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古代所谓的“贞洁”,是对女子的基本行为规范,即女子当“从一而终”,即丈夫在世不可失身,丈夫去世则不可改嫁。这种贞洁观在那个时候成为社会的普遍追求。“饿死事小,失节极大”,“存天理,灭人欲”,都是在宣传妇女守节胜过于生命。
为了贞女这个深藏在人们意识形态里面的东西,为了她们头上这个致命的紧箍咒,数以万计的女子为了名节,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烈女的命运无不悲惨。据《列女传》记载,你会惊异地发现,里面记载的烈女的命运大部分都是悲惨的,为了贞节,为了换取一块皇家赏赐的牌匾,一座贞节牌坊,她们可以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宋明理学的影响逐步在社会中传播开来,这样的思想更是成为普遍现象,在思想禁锢的社会意识形态下,逐渐成为主流。他们的自由被限制起来,女性的地位随之下降,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宋明理学的思想得到加强,贞女的思想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历史上,几千年前,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上衍生出了早期压抑女子的贞洁思想。
《礼记》中就有关于三从四德记载,还有强调“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主张“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还规定女子终身不能改嫁,就算是丈夫去世了,也要为丈夫保守贞洁。在儒家思想的推动下,这种不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的思想在明朝更是得到了强化。明朝时期甚至还以这种思想为先进性的代表,这一现象更是普遍。
在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下,也开始兴起了缠足的现象,这使得女性在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又承受着精神层面的压迫。在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多么腐朽的社会风气。
明朝在刚建国时,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朱元璋深入学习了宋明理学,也继承了理学中的贞节观念,朱元璋还制定了《女戒》,从此开始了女子贞洁的改革。在政府的提倡宣传下,改革的思想也在群众中传播开来,在那个时候,更是成为了典范。百姓们盲目地遵守,没有讲究自己的权利,种种的史料表明,明朝时期的女性,收到较强的政治影响。
朱元璋继女子贞洁的改革后,还进行了选妃制度的改革,开始形成了大众化、平民化的选妃方式,使得平民大众中的女子成为妃子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这也促进了《女戒》在民间的传播。为了促进贞洁思想的传播和落实,政府规定“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经过地方选举的话,就能得到表扬嘉奖。针对寡妇再嫁,男性再娶,更是设立了法案,以此来约束人们。
在政府政策的领导下,人们相互之间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从而形成了爱贞洁,乐于贞洁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力逐渐变大,从一个个人再到一群群人,最后到整个社会,文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提倡贞洁思想,推动了贞洁运动的影响和蔓延,名为吕坤的文人写了《闺范》一书,来宣传妻子守节殉葬的好处。
?在明朝这个时期贞洁氛围达到了高潮,甚至连女性都认同这一观点,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地位下降,但是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直至近现代才破重男轻女的旧俗,立男女平等新风。才废除了以前的裹脚等等的陋习和旧俗,女性的地位才得到平等对待。
参考文献:《礼记》,《明史》、《闺范》、《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