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28年,上海,英租界。
邓小平理了理身上有些褶皱的衣服,准备往一所房子走去,外面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正当邓小平抬步的时候,他眼睛习惯性地往左后方一瞥。
可是这一瞥不要紧,他竟然发现街边的修鞋匠对他做了一个不易察觉的手势,邓小平心里一惊,暗哨给他做了这样的手势,看来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邓小平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快步进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但他没有走远,只是默默地观察着,他十分担忧地看着房子那边,一分钟后,几个便衣特务连同巡捕来势汹汹地冲进了房子,把里面我党的中央特委罗亦农同志给押了出来。
邓小平想冲上去,帮他解围,但是突然身后出现一个人,死死拉着他往人流深处走,等到两人到了僻静的地方,那人低着声音说道:
“邓同志,你知道你刚才多危险吗?”
“那就让亦农同志这么被抓走了?”
那人叹了口气,慢慢地说道:
“亦农同志很明显是暴露了,否则敌人不可能就直接冲进去抓他的,但敌人好像还不知道你会来,如果你现在贸然上去,被抓的话,你知道这对党来说意味着什么吗?而且...”
他顿了顿:“而且...我怀疑有叛徒!”
……
1928年4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不幸在上海戈登路,被反动当局逮捕。三天后,罗亦农被直接引渡到淞(sōng)沪警备局司令部,严加看管,敌人对他进行了酷烈的折磨,试图问出我党机要秘密,但罗亦农同志没有丝毫屈服,反而对敌人的企图嗤之以鼻。
敌人恼羞成怒,但对他也是没有办法,后面蒋介石一纸“立斩”电令,发到了淞沪警备局。4月21日,罗亦农同志被敌人杀害于上海的龙华刑场,成为我党第一位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幸运的是,邓小平因提前离开躲过一劫,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
党组织知道这件事情后,震怒异常,不仅因为敌人的残暴,更是因为那个出卖罗亦农同志的叛徒。
而且我党坚信这件事,一定是内部出了叛徒。
原来当时,罗亦农同志在英租界戈登路秘密办公,与山东来的同志在谈工作。那是我党的秘密据点,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而且这个地点,我党还让中共地下特工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在那里居住,就是为了完全看不出那里有丝毫我党人员的活动痕迹。
按照地下工作的常规,洋房所有的窗户必须敞开,减少被怀疑的风险。而且在窗台边会有一个我党特工监视,如果有敌人的话,特工就会推出一盆吊兰,以示危险;此外在洋房门外,还有专门装扮成鞋匠的暗哨,随时监视房子外面的情况,一有危险他就会给出信号,之前邓小平同志就是被我党设置的这个暗哨给救下了。
但是就是在这种极为严密的保护措施下,罗亦农同志仍然被敌人发现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敌人是有目的地抓住了他。
当时据我党同志反映的抓捕情况来看,罗亦农同志进入房间,到他被抓捕,不会超过五分钟,而且那些英国巡捕和国民党特务,是径直将罗亦农同志逮捕的,他们连一旁从山东来的同志都没有管,似乎他们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份。
这些人也没有进屋翻箱倒柜地找文件,直接是奔着罗亦农同志去的,连房子的人员都没有排查,房子也没查封,就扬长而去了,似乎他们知道中共特委罗亦农在这,但这个地方是什么他们就不清楚了。
所以基于种种迹象,党组织可以判定——我党内部出了叛徒。
而此时差点被抓住的邓小平,在罗亦农同志被抓住后,立即找到了中共特科负责人周恩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邓小平当时说道:
“贺治华和何家兴恐怕就是叛徒。”
他说,为什么巡捕带走了罗亦农,却对同在一所房间里的贺治华和何家兴不闻不问,而且在巡捕走后,事后何家兴的妻子贺治华第一个跑来组织这边报告,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极为奇怪,她说:
“罗亦农被捕了,党内出了叛徒!”
首先她为什么在罗亦农同志被捕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党内出了叛徒?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为什么如此笃定?
