此,但接演《坚强》这类有关身障者努力奋斗的故事岂不是跟主流妥协,这和许多描写身心障碍而因此得到奥斯卡青睐的电影又有何不同?
事实证明,我的疑虑是多余的,这的确不是一部陈腔滥调的好莱坞残障英雄传记片。
的确,现在的杰夫鲍曼是英雄象征,但回归现实生活面,他只是个恐攻下的幸存者。在事件未发生前,他是个在好士多熟食区工作的平凡人,他有许多令人无法忍受的缺点,因此与女友分分合合,也是为了挽回女友,他才站上了终点线为她加油,而不是去参加马拉松。
他平日最爱与兄弟在酒吧喝啤酒看红袜队球赛或宅在家里打电动,他不是天才,没有不凡的志向,更称不上人生胜利组,只因一个预料不到的意外,才让他变成了英雄,但他愿意吗?
导演大卫格林从这个角度切入,摆脱了窠臼的美式英雄主义,让整部电影有血有肉灵动了起来。他为了正确营造真实感,请来了当时帮杰夫开刀的医生、护理师、复健师参与演出,同时使用相当客观的镜头,使得医院和复健的过程佛彷还原现场,极具说服力,观众也像参与了整个过程而屏息。
我对大卫格林的电影并不熟悉,但他的确在镜头的运用上展现出柏林影展银熊奖得主(最佳导演)的功力。这部电影也许称不上是多么伟大的大师之作,但他为跳不出公式、让人极其厌倦的好莱坞励志片,注入了另一种新风格。
不过,这部戏严格来说、终归而言,最抢眼的绝对是演员们。
杰克的表现已经得到各大影评认证,但还是得由脑残粉亲眼印证。多数演员诠释真实人物的身障者,都是以肢体取巧,强调模仿得多么逼真,这样的演出基本上就可以骗倒一堆影评和评审,但对角色的内心、人格表现却显得肤浅表面,仿佛演出肢体障碍,展现出排除万难的精神就是影帝。
但杰克不同,当然最基本的肢体表现是必要,但更令人激赏的是他完全表现出杰夫这个人勇气、坚强、幽默,但也同时脆弱、迷茫和自我否定。尤其当他故作坚强对着媒体、家人、球场观众双手比着大拇指表示“我很好”时,我们其实也可感受到他的内心有多少的无助挣扎,一点也不好。
从外表到内心的紧绷,杰克让人完全信服的演技揪起了观众的心;他一跌倒,我们会跟着痛而叫;他一哭,大家跟着想哭;但他一笑,大家的心又会跟着暖了起来。
杰克曾说诠释每个角色是去倾听,不论虚构或真实,这些角色都会跟他说话!于是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与杰夫相处、观察,让他真正发现杰夫的不凡之处,不只是因为他克服创伤重新站起,而是他愿意将过程中的一切不美好、痛苦与脆弱与世人分享,因为杰夫相信,如果像他这样一个人都可以重新站起来,那其他人也一定能获得重生,他愿意给出这份力量。
杰克说以往会很在乎观众喜不喜欢他的电影,因为那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心。但这次,他唯一只在乎,杰夫喜不喜欢、认不认同!!幸好杰夫看完电影后虽然要消化许多情绪,最后他还是说了一句“good job!”让杰克放心。
当然,我们杰克依然延续着每戏必冲澡的好习惯,而且这次更刺激,请大家仔细欣赏,机会只在一瞬间,这镜头值得十刷!
有媒体说杰克在三十岁这个世代的演员中,他是少数既可在独立制片中演出令人憎恶的反社会人格,又可主演主流电影里令人喜爱的角色。之前的多部电影已证明他可张狂,可忧伤,可硬汉,可软弱,可神秘,但也可阳光,可冷血,也可无限浪漫。
他一向不停在挑战不同角色。也许因为近年来一直专注在独立制片的电影,不太接演大型商业电影,所以被一般人所忽略,但内行人都知道,这个演员一直在不断进化中,脑残粉绝对相信,属于杰克的时代即将来临,奥斯卡只是刚好而已!
如果说杰克的杰夫是本片的灵魂,塔提阿娜所饰演的女友艾琳更是本片的血脉,因而交织成了我认为近期来最好看的爱情戏。
观众对塔提阿娜或许并不那么熟悉,但若看过《黑色孤儿》影集,一定会被这位艾美奖影后一人分饰十几个角色且个个不同的演技震慑住,从此成为她的粉丝,至少我就是。
在电影里,她又展现出与影集里所不同、更加内敛的演技层次。她和杰夫一样迷茫,但她义无反顾地去陪伴杰夫,这中间有的挣扎仿徨无助到最后展现的坚强意志,绝对不比杰夫少。
光是一场她带着心疼愧疚守在杰夫病床对着他说“对不起”的戏,观众不落泪都难。这种真挚又刻骨铭心的情感,因为交杂著愧疚无助,而让人揪心。他们有幸福的笑声,却也有无能为力的泪水,和痛心愤怒的呐喊,没有矫情,不掩饰爱情的缺陷,没有美化彼此的不合适,他们会争吵、会退缩、会放弃。
一场两人大吵最后杰夫爬着哭喊的戏,直接逼哭我这个哭点超高人。但当他们安静地在屋顶上望着日出时,你同时也会感受到即使有缺陷,只要彼此相伴,生命一样美好。
杰克和塔提阿娜两个戏精的对手戏火花四射,我不得不将安瑟薇、瑞秋麦亚当斯放在一旁,直接认证塔提阿娜为杰克的最佳银幕情人。
另外,同样由戏精米兰达理查森所饰演的杰夫的母亲角色,也是绝对不能让人忽略的一个亮点。与艾琳不同,在杰夫出事后,她一直未曾示弱,一心只想让世人见到自己的儿子多么与众不同。
或许是为母则强,也许是一种自我防卫,她与艾琳两人因为立场不同而产生矛盾,反而在电影起了立体化作用,也突显杰夫个性上的问题,我们会知道,若没有她们各自的坚持,杰夫也许无法重新站起。
编剧和导演不弱化女性角色,同时强化女性比男性更坚韧的特质,默默诉说其实她们也是stronger,对于这点,我给予高度赞赏。当然,也并非说这部电影完美无缺,在最后结尾的处理上,我依然觉得过于大美国主义和狗血。
但毕竟这是部美国电影,所以最后的温情也许是美国或者西方社会现在所需要的疗伤,尤其是在这些受过伤的城市,不论是纽约、波士顿、伦敦或巴黎,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告诉他们,跌倒了,还是可以站起来,受伤了,总有一天会不再那么痛。
若以这点去论述,我可以说服自己不要管那结局太过温情的问题。stronger要述说的一种逆境,会发生在你我身上突如其来的逆境,你无法抵抗,只能去接受面对。
杰夫被冠以“boston strong”时,他的心其实一点都不strong,只是在家人媒体面前强颜欢笑,他最终愿意接受这个称号与世人共享他的生命经验,一个平凡人在逆境中展现不凡那才是真不凡。
难怪杰克会一再强调,他已经演了个“超级英雄”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