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近期台湾剧又大火了一把,继俗女第一季收割炸裂口碑之后,《俗女养成记2》播出还不到20小时,豆瓣就开分了,开分成绩是9.6。

《俗女养成记》是由严艺文、陈长纶执导,谢盈萱、温升豪主演的电视剧。演员到位,编剧到位,很难不出好剧,女主谢盈萱的表演很生动、很够劲,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陈嘉玲”的形象。

而今天,修见君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在口碑爆棚的大热台剧背后,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女性到了40岁,一事无成,无存款,未婚未育真的就那么可怕?到底该如何修炼出自己的一部“女性成长手册”,用更好的姿态和心态去迎接未知的下半生?
“俗女” 剧情简介
39岁的陈嘉玲,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还丢了工作,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表示当年不惜引发家庭革命也决心要离开家乡的她,在台北奋斗了近二十年,到头来是一场空。

说到俗女,就要先从她的家庭谈起。台南纯朴的乡下,三代同堂,全靠阿公开的中药行维生。身为长孙女的陈嘉玲,和台湾十大建设差不多时间出生,与台湾经济同步成长。
小时候的陈嘉玲,没有人陪她玩的时候,她就自己找乐子;没人陪她说话的时候,她就自己跟自己对话。她是这么宝贝她自己,想尽办法让自己开心。
而长大后,即将迈入四十岁的陈嘉玲,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也是货真价实地活了大半辈子。爱过人,也被人爱过;被人负过,也负过人。就算现在一无所有,天也不会塌下来。
她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但他告诉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天,她至少可以不违感受,平凡但诚实,普通但理直气壮的往前走,做一个接受自己的「俗女」。
成长 · 女性修炼手册

请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哪怕它看起来不是那么明智
39岁,即将结婚时,陈嘉玲毅然分手,离开了相恋五年的男友。同时,还结束了看起来高大上,实则又累又烦的稳定工作。
从繁华的台北,搬回了台南老家。在40岁的档口,陈嘉玲开启了人生下半场。
她考了一张英语导游证,以“国际玲”的身份接待外国游客;哪怕医生说“再不生孩子,可能已经没机会了”,她依然不想结婚,也没计划要孩子;看上一栋“鬼屋”,哪怕里面有人自杀过,她也坚持用全部积蓄买下了它,经过一整年的“折腾”,终于有了“家”的样子。
陈嘉玲,也正式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不管你们怎么说,我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我怎么想的,我就怎么做。能这么坚定,需要高度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也叫“自我同一性”。指的是,你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好恶、原则、价值观,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而且,你对自己的认知,是持续的、稳定的。
40岁的陈嘉玲,并没有40岁“该有”的稳重和妥协。相反,她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让人“不省心”。
可是,看到她这样,又有多少人莫名羡慕呢。很多人都问过:到底怎样才算活出自己?
陈嘉玲这样就是。
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
《俗女养成记》会告诉你:原来一个人,真的可以活的自由而任性。
可能做到这样,其实并不容易。

俗女选对象,要有钱安静长得丑的

第一集的小时候,阿嬷问陈嘉玲,找什么样的对象才会命好?陈嘉玲就没有选对。那时候阿嬷说:选择有钱但是安静且长得丑的人,才会好命!
其实,阿嬷的经验也不一定对,但是我们不都是在这些所谓经验中成长起来的嘛!
早结婚:越晚嫁嫁越差

陈嘉玲的姑姑,临婚前悔婚,所以那时候阿嬷很无奈地告诉嘉玲,你未来一定要:早嫁人,因为越早嫁才能嫁越好。做个聪明小孩。


感觉累了时,家人才是你最好的港湾

哪怕她都40岁了,没结婚,从大城市灰溜溜地跑回家,担心父母对自己失望。
爸爸仍然骄傲地把女儿介绍给护士们,以她为傲。

陈嘉玲的妈妈,虽然有时候真的很凶,但实际非常温暖和包容。
当陈嘉玲怀疑妈妈“太凶”所以是假妈妈时,问妈妈“我生日是几号?我喜欢什么害怕什么?”

妈妈马上回答了她的问题。给她了一个温暖的自我认同的理由,哪怕你生活得不尽如人意,在家人眼里,在父母眼里,你依旧是最美好的存在。



多尝试,只有亲自尝试过才能不后悔
陈嘉玲的叔叔是个败家公子,大忽悠。通常好多年不回家,一回家就是想办法来骗钱,阿公阿嬷的钱,甚至小阿玲的储钱罐......

但是最后一次离家前,叔叔对阿玲说他最喜欢警察追坏人的电影:每次追坏人到楼梯口,这些坏人摔下去到地上之后,他们总是不觉得痛,都会直接爬起来继续跑,所以他(叔叔)也去尝试从二楼楼梯跳下,结果摔坏破了头。
不过他不后悔,至少因为尝试过,他才知道电影里面是假的。
所以,如果我们也不知道事情的答案,不妨去尝试一下,就算以受伤的代价来换取成长,也是值得的吧!

这辈子很长、也很短,不要丢失自己 。
致每一个“陈嘉玲”:你从几时开始忘了,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请学会,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

更多有关自我成长的话题,欢迎关注我,留言区交流学习,共同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