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澎湃新闻
更多有帮助和启发的好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豆瓣”
《有戏》
为纪念朋克运动诞生40周年,英国老牌电影杂志《影与声》(sight and sound)在最新出版的八月刊中,特邀著名朋克乐队“音速青年”(sonic youth)主唱瑟斯顿·摩尔(thurston moore)列出他心目中的影史十大朋克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摩尔的“十大”中并没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崩之恋》(sid and nancy)、《摇滚高中》(rock 'n' roll high school)等热门片,倒是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冷门佳片,有兴趣的影迷不妨按图索骥,找来一看。
1.《彻底失败》(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fabulous stains)
排名第一位的是一部在豆瓣上被标为“评价人数不足”的1982年派拉蒙出品的电影。该片由美国传奇音乐制作人卢·阿德勒(lou adler)执导,讲述一支女子朋克乐队的乐坛沉浮录。
黛安·莲(diane lane)领衔主演,朋克乐队“冲撞”(the clash)的贝司手保罗·西摩农(paul simonon)、“性手枪”(sex pistols)的吉他手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和鼓手保罗·库克(paul cook)也都担任主要角色,堪称阵容空前强大。
吊诡的是,该片拍成后因为试映结果不够理想,派拉蒙决定将其束之高阁,并未正式公映。二十多年来,它只能在各类小众电影节上偶露峥嵘,倒也渐渐奠定了其cult片的地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摇滚青年。
2.《造反猫咪:朋克祈祷者》(pussy riot: a punk prayer)
朋克乐自诞生之初,便与社会抗议活动息息相关,而这种回到最初的行动主义,也在这部2013年的纪录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 《爱娃超级明星》(lovedolls superstar)
又是一部豆瓣“评价人数不足”的冷门作品。1984年,年仅21岁的加州朋克青年大卫·马奇(david markey)用超8摄影机完成了一部成本低廉的地下电影:《孤注一掷的青少年爱娃》(desperate teenage lovedolls)。
影片讲述女子朋克乐队三人组闯荡乐坛的辛酸史,情节反叛,画风凌厉。两年后,马奇又完成了该片的续集《爱娃超级明星》,用的仍是超8,成本仅一万美元。
4.《污秽与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
这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记录的是朋克乐鼻祖“性手枪”乐队幕前幕后的种种,堪称影史最伟大的摇滚乐纪录片之一。
5.《阿d正传》(rodrigo d: no futuro)
来自哥伦比亚诗人导演维克托·加比里亚(victor gaviria)的这部作品,曾在1990年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影片讲述的是麦德林贫民窟中年轻人热爱摇滚,用音符与嘶吼寻找出路的故事。
6.《经济型即兴演奏:民兵乐队的故事》(we jam econo: the story of the minutemen)
“民兵”(minutemen)是上世纪80年代活跃在美国加州的一支朋克乐队,虽因主唱兼吉他手d.boon过早离世而匆匆解体,但仍在西海岸非主流音乐圈留下深深印迹,而这段传奇也全都体现在了这部2005年上映的纪录片中。
7.《我们最棒!》(we are the best!)
瑞典导演卢卡斯·穆迪森(lukas moodysson)将他妻子可可·穆迪森(coco moodysson)的图画小说翻拍成了这部充满怀旧气息的青春摇滚片,讲述三位叛逆少女在1980年代的斯特哥尔摩自组乐队的故事,在2013年的东京国际影展上荣膺最佳影片大奖。
8.《盐湖城朋克!》(slc punk!)
朋克的音符与装束,如今已成为“乡村非主流”的代名词,但曾几何时,那是全世界前卫青年的时髦范。来自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詹姆斯·梅勒迪诺(james merendino)便根据自己的音乐成长经历,拍摄了这部半自传性质的朋克电影。
用瑟斯顿·摩尔的推荐语来说:“如果你想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生活在美国内地鸟不拉屎地区孤立无援的朋克狂热爱好者究竟是什么样子,本片正是一份非常可信且幽默的记录。”
9.《炮弹休克症摇滚》(shellshock rock)
本片应该是全部这10部影片里,冷门中的冷门(豆瓣无条目、imdb上仅十人看过)。
瑟斯顿·摩尔评价说:“这部1979年的纪录片讲的是北爱尔兰朋克运动的早年光景,导演是约翰·t·戴维斯(john t. davis)。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看这部电影还是1979年,地点是纽约东村某个地方。之后我就再没看过第二遍,但对那些画面却记忆犹新:在一片奇怪的土地上,身穿皮夹克的朋克青年反抗压迫,对抗天气,始终满腔热情。”
10.《控制》(control)
摩尔心水榜单上最具知名度的作品,由mv名导安东·寇班(anton corbijn)拍摄的这部人物传记片讲述了“欢乐小分队”(joy division)主唱伊安·柯蒂斯(ian curtis)短暂却传奇的一生。
在摩尔看来,“本片的最大亮点在于,它绝无仅有地抓住了第一次在舞台上演出时,你内心那种焦虑的能量究竟是怎么回事”。
程晓筠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澎湃新闻时政与思想的最大平台
下载客户端:iphone版android
更多有帮助和启发的好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