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邪!
真邪性!
点开预告第一感觉,就是背后发凉:
半夜,老村, 木门吱呀一声,门外惨白着脸、尖着嗓子说话的老管家,像太监,又像勾魂的鬼,阴恻恻地请人去接生。
李郎中一步三回头的样子看来也心里发毛,但没辙,谁让人家看上去有钱呢?欲念总能让人鬼使神差。
只见他慌里慌张坐上了轿子,再一抬眼,嚯!这穷乡僻壤的深山老林里,居然还有如此奢华的一座古宅?
不对劲!
阴气森森的老林子里,凭空出现的豪宅,被那妖艳的大红灯笼衬着,一看就是要出事的节奏。
好在接生没出啥纰漏,唯一就是最后拿钱的时候,发生了点不愉快——
说好的“多赏点”,结果老管家只抓了两把黄豆就给人打发走了。
提心吊胆一晚上就给这点赏钱?还大户人家呢,都不如村子里的老主顾!
回去路上李郎中越想越气不过,倒出黄豆再一瞧:
哪里是黄豆!满满一袋,全是金子!
原来不是心理作祟,是真·撞邪了。
刚刚请他去接生的,根本不是什么富贵人家,而是躲在深山里的狐狸大仙!
一等他反应过来了,原本平稳前行的轿子也停了,把他摔了出去。
回过头定睛一看,这一夜抬着他四处走的,竟都不是活人,而是丧葬仪式中才会用到的纸人!
到这里镜头定格,和着突然响起的唢呐声。
好家伙,短短30秒,自诩胆大的院长已经开始有点犯怵。
《兴安岭猎人传说》,这新片光看名字还挺其貌不扬,点开以后居然惊悚效果如此强劲。
国产惊悚片,什么时候不知不觉找准了路子?以往那些灵异事件,最后诊断结果是精神分裂的俗气套路,观众早就已经免疫,老玩这一套的糊弄电影,口碑常年就在不及格区域打转。国产鬼片也渐渐落得个“国产吓人片”的滑稽形容。而且这称号还不是夸鬼吓人,是说影片呈现的劣质效果,差得吓人。但《兴安岭猎人传说》,似乎有些不一样。
猎人传说,讲的就是皇围猎人刘二爷遇到的奇闻异事。
这可不是瞎编,传说满清入关时,关外龙兴之地就被封锁起来,朝廷设了个职位在这,就叫皇围猎人。
他们的职责就是狩猎传说中的珍奇异兽,终身生活在那深山老林之中,日子久了,总会碰到些常人遇不到的怪事。
茫茫密林里,藏着的可不止小动物,还有种种精怪。
比如,吃狗尿苔的大马猴。
狗尿苔是种毒蘑菇,寻常人吃了都会生出幻觉,最后疯掉。
大马猴则是东北地区的一种怪物,身形壮硕,力大无比,没人知道它的弱点和天敌。
家长们会拿它吓唬小孩,是许多东北小孩的童年噩梦。
再比如,会记事儿的人面树。
传说林子深处有棵大树,遮天蔽日,莹莹发光。
树的枝干上密密麻麻长满了人脸状的突起,看着瘆人。
神奇的是,这棵树可以记住所有在它树下经过的人、发生的事,只要你站在树前,就能看见自己的过去。
普通人对这些东西只有听闻,并不了解,所以遇事儿只能请出皇围猎人。
当李郎中一家离奇出事,短短几天,五口人去了三口,而且个个死相凄惨,村里人就紧急请来了刘二爷。
别说,刘二爷出场,枪法自不必说,就连断案也相当有一手。
都不用检查尸体,进门直奔草垛,抽出一根,一捻,一闻,瞬间判断出是死在水缸。
再把那根草杆子往火把上一烧,原本红蓝相间的火焰,倏地变成了紫色,刘二爷又开金口:“死在灶台。”
全对!
甚至还能判出人死前看到了什么,极其惊恐。神了!
