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今天你更博学了吗?
拆本书课堂今天继续开讲,为你解读《万历十五年》。
“ 四海升平,全年无大事可叙”。
可为什么黄仁宇偏偏就以这样一个无大事的年头来命名,写下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呢?
这其实借鉴了当时欧美流行的意识流文学写作手法:从某个时间点延伸,进入帝国政界的一些人的视角,然后再返回原点,深入另一些人与事,多线拼图。
不过我要讲的,并非《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文体,而是它所呈现的,或者是黄仁宇所要讽喻的问题:在万历十五年前后,这个如日中天的大明,又是怎么由胜转衰,最终不可逆转走向灭亡?
一、帝王:万历皇帝
这位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给我的感觉就是:惨!年幼时只能依赖老师张居正辅佐;长大了想自己独立了,却终究是太年轻了。有所作为的热情被一次次浇灭,最终只能心灰意冷消极怠工,有名却无权啊!
所以,如果非要把国家灭亡的锅甩在这个可怜皇帝上,实在有点不厚道。
二、政治:张居正、申时行
政治这东西,本身就很敏感。身在其中,就别想独善其身。但是不管是和事佬的申时行,还是霸道总裁张居正,都没有走好政治这步棋。虽说他们都在尽自己努力,让明朝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大势所趋,又怎么挡得住历史巨轮?
三、经济:海瑞
海瑞,这是在大家都想捞油水的官场中,绝对的清流存在,而他管的不仅仅是经济,还在尽力解决百姓关心的土地产权问题。但这土地产权,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启示他一人就能撼动?
四、军事:戚继光
明朝后代,是一个文官把持朝政的年代,自然也就看不起当兵的“粗人”。身居京城安稳富贵乡,什么“居安思危”都是空谈,更别说加强军事防御这类的。不重视,再加上戚继光的下台,武装实力被大大削弱,努力哈赤的进攻还拿什么来阻挡?
五、哲学:李贽
在程朱理学为主流思想的时代,李贽的“存天理、灭人欲”明显是不同的,甚至被看作异类,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思想禁锢下,想要实现个性解放,正视人欲,实在难以实现。这是历史局限性造就的必然。
可以看出,这些人都很努力,但这些人也都很无奈。最后的结果便是:谁也阻止不了明朝这艘大船的沉沦。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通过这“一个男人与五个男人之间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军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都无法扭转时局”。
大明历史进入万历年间,纵使有良臣勇将,也难以扭转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
如果你对《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感兴趣,可又不想枯燥的读书,那么就来听听我们的《拆本书52节精读课》第四期吧,30分钟为你精确解读《万历十五年》。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记得转发收藏啊!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关注我的抖音号:拆本书,查看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