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引进了!引进了!引进了!
?
今年年初,有部电影不声不响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它不靠流量明星、不靠大牌制作,却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杀进了小金人的抢夺战中。
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最终被它成功收入囊中。
而它,也因此被更多人熟知。
时隔半年,我们终于有机会去影院一览它的风采!
猜到了吧——
徒手攀岩
free solo
2019-09-06
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它的评论区却有着鬼片的气场。
一大群观众直呼“吓到手心冒汗”!
有心脏受不了的↓
有吓出恐高症的↓
甚至还有人调侃,小金人也是被它吓来的↓
看了这些评论,不禁让人发问:
这片真有观众吹得这么邪乎吗?
事实证明,还真别不信邪,因为你看你也邪乎。
它不仅内容真实惊险,对于恐高者来说,简直就是“十级恐怖片”。
而且,它还热血又励志,让人看了能量满满。
不信?
先来看一波预告。
片如其名,这部纪录片讲述的就是主角亚历克斯·霍诺德,徒手攀登美国“酋长岩”的真实经历。
徒手攀登,顾名思义,就是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
一双手脚、一双登山鞋、一盒镁粉,便是全部。
脚下是近乎直角的峭壁,身后是万丈的深渊。
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这画面,光是看看,都觉得腿软。
更别说亲自去爬了。
这也就令人更加好奇,成功徒手攀爬了酋长岩的亚历克斯,到底是何方神圣。
乍一看,他给人的感觉是呆呆萌萌的。
有点羞涩,但目光里却写满了坚定。
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他的人生简直就是传奇。
如果非要给他个定位,那应该就是:
世界第一徒手攀岩家!
而他的特征则是:
不断挑战人类极限!
事实上,《徒手攀岩》并不是第一部介绍他的纪录片。
早在2010年,美国国家地理就为他拍摄过一部《孤身绝壁》。
在这部《孤身绝壁》中,他也挑战了人类的极限,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
2008年,他徒手攀上高达900英尺的月华拱壁。
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徒手攀上月华拱壁”的人。
2012年,他再一次超越自己。
徒手登上“世界上只有不到百分之一攀登者尝试过”的半圆顶。
成为首位徒手攀登“半圆顶西北壁悬崖”的攀岩人。
这些经历,显然已经足够使他站在攀岩者的顶峰。
但他却明显不满于此。
所以,他选择再次挑战自己。
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难度系数最高的酋长岩。
酋长岩,位于美国加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是全球最大的花岗岩巨型独石。
因为攀爬难度系数极高,它被称为“攀岩界宇宙中心”。
苹果电脑的壁纸,也曾留下它壮美的身影。
也许正因为难以征服,酋长岩才吸引着世代的攀岩者。
自从1958年沃伦·哈定第一次尝试攀爬这里,并历时16个月登顶后,这里便成了全球攀岩者关注的焦点。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却至今没有一个人成功徒手登顶过。
所以,它自然成了亚历克斯的目标。
因为,这即将成为他对人类和自己极限的又一次挑战。
在以往的岁月中,亚历克斯曾完成过数千次徒手攀岩,但都没有这一次难度高。
他此次选择攀爬的路线,是著名攀岩者汤米·考德威尔开发的“搭便车路线”。
在这条攀岩的路线上,有几处最大的难点。
每一处对于亚历克斯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第六段 极限平板
亚历克斯说,他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经历恐惧,直到自己完全适应它。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极限平板却依然令他感到恐惧。
因为在这里,整个墙壁近乎垂直不说,甚至没有支点。
他只能站在略带纹理的岩石边缘上,靠着不足两厘米的岩石凸起作为支点。
如果脚稍微一滑,那手是不足以支撑住他的。
后果只有一个,就是这样↓
第十九段 巨兽裂缝
如果让小探用一个字形容这一段,那肯定是:
疼!