这分辨手法,和《河神》里的点烟辨冤,还颇有点相似之处。
相比国产吓人片里毫无新意的女鬼,这些扎根本土民俗、自带神秘气息的志怪传说,反而更能勾起我的兴趣。
让我又怕,又忍不住想接着往下看。
东方传说里那么多奇闻异事,能够流传这么久,自有其独特魅力,和后劲绵延的生命力。
而《兴安岭猎人传说》的优秀之处,不仅仅是从本土传说里汲取养分,更在于它在这些传说之上,营造出了充分的惊悚氛围。
看预告,就能发现它对惊悚氛围的塑造有两点诀窍:
一是背景。故事设定发生在东北农村,片中角色穿着打扮熟悉得很,个个操着纯正乡土味的方言。像“机灵不保(神是没见着),遇上了,一哀六子(一个脏东西)”这种土话,哪怕听不太懂,也觉得有内味儿了。
村口的磨盘、破旧的年画、土搭的灶台……看着熟悉的生活场景,观众很容易就能入戏。
而片中出现的,纸人抬轿、丧葬跪拜,甚至半夜看戏的人一脸失神,而戏台上还在咿咿呀呀唱着《包公断案》等画面,都油然而生出一丝诡异气氛。
扎根本土文化的好处就在这里,这些我们长久牢记的习俗“禁忌”,最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敬畏感,和天然恐惧。
以此为背景的惊悚片,简直专往我们的心理防线上闯。
对症下药,当然事半功倍。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这部片子的配乐运用了大量唢呐,给了我不少惊喜。
俗话说:“唢呐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国人印象里,唢呐自带要有大事发生的震撼感。
唢呐配乐一起,那些混着乡土气息的神秘传说,就随着乐声,钻出了屏幕,活在了观众心里。
妙!
另一个,就是剧情。
比如前面给狐狸大仙接生的李郎中,看到老管家和那顶诡异的轿子时,他也退缩过。可老管家给出的理由也算合理,家附近的产婆子都走了西口,请不到人,只能求远来找他。
而且家里实在熬到了头,等米下锅,怎么办?
即使害怕,也只能硬着头皮去。
生活的重压,内心的纠结,穿透屏幕给了观众极强的代入感,即使自己身处其中,也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战战兢兢踏上危险之路。
这种代入感,是那些故事天马行空、纯靠主角头脑一热强行作死推动剧情的国产唬人片做不到的。
看电影最怕出戏。
主角一行动,观众就发笑,这还怎么吓得到人?
只有当观众和片中角色产生情感联结时,惊悚效果才能直击人心。显然,《兴安岭猎人传说》追求的不是靠血呼啦的鬼魅一惊一乍吓唬观众,而是想让人在午夜梦回想起来,都忍不住心里发慌。
实打实的,「中式惊悚」。
预告片中的几个画面吓得我不轻:李郎中家三口人的死相,一个对门上吊,一个蜷在水缸,还有一个倒着栽进灶台,灶里的火还烧得正旺。
怎么看怎么觉得透着一股邪气,让人害怕。
一群人问当妈的:“你孩子呢?”
当妈的回答:“饿死了,就埋在你屁股底下。”
话音刚落,地下就伸出两只孩童的手,紧紧抓住那人的脚脖子。
还有些一闪而过却印象深刻:
村民们成了怪物,身上处处异变,形如丧尸。
疯疯癫癫的女鬼悠悠荡荡,飘忽不定,怀里抱着个死娃娃,一路走一路笑。
下一秒,浑身是血的壮汉撕心裂肺地大喊:“不要碰那个女的!”
老婆婆一边啃着人类手指,一边笑呵呵回过头,像是把我们小时候听过的熊家婆故事拍成了实体。
n种童年噩梦具象化!
这谁受得了啊!
上一轮童年噩梦,估计还得往前倒推到上个世纪林正英僵尸片大热时期。
往后许多年,国产惊悚片依然在产出,但能够被观众记住越来越少。
其实回过头看,那时候的惊悚片,道具很粗糙,画面也不精致,可依旧能够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深深扎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融会贯通,野蛮生长,成了传说的一部分,不可磨灭。
我们的民俗故事千奇百怪,本就是惊悚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佳素材库。
既有庞大的群众基础,又是土生土长口口相传,最符合国人口味。
像前两年火起来的,陕西一带盛行的血社火。
形式明明和万圣节cosplay差不多,可一换上熟悉的服装,结合熟悉的故事背景一看,就变得格外骇人。
血社火延续了上千年,一度难以为继,直到近些年才被广泛知晓,声名鹊起。
好艺术总能春风吹又生。
也许,国产惊悚片沉寂了这么多年,《兴安岭猎人传说》播出后,就能引领成为下一轮标杆。
我们的民俗怪谈还有那么多未知的刺激故事亟待发掘,怎么能就此消沉?
尤其看到《山村老尸》导演梁洪华都大力推荐了这部《兴安岭猎人传说》,更加让人对这部电影产生期待。
期待国产惊悚片能够开创路线,一扫现在“国产吓人片”的尴尬口碑。
更期待这些有野心有想法的导演们,传承国产惊悚片的精髓,多拍好故事,拍成系列,拍出下一个黄金时期。胆小的,4月1日腾讯视频上线就跟院长一起蹲守,愚人节总能冲淡一些诡异氛围。
胆大的可以再等两天,清明假期看国产惊悚,看看谁能撑到最后。
我已经准备好了。
要不,来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