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地点:仁青休布错湖边
时间:壬寅年五月十一日发布
记得看完电影《冈仁波齐》后,很是震撼,但生活依旧。
可是总有思想飘忽的节点,会突然想起片里的画面,一次次的自己设问,自己回答,“如此心境如此灵魂的人,于世间真的存在吗?”“嗯,肯定存在”的。
突然觉得自己标榜的人间清醒和世事洞悉不那么牢固了。想久了,终于承认一点,有信仰和臣服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于是找了个毯子和绳子,围在身前,将家里的沙发一众推开,手拿两包纸巾,开始跪拜。
我执着于藏胞的跪拜方式,照样学样。一个匍匐下去,全身心地与地面接触,却发觉胳膊疼得不行,想再起身,身体仿佛灌了铅水,沉重得不行。等连续做了十来个动作,已经下巴抵住地面,死活起不来。
面红耳赤的我,丢盔卸甲,头发散乱,哪里还能想到心诚这件事。
胡乱将身上已经凌乱不堪的毯子绳子拽下来,傻愣愣地坐在地上。
自然自语地说出一句话,他们还是在各种路面唉!
再看《冈仁波齐》,就如读书讲求精读一样,陷入更深的思考。
大雾缭绕的盘山路,一弯又一弯。高远的镜头下,似乎是每个人崎岖起伏波澜不平充满神秘和未知的一生。
小女孩与家人通话,简单的几句“你想我吗,你在干什么,我想你了”,对所有人的问候仅限于此,充满佛性的孩子。
想想复杂的人生如果理解了什么是可以放下的东西,只需拿起认为重要的东西,不就是如此简单了吗。
路上有新生命的诞生,有山石坠落砸伤大腿病痛的无常,有无疾而终的故去,有陌生人的指正和帮助,有同行者的相互鼓励,有屠夫心怀愧疚的疑惑。
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救赎与自我救赎,在漫长的一次朝圣之旅中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
平静的叙述,简单的表达,每个人都心意相通,柔顺的性格如绵羊般美好。没有丝毫的锐利,不满,怀疑,和焦躁。
读影的我,心也越来越沉静。
每天看阿云的骑行,在我的室内十米朝拜之旅的经验下,除了叹服,无他。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平凡人,有着一颗平凡的灵魂。因为,连躯体上的磨难和苦痛都不能忍受,对精神世界洗涤除了神往,除了意淫,不敢言他。
所以,理解阿云,更加地珍惜这匹“宝马”,值得庆幸的是,“千里马不常有,世间竟许多伯乐”,欣赏并赞叹地看着这个青年人的行径。
写到这,突然心中警觉,及时刹住车,想想自己的言语是不是片面和武断了。
马上又一想,这是作为一个平凡人对一个勇者的肯定,自我感觉真实即可。
首先我打怵的是他的那辆车,太重;还有西藏的天气,风太大;路太不好;吃得也太单调;住得更是辛苦;冷不冷,孤单寂寞和恐惧,行了,打住,这里面的一样我都克服不了。
所以我敬佩路上的朋友们,无他。
但我也不是一无是处。我虽身无能,但精神绝对了然。
我知道阿云会将那些东西完美收纳;我理解他奉行传统儒家的思想,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家中有妇孺无壮男丁定半步不入;
我理解他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贫穷和苦难的人,也一定理解藏区小孩子真诚地帮助后对不易得到的物质上渴求,一定会给予等同的尊重和回报。此时的善良和悲悯让他根本无暇考虑食物的短缺与得失。
藏民千里磕长头,风雨兼程去朝拜,我叹服的是他们的毅力和身心合一的虔诚与躬行;阿云的万里骑行,四季更迭去体验,我叹服的也是他的毅力,勇敢和内外兼修的一往无前。
更难得的是这个青年人的人间清醒。
面对扑面而来的关怀、热爱和鼓励,始终保持冷静。对情绪的管理如朝圣者们一样,深入骨髓的平静和缓。
他没有忘记自己决绝地离开正常轨迹的初衷;没有忘记进藏前徘徊在贵州攒装备时的酸楚;更没有忘记自己在该谈恋爱的好年华却在感情上颗粒无收的伤感。
所有过往皆是序章,即使是序章,也能确定辉煌高潮部分的基调。他没有眩晕和忘却本源。
对于德高望重的过来人,如果始终人间清醒,便会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般地崇敬;对于一位从平凡,一步步成长为众口称赞的优秀后生,你此时应该出现昏聩和成功后的得意忘形,让人有诟病之处和心里平衡之意才对。
可你的人间清醒却无时无刻不在,只能让爱者更爱,失意者更惆怅。
这一篇是看完上一个视频想写的,可中间插了一篇“冯延巳”,今晚的就一并了吧!
我当然理解你堆起石头的含义,也理解你想要的宁静。
不管心中圣地多远,在哪;不管是精神还是肉体,我们的朝圣之旅都开始吧!
只要你在路上,我们就会陪伴着你,一直。
2022年5月11日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