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01
高考试卷上都有一条密封线,考生将个人信息填在密封线之内,交卷后由监考人员进行密封,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阅卷的公平性。
你知道“密封线”的由来吗?这还要从科举考试开始说起。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隋朝与唐朝初期,科举考试并没有“密封线”,不仅没有“密封线”,唐初科举考试还要附上“行卷”,考生可以把平日得意之作,编辑起来,附在考卷后,相当于平时成绩。阅卷时,考官不仅能知道考生的姓名,还能通过“行卷”知道考生的指导老师是谁以及该考生的平时成绩如何。通常来说,“行卷”以“诗集”为主,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就是他的平时成绩之一。
武则天当政时经常发现吏部选举时多有不实,在借鉴前人智慧的基础之上,她下令使用“弥封”法,即用纸糊上考生姓名,暗考以定等第,这个做法遏制了作弊行为,但是并没有形成制度坚持下来。
北宋初年依旧沿袭了唐代的科举风气,达官贵人可向主考官推荐人才,考生被录取后,还要谢恩,称主考官为“师门”“恩门”,自称“门生”。宋太宗赵光义采用了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糊住姓名、乡贯,决定所录取的试卷后,才拆开弥封,避免了考官阅卷时徇私舞弊。
02
说到情书,不得不提钱钟书与杨绛的一字情书,这是世界上最简短的情书,也是最美最感人的情书。
有一次,杨绛给钱钟书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有一个字:怂。钱钟书很快给杨绛回了信,信上同样也只有一个字:您。杨绛收到了钱钟书的回信后,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意,甚至为两人的心有灵犀而感动落泪。不过,杨绛的好友并不明白两人之间的哑谜是什么意思,杨绛只好支支吾吾向她们解释,钱钟书的回信其实是一封情书。
原来,杨绛寄去一个“怂”字是为了问一问钱钟书的心上人到底有几个,而钱钟书一下就读懂了杨绛的意思,痛快回应“您”,意思是心上人只有你一个。这大概就是文人之间的浪漫与默契吧。
03
如果你发现一个德国或者奥地利人名字中有“von”(一般译为“冯”),那么这个人或者他的祖先大多是有封地的贵族。“von”(冯)德语中是“……的”,“属于……”的意思。古代德语民族只有名没有姓,由于同名的人很多,就把“von”附在名字后面,再加上出生地名,即“来自某地的某某”,以区别于另一同名的人。但在十七世纪之后,“von” 成为了贵族出身的特殊标志,表示“某贵族家庭的某某”。
“冯”不是姓名的组成部分,只是贵族身份的一种表示。名字中有“冯”的一定是贵族吗?答案是:名字里有“冯”的,大多是贵族,但也不一定;而贵族的名字里,不一定有“冯”。
今天的一站知识点小课堂就到这儿啦
今晚21:10
锁定江苏卫视《猿辅导在线教育·一站到底》
等你来get
重 点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