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闲暇时无聊,看了一部新电影,小林夏子的《鸟之歌》,好久没有看过日本的电影了,不是你们想的那种电影,是正经的日本电影。
电影整体的基调以黑色为主,镜头下大多呈现着夜色下的东京。
反复出现着水母、星空、黑洞、抽象的面具等意象。
在灯红酒緑,纸醉奢靡的东京,女主角飞鸟是一名年轻清洁工,在白鸟集团上夜班。白鸟集团是一个造星工厂。拥有众多的歌星,和一档选秀节目《my song》。
飞鸟的生活永远是两点一线,上完夜班回到家,孩子文香就要去上学了,丈夫也要去超市上班,家里还有一个患有神经病的婆婆。
这样的家庭其实是大多数日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生活节奏超快的日本东京,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大,大多数人都是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内心有对梦想的渴望,但是仅仅是渴望而已,生活已经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只好把梦想都深藏在心底,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亡。
飞鸟尽心尽力的照顾家庭,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选秀《my song》,在看着别人成为歌星,实现自己的歌唱梦想的时候,她内心希望的小火苗点燃了,然而她的丈夫却嘲笑她,“你想唱什么歌,难道是吸尘器之歌?”在丈夫的眼中,她不过就是一个清洁工,根本不可能唱歌,这激起了她想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力量,并且准备付出高昂的代价。
电影以倒叙的手法呈现,飞鸟参加了电视选秀节目《my song》,演奏的曲目却涉及到一位已经死亡的大牌作曲家大本良。集团老板和二把手在办公室盘问飞鸟,到底和大本良有什么关系,为了洗刷自己的清白,她回忆起了之前为了学习音乐,一步一步的黑暗交际之旅。
为了学习,飞鸟开始出卖自己的身体,用身体换来的钱去交学习的费用。她对音乐太热爱了,片中她有一段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会在我无聊的小镇里散步,听音乐,我甚至想一起唱,我再也不敢这么做了,然后感觉音乐改变了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变得美丽了,它改变了一切。”
片中女主的一些心路历程都被用动画去呈现,这也可能是为了避免有很多的感官刺激,而变成一部欲望之片的妥协吧。音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促使人们去做一些疯狂的事。
飞鸟的客人不断的增加,丈夫发现了端倪,但是飞鸟极力的否认,她在餐厅的卫生间哭泣着打电话,她想停止这样的事,但是在中间人的游说下,她抹干了眼泪,生活还要继续。
这一次她的客人竟然是肥硕的宅男——丈夫的猥琐同事。她想停止这件事,不料猥琐同事点出了丈夫的名字。飞鸟有些崩溃,不得不满足宅男的变态要求。
凡是她接触的男人,没有一个人不起色心。也许这就是女性的最大的悲哀。明明是有才华的人,却不得不用自己的身体去换展示才华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韩国接连出现自杀的女明星雪莉、具荷拉,都是豆蔻年华,却在韩国的男权主义下,不堪潜规则,选择自杀离开人世。
飞鸟终于参加了节目的录制,但没有选择之前的曲目,而在现场创作了特别难听的曲子。集团二把手恼羞成怒,想中止直播,却被老板叫停,老板说,这首曲子叫做《音乐秀之死》。
电影的最后,我以为飞鸟终于脱胎换骨,可以走向成功,但是镜头一转,一个穿黑衣服裤子的人带着她走向了房间,显然就是二把手,结局不言而喻。
她从一个深渊跳向了另一个深渊。我想她是绝望的。
电影的整体风格偏向暗黑,一只水母时常出现在镜头之中,这应该是隐喻女主角像一只水母一样,生活在深海之中无法脱离。
而一个窗外的镜头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十几次,窗外两颗光秃秃灰色的树干,但是有一些光亮。仿佛在表达女主的希望之光。而电影的最后,屏幕中的水母变成了一只红色的飞鸟。可能女主达到了自己所谓的成功,但是她付出了血一般的代价。
电影的一开始,飞鸟坐在琴后面,说:“我是飞鸟,这是我的歌,希望你喜欢。”这也许是飞鸟毕生的最纯粹的愿望了吧!可是,没有人再为音乐买单了,这是最大的悲哀。飞鸟为音乐可以奋不顾身,这也是最可怕的事情,却也是最无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