而且从人员接触的角度来讲,当时那次会议是罗亦农安排的,只有几个人知道,贺治华和何家兴两人就是属于知晓者的,他们完全符合告密的条件,所以邓小平隐隐感觉,贺治华和何家兴恐怕有问题。
但周恩来听完之后,并没有急着回答,他沉默了许久,摇了摇头:
“现在没有确切的证据哩,这件事不能那么武断,否则会伤了同志的心哩!”
对于邓小平的说法,周恩来没有当即同意,他是采取了审慎的态度,他觉得怀疑归怀疑,但一切还是要以足够的证据来说明,党内出现了叛徒不假,但是叛徒是谁,这个要经过探查。
但是现在救人和转移,应该放在第一位,就这样周恩来当下决定,党内同志立即展开营救罗亦农同志的行动,并且同时先把贺治华和何家兴两人从原先的据点迅速转移,这两件事完成之后,再着手找出叛徒。
……
中央特科立即监视敌人的动静,并且马上制定了罗亦农同志的营救方案,组织决定在罗亦农同志,由巡捕房向淞沪司令部引渡的那段路上动手,直接武装劫救。
当时我党特科人员伪装成送葬队伍在路上等候,并且同志们披麻戴孝作为家属走在棺材后面,棺材里预先藏好枪支,只要囚车一经过,到时候大家就一齐行动,直接冲上去把罗亦农同志救下来。
但是众人却等了个空,因为租界巡捕房早就已经知道了罗亦农的身份,怕出意外,他们便提前将罗亦农送往了警备司令部……
既然没有机会武力劫持,那就只能让我党藏在国民党内部人员偷偷斡(wò)旋,找机会把罗亦农同志救出来,可是大家万万没有想到,敌人竟然如此穷凶极恶,直接将罗亦农同志杀害了。
党内顿时陷入了一片阴云之中,大家纷纷把仇恨转移到了找出这个叛徒上,很多人恨恨地想到,必须让这个叛徒付出血的代价,以祭奠罗亦农同志。
当时周恩来很快就想到了陈赓(gēng),陈赓虽然是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可是在我党成立前期,陈赓其实是有名的中共特科精英特工,精通伪装,刺探情报,而且还懂得电讯和破解密码。
自南昌起义后,陈赓就在上海养伤,同时他化名为王庸,负责我党重要的情报传递工作,而为什么周恩来会找到陈赓让他负责此事呢?
原来当时,陈赓有一个单线联系的下线,对这件事情有极大的帮助。此人名叫鲍君甫,原本是国民党在上海特务机关的最高负责人,经过我党策反后,成了我党在国民党内部的重要眼线,此后更是为我党的情报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鲍君甫投诚前,人脉十分广泛,其中他就认识英租界的大巡捕兰普逊,而当天抓捕罗亦农同志的正是英租界巡捕。所以让鲍君甫出面找找兰普逊的话,肯定是能探听到什么消息的,说不定就能找得到那个隐藏在我党的叛徒。
在陈赓的授意下,鲍君甫立即前往巡捕房,找到了老朋友兰普逊。未等鲍君甫进屋,兰普逊便迎了出来,两人一阵寒暄(xuān)之后,鲍君甫便有意无意地提到了罗亦农的事情。
而兰普逊听他对这事感兴趣,突然神秘兮兮地凑到他跟前,低声说了一句:
“君甫兄知道吗?当时有一对中国夫妇来到捕房,他们说他们认识中共军委书记罗亦农,还说他们知道罗亦农在哪?”
鲍君甫心中一动,“哦,是吗?那看来能抓到罗亦农,他们是立功了。”
兰普逊有些不屑:“他们哪里是为了立功,他们只是想要换取奖赏罢了,那女的说他们要2万美金的报酬以及2本去往德国的护照。”
鲍君甫:“你们给了?”
兰普逊:“还没哩,要等他们再提供一份三百多名中共在上海的地下人员名单,这些东西才能给他们……”
兰普逊又接着说:“君甫兄,我想我们既然是朋友,我把这消息先告诉你,到时候你可要在上面多美言几句,到时候那名单下来的时候,你可别忘了我们这些巡捕兄弟的功劳哩!”
