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冀中九分区回民支队前身是第十军分区回民大队,由文(安)新(镇)县五区回民小队发展起来。
1942年,马志新到文新县回民中队任职。
马志新是献县东辛庄人(现马本斋村),从晋察冀白求恩学校党支部书记任上调到文安县大队先成立回民中队。1944年春,回民中队随县大队划归冀中第九军分区,先恢复大队,又与肃宁县大队回民小队及四十二地区队回族战士合编为回民支队,马志新任支队长兼政委。支队活动在肃宁、河间、任丘、新城、雄县、新镇、文安、霸州、静海到天津北部,覆盖大清河流域。
1945年5月24日,支队参加第一次胜芳保卫战,与敌激战7昼夜,杀出军威。
1945年8月8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党中央从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准备接收天津。9月4日,冀中天津工委成立5个市分委,其中五(四)市分委书记田星云、副书记马玉槐,四(三)市分委书记宋罗歧。
9月5日,回民支队和白洋淀雁翎队各一个班战士护送田星云、马玉槐等人到达津北双口村;支队一个班战士护送干一、刘步仑重返天穆村。9月21日至27日、10月1日至8日,马玉槐指挥回民支队和天津地下军第一支队(由九地委手枪队为基础组成,队长郝顺成、政委张育才)战士对敌伪展开政治攻势,粉碎天津警察九分局消灭干一等人企图,毙俘敌5人。10月3日晚,一举端掉天津市红桥东、红桥西和福寿里警察所,俘虏局长以下16人。10月6日晚,攻下西于庄警察大枪队,25分钟歼敌31人。仅10多天,天津八、九区内就有10个反动警察所被摧毁,当局不得不于10月8日宣布“戒严”。
9月12日,九分区回民支队一连护送宋罗歧等人到达津东温家房子村,立即建立区公所,组织该村64户人家每户分得天津县官地24亩。随后,50多名来自解放区的干部分3组活动在金钟河南、河北,开展建党建政工作。13日上午,伪天津警察四分局12人乘卡车到大毕庄抓人,遭正在该庄驻训的回民支队伏击,死11人,副局长范某被活捉。
12月6日,九分区回民支队与冀中三十八团和八分区六十五团协同作战,再次击退侵犯胜芳之敌。12月21日,冀中三十八团和九分区回民支队奉命向侵占津北解放区双口、河头两个据点之敌发起攻击。
那天晚上繁星点点,回民支队在郝家堡村地下党员郭云荣带领下急速地前进着。时针指向23时30分,河头战斗首先打响。冀中三十八团负责攻打保安团八中队,回民支队负责收拾河头自卫团和警察所。
根据“予伏奇袭”部署,回民支队待三十八团的枪声一响,由二连长辛燕侠带领的设伏战士一枪就结果了自卫团哨兵,并迅速占领屋顶;随后二连指导员孔欣带突击排主攻,机枪班长哈廷芳则用猛烈的火力封锁敌人的退路。随着手榴弹的连连爆炸,自卫团丁住屋里立刻传出“交枪”、“投降”的哀嚎。战士们踹开门窗冲进屋里,月光下,团丁们磕头如捣蒜。河头战斗仅用15分钟,双口战斗不到一小时,先后取得胜利,总计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222人,缴枪181支(挺)。
1946年1月,由马玉槐、刘步仑带领的天穆村回民大队70多人辗转到达根据地新镇,被编为九分区回民支队第四连,由刘步仑任指导员。
1946年4月,冀中第七、八、九、十军分区回族武装,与从陕北归来的原八路军回民支队干部战士,在大城县大尚屯重组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凤舞任支队长,白振武任副支队长。1947年4月、6月、8月,军区回民支队先后参加胜芳保卫战、青(县)沧(县)战役、子牙河东禅房战斗和南减河等战斗。
1948年1月中旬,军区回民支队和冀中第十军分区七十五团、七十八团出击,连克雄县、霸县、昝岗、牛驼、白沟等城镇,横扫大清河北堡垒20多座。国民党河北保安部队王凤岗部苦心推行的三角暗碉、点线封锁战术彻底破产。5月,回民支队参加徐水县白塔铺伏击战和北常堡阻击战。10月下旬,协同分区独立营,在民兵的配合下,担负保定至张登、温仁一线的阻击任务,粉碎国民党傅作义部突袭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企图。11月上旬开始,回民支队和冀中军区部队围攻保定市,保定解放后担任市内警戒任务。
1949年8月,河北省军区成立,回民支队改编为军区独立警备二团,1950年编入六十八军开赴朝鲜战场。
1950年12月28日,绥远省(狗改为内蒙古自治区)归绥(呼和浩特)市回民自治区委员会成立,马志新任书记。
图片源自网络,向作者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