因为通过裂缝的过程中,整个人都会感觉被大山挤压。
而极度压迫的同时,身体与石壁的摩擦,就像是有人
时不时用砂纸抹掉你的皮肤。
最重要的,即使疼到死,累到吐,你也不能中途放弃。
因为放弃,就等于死亡。
第二十六段 耐力角
这一段,被亚历克斯称为他徒手攀岩生涯中,遇到的最难部分。
因为在这段,脚是没有任何着力点的,所有的力量都需要用手臂来完成。
所以,它也是整条攀爬路线中,对手臂力量要求最高的。
而当他爬了六七百米,才能到达耐力角时,显然已经筋疲力尽。
这时就需要超越常人的耐力了……
第二十三段 抱石绳段或特氟龙角
距离地面600多米,想要到达耐力角,必须先通过其中的一个。
这部分是亚历克斯最担心的。
因为,即使拴着绳子,他也从这两个地方掉下来过很多次。
特氟龙角,像是一块90度的玻璃,表面极其光滑。
稍微一个不注意,身后就是万丈的深渊。
另一条抱石绳段,同样是难于上青天。
它有一段三米的路径,想要通过,要么纵身一跃↓
要么用一个空手道踢腿动作↓
无论哪一个,危险系数都是极高的。
而且,不容许有一丢丢的失误。
以上这些路段,都进一步增大了亚历克斯这次徒手攀岩的危险性。
用顶尖攀岩者汤米·考德威尔的话说:
亚历克斯这次的攀岩,就像一场奥林匹克角逐金牌的比赛。
结果只有两个。
要么赢,要么死。
古语有云:
善水者溺于水。
同样,在攀岩界,视徒手攀岩为人生大事的人,大部分都已不在世了。
这也使得所有人都为亚历克斯的这次挑战捏把汗。
尤其是参与纪录片拍摄的摄影师。
虽然同样身为专业攀岩者,但当亚历克斯真正徒手攀登酋长岩时,还是有人吓到不敢看。
甚至,在拍摄之初,就有人曾怕亲眼目睹亚历克斯坠崖,想过拒绝参与拍摄。
可见,亚历克斯此次的挑战,危险系数有多大。
可能有人会发问,为了攀岩搭上性命,值得吗?
别人小探不知道。
但在亚历克斯的心里,绝对值得!
因为,这就是他的梦想,是他自己选择的路。
不断在攀岩上超越自己,就是他唯一的人生目标。
有句俗话说得好:
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如果真要放弃,那也得真正拼尽全力争取过才行。
就像亚历克斯在纪录片中说:
我永远都不会满足,除非我真的努力过了。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我特别喜欢:
只有拥有一流的梦想,才能过上二流的生活。
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亚历克斯能达到如今的高度,就是因为他一直怀揣着最初的梦想,并且始终抱有最饱满的热情。
即使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也没有失去本心,依旧过着极简的生活。
把人生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他的攀岩事业上。
所以,他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梦想。
对于他对徒手攀岩的痴迷,肯定会有人不理解。
甚至是冷嘲热讽。
幸好,这部纪录片在记录其伟大壮举的同时,还向观众展示了他徒手攀岩背后的故事。
事实上,亚历克斯每次的徒手攀岩,都不是荷尔蒙刺激下的一时兴起。
而是长期训练后的胸有成竹。
日常的身体锻炼,如他而言就像家常便饭。
随时随地,说练就练。
而且,在正式徒手攀岩之前,他还会进行无数次的训练。
他会细心地做好笔记。
熟悉每一块石头,记住每一个凸起,计划好每一个动作。
他深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所以会在真正攀爬前,制定一个完美的攀登计划。
就拿这次的酋长岩来说,早在2009年,亚历克斯就迷恋上了它。
但他却没有冒然去徒手爬。
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甚至,在正式徒手之前,他已经爬了酋长岩40多次。
而且,他也从来不会逞强。
不会因为众人的期待和注视,就勉强自己去完成不可能的攀岩。
所以,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他才会果断叫停。
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现在还不是时候。
直到他内心认为自己完全准备好了,他才会开始真正的挑战。
所以啊,亚历克斯所做的,并不是有些人眼中的冒险和儿戏。
而是对于梦想的尊重,对于职业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交代!
这不禁让小探想起了年初的另外两部电影,《飞驰人生》和《波西米亚狂想曲》。
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有热爱的人,才有追求;
有追求的人,才懂得坚持下去的方式。
正是因为对于徒手攀岩的这份追求和热爱,亚历克斯才有了长久以来坚持下来的理由。
也更加懂得了坚持下去最好的方式。
通过这份追求和热爱,他将危险的事情,做到让人有安全感。
将徒手攀岩做到极致。
试问,还有比这更热血的事情吗?!
2017年6月3日这天,亚历克斯·霍诺德成为了世界上成功徒手攀登酋长岩的第一人。
仅仅用时3小时56分!
而更加热血的的是,成功攀上酋长岩的当天下午,亚历克斯便重新开始了他的训练。
这不禁令人受到鼓舞。
活着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他选择了最热血沸腾的那一种!
他直面生与死,把生命的每一秒都活出了极致。
他的故事也再一次证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正如导演所言:
这部纪录片就是献给那些“相信不可能的人”。
其实,“不可能”并不可怕。
怕的是,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挑战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