鲍君甫笑着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虽然他表面上带着笑意,但是心里早就掀起汹涌波涛,他随意问道:“那这两人能提供这样有价值的情报,想必也是来头不小,不知...不知姓甚名谁?”
“不清楚,只听他们说,有一人姓何,在中央内部工作。”
“有一人...姓何...”鲍君甫喃喃自语道,两人又闲聊一会,鲍君甫找了个借口,脱身离去。
鲍君甫一出门,便火速赶往他与陈赓约好的地方,他气喘吁吁地跨进屋里,只见陈赓等人都在那里。
陈赓见他如此急迫,连忙问问:“发生什么了,看把你给急的!难道是那个叛徒有消息了?”
“找...找到了...”鲍君甫端起桌子上茶水一饮而尽,听他这么说,屋子里的人一下子站起身来,陈赓赶紧问道:“是谁?”
“是一对夫妇,其中女人姓何,说是在我党内部工作,就是她把罗亦农同志供出去的,还说她要了两本德国护照!并且他们马上要提供一份我们的地下员名单。”
大家听了,顿时沉默了许久,当时知情罗亦农同志的身份的人,里面好像没有姓何的女性,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这时站在一旁经验老到的特工李克农说道:
“上海联络站的负责人何家兴,他妻子叫贺治华,会不会外国人‘何’、‘贺’发音不分?而且当时罗亦农同志开会的地点就是他们夫妇的家!”
经李克农一提醒,当时一旁的同志也说道:“对,何家兴夫妇当过罗亦农同志的秘书,而且他们确实是掌握上海地下党员干部登记表,看来叛徒就是他们俩了!”
而调查此事的另一组队伍也传来了消息:当时巡捕房里来过一个能说德语、英语的女性,就是她找到探长告密,说自己知道罗亦农的下落,并且手中还掌握一份共产党员的名单和地址,而且其中多数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骨干。
那女人说,只要巡捕房答应给她两张德国护照,以及足量美金,她就把这些机密文件全部交出来,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她愿意先提供罗亦农的地址,让巡捕房逮捕到他,证明她并不是在说谎。
这个女人,他们猜测就是曾经留过学的贺治华,她是罗亦农同志身份以及地点的确切知晓者,而且她去苏联留过学,会说英语与德语。最重要的是,她的确能提供出一份我党地下党员的名单。
既然两组人员的判断一致,而且还有确切的佐证,党组织最后断定叛徒就是贺治华、何家兴夫妇。
确认之后,陈赓愤恨地说道:“我们要立即行动,坚决惩处这一对叛徒,以免带来更大祸害!”
众人点了点头,必须立刻行动,因为那份多名地下党员名单还在何贺夫妇手上,如果一旦让它泄露出去,那么对我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这份名单必须夺回来!那两个叛徒必须捉到!
很快,中央特科特工们,立刻展开行动,来到了这对叛徒夫妻的藏身之处——法租界蒲石路178号。
……
1928年4月,一队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了贺治华夫妇的住宅前,但迎亲队伍的人大多眼神飘移,在观察贺治华夫妇的房子,他们正是中央特科的特工队员。
一阵敲锣打鼓过后,宽大的红绸被扬开,门口响起了一阵震耳的鞭炮声,在鞭炮声中陈赓率领几名队员趁机冲入房中,陈赓第一个冲进何家兴的房间,何家兴夫妇见到他之后,大惊失色,连忙想要去翻出抽屉下的手枪,但是陈赓和几个队员一个飞踹,便把两人踢开。
贺治华尖叫不已,躲进了床下,而红队队员立刻抓住何家兴,逼问出他藏起来的地下人员名单,拿到后,直接对其连开数枪将其击毙,而对于藏在床底下的贺治华,众人也是连开几枪,确定她没有了动静之后,便赶紧混进要离去的迎亲队伍,安全撤离。
……
叛徒惩处后,名单也安全拿到,这事情本来就算告一段落了,但是后来中央为吸取教训,便着重地调查了下贺治华和何家兴是如何叛变的。
经过取证和一些推断分析,党组织这才把整件事情复盘清楚,而贺治华和何家兴为什么叛变的原因也是最后被找到了。
这个贺治华比较特殊,因为她曾经是朱德元帅的前妻。
贺治华是四川开江人,当时她是四川开江女子中学教员,人长得漂亮,还有文化。虽然有很高的文化,但却不妨碍她变成一个傲慢与自我的女人。
