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你可以毁灭整整一代人,但是他们还会重建家园;但如果你毁掉了他们的文明和历史,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一切将灰飞烟灭。”这是电影《盟军争夺战》中主角法兰克·史托克斯中尉对战友所说的话。影片中,他们在战场上的任务就是抢救被纳粹掠夺的文物。
而距离影片描述的年代过去70年后,依旧存在着很多在战火中亟待拯救的文物古迹。10月初,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又毁掉一处有2000年历史的古迹,这次遭殃的是叙利亚中部历史古城巴尔米拉标志性建筑——凯旋门。
为了保护这些世界遗址免受“伊斯兰国”攻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近日通过成立“文化蓝盔部队“的提案,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文化古迹不再毁于天灾人祸。
《盟军夺宝队》剧照
“文化蓝盔部队”提案获53国投票支持这一提案由意大利提出。今年7月底,意大利总理伦齐在参加米兰世博园举行的首届文化部长国际会议上就提到,近来在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等国,暴力除了迫害平民,也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破坏;此外,近段时间在博物馆、学校、报社、文化场所等地也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一些恐怖组织则通过贩卖文物筹措资金。
意大利文化部长达里奥·弗兰切斯基尼近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破坏了包括巴尔米拉等多处遗址,国际社会不能袖手旁观。
他表示,意大利文物宪兵“在全世界执行训练任务”,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将会把这些经验提供给联合国维和部队,助文化蓝盔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因戴蓝色头盔闻名)一臂之力。
该提议主要针对“面对恐怖袭击风险、在战区或遭受自然灾害区域的重要遗址,国际社会将能够向这些地区派遣文化维和部队,以在各重要遗址遭到摧毁之前对其进行保护或保卫”。该提议得到53国投票支持。
正像电影《盟军夺宝队》里所说:“战争最大的危机,是人类文明遗产将遭破坏”,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保护文明、捍卫艺术的战斗从未停止,因为文化如此脆弱,又如此重要。今年5月,“伊斯兰国”控制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巴尔米拉古城,已毁坏了多座古代陵墓和遗迹,其中包括著名的巴尔沙明神庙和贝尔神庙。此前,“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北部地区后,也大肆毁坏了尼姆鲁德古城遗址和哈特拉古城遗址,并且劫掠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些作为不禁令人唏嘘,“文化维和”任重道远。
被isis毁坏的巴尔沙明神庙。
领先世界的意大利文物宪兵
该提议由意大利提出其实并非偶然,在文物保护上意大利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有着世界上第一支特别为打击盗窃、走私文物而设立的特殊警察部队——“文物宪兵”,全称是“保护文化遗产宪兵司令部和指挥中心”,成立于1969年。
文物宪兵不仅对保护本国文物举足轻重,在国际社会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曾来到饱受战火摧残的柬埔寨,距离红色高棉游击队控制的领地不过数公里;波斯尼亚分裂期间,他们曾冒着战火前来挽救文物。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最初几个月,他们被派往伊拉克执行任务:阻止盗贼洗劫巴格达博物馆,统计博物馆损失,比大多数国家的作战部队去得都早。
意大利拥有如此警力强大、为追讨文物呕心沥血的队伍也并不奇怪:因为意大利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191个国家认定了779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平均每个国家4个,意大利拥有50个。
30多年成功追索文物8000余件意大利文物宪兵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一方面与其他特殊宪兵一样,隶属国防部,属于军队序列,经费由国防部统一支付;另一方面直接隶属遗产部,日常工作听从遗产部命令。文物警察在罗马司令部有犯罪研究室,在威尼斯、都灵、佛罗伦萨等案件多发地设有11个分部,共300余名成员。
意大利文物宪兵的军衔普遍较高,在执法时,有权协调指挥其他部门的警察统一行动,可以与意大利13万人的宪兵部队配合工作,也可以调用直升机宪兵、海上宪兵和骑警宪兵等进行侦查监控等工作。发生文物案件时,相关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通报文物宪兵,由文物宪兵汇总相关线索,部署监听、监控、查扣被盗文物等工作。
文物宪兵队成立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从1970年到2006年,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成功追索文物8041件。此外,还有1270件其他国家非法流向意大利的艺术品被文物宪兵归还原主。
仅去年一年,文物宪兵就对意大利境内20个地区的仓库和考古发掘现场展开了6000余次突袭行动,供追回13.7万件被盗、走私或假冒的文物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包括8万个化石、1.8万件古老雕刻品、钱币和陶瓷制品以及3.8万件画作和雕塑,总价值估计多达5亿美元。
2010年7月,337件被意大利警方追回的文物在古罗马竞技场被呈现给公众。
强大的数据库管理文物宪兵司令部里设有一个收集意大利全国文化遗产资料最权威、最丰富的文物信息中心,成立于1972年,并于当年开始编制纸质名录,1992年以后采用电脑管理。目前,该中心已收录并编目的各类文物艺术品超过400万件,覆盖全国所有的重要文物场所和遗产地。
2004年,意大利文物宪兵依法建立了被盗文物数据库,称为“里奥纳多·达·芬奇数据库”。经过3年建设,数据库于2007年6月底投入使用,至2007年底,已存储被盗文物信息109379件,文物影像资料28.3万件,有基本描述的文物254万件。出勤警员可通过掌上机联机数据库,直接把现场信息输入,也可以调用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办案提供有力支持。
相关案例:对许多游客而言,流连于纽约麦迪逊大街那些橱窗间真乃赏心乐事,而在2010年春天,米歇尔·斯佩兰扎在纽约度假时突然被一家画廊的橱窗吸引,事情立马就变得严重了。斯佩兰扎是意大利保卫文化遗产宪兵队的官员,他觉得他认出了失窃文物数据库中的一尊大理石女性躯干像。他判断无误,这件失窃雕像于上周五与另一件失窃雕像一道被返还给意大利当局。
米歇尔?斯佩兰扎与寻回的雕像
据法新社报道,斯佩兰扎当时用手机拍下橱窗中的雕塑,回到罗马后对此进行调查,确认其确实在失窃文物单中。这尊大理石胸像于1988年被窃自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海岸的特拉契纳考古博物馆(terracina archaeological museum)。这尊雕塑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价值据估计达50万欧元(68.5万美元)。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