贺治华当时不过18岁,正是容貌最为俏丽的时候,因此引得不少青年才俊心生爱慕,但贺治华却一个都没看上,后来贺治华的堂哥为她介绍了驻守在泸(lú)州的少将旅长朱德。
当时北伐战争中的朱德名气极大,他曾经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护国军的败势,而他也是担任了省会警察厅长,是实打实的风光人物,贺治华见状,自然想要攀附于他,后来朱德要出国寻找革命出路,她一咬牙便和朱德一起去了。
也正是贺治华此举,让朱德对她另眼相看,并且后面与她结婚了,但是后来贺治华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她在婚后就对朱德逐渐冷淡,甚至还多次和朱德发生争吵。
后来贺治华更是趁着朱德回国的时候,直接和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何家兴组建了新的家庭,但其实当时,何家兴只是一个把革命当成赶时髦(máo)的青年。
对于贺治华的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朱德非常难过,但是最后他并没有为难贺治华,而是主动与她解除了婚姻关系。而后来“四一二”发生后,我党为了重新组建地下工作关系,便让何家兴回国,成了中央领导人罗亦农的秘书,而贺治华也是与之同行,来到了上海。
当时,贺治华夫妇被党组织安排在租界的一处大洋房内居住,那个洋房一来充当他们生活的地方,二来也是罗亦农和邓小平等重要领导人的开会以及联络据点。
但贺治华夫妇这两人天生就干不了革命,他们来到了上海后,不久就被上海的灯红酒绿所吸引了,尤其是贺治华,很快她就沉迷其中。本来党组织给他们安排的身份,是让他们掩护的,但他们就借着这个机会常常去外面参加各种宴会沙龙。
这样的行为,他们的上级领导罗亦农自然也看着眼里,所以罗亦农经常严厉批评他们,但是贺治华毫不在意,反而对罗亦农产生了怨恨。
后面随着“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中共地下党人的境况也越发艰难,当时中共特科规定,党员们必须深居简出,不要暴露行踪。但这夫妇俩却不当回事,仍然经常早出晚归的。为了这件事,罗亦农大发脾气,多次批评了贺治华夫妇。
夫妇俩虽然两人表面上十分后悔自己的行为,但在暗地里却对罗亦农越发怨恨了。另一方面,两人每天奢侈的花费,终于让两人感受到了窘迫的滋味了。
当时中共每月给予了他们两人每月20块大洋的经费,但是他们几天就给花得精光,完全满足不了他们奢侈的消费,所以贺治华和何家兴过了很长一段朝不保夕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两人彻底忍受不住了。到了后来,贺治华与何家兴就商量着叛变,并且在叛变的时候,他们想出了一个恶毒的计划——他们准备出卖自己的同志,用来捞一大笔钱。而这个人就是他们一直怨恨的罗亦农。
罗亦农当时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反动当局对他恨之入骨,曾经公开悬赏巨量赏金来抓捕他。贺治华与何家兴便想着出卖他,换取赏金,然后他们就可以去国外逍遥快活。
之后贺治华和何家兴趁着夜色找到了一个英国巡捕,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且两人偷偷来到巡捕房,见到了探长,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并且贺治华用英语表示,两人手中有一份共产党员名单,只要巡捕房能给2万美金和两本德国护照,他们就立即交出这份名单。
在此之前,他们可以先供出罗亦农的地点,以表示他们没有开玩笑。之后在贺治华的指引下,英国巡捕“顺利”地逮捕了罗亦农。而贺治华为了扰乱中央的视线,便上演了一出“贼喊捉贼”的戏码,以期望把水搅浑。
但她这种自以为是的小伎俩,根本瞒不过众人,而且她也太低估了中央特科行动队的力量,最后贺治华和何家兴也只能自食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