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华语动作银幕之上,硬桥硬马、行云流水的打斗,总是备受观众的喜爱。而那些表演出色的打星们,也总能成为影迷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些打星中,有自幼习武、腰马扎实的动作实力派,也有半路习武,但演技出众的演技派。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就是一个半路习武、但凭借出众演技,成功走红动作影坛的典型案例。他就是在邵氏功夫片银幕上活跃一时的“功夫小子”——傅声。
背景强大的“富二代”,备受追捧的银幕打星
在80年代的邵氏电影银幕之上,《射雕英雄传》三部曲、《方世玉与洪熙官》、《洪拳小子》等作品,让傅声获得了不少鲜花与掌声。然而,相比于电影银幕上的精彩表现,傅声的家庭背景显然更吸引影迷们的话题。
傅声原名张景贤,他的父亲张人龙是香港富商,张氏集团名下的产业设计证券、地产、珠宝等多个领域。1964年,张人龙被港督授予“太平绅士”的称号。80年代张人龙还顺利进军政界,成为了当时香港的“立法会议员”。
如此强大的家庭背景,即便是如今的向佐、何酋君,恐怕也难以与之比肩,更何况七、八十年代那个草根林立的电影时代。
青少年时期的傅声,完全是纨绔子弟的标配人设。因为贪玩不爱学习,在中学时傅声就迎来了辍学的命运。为了让儿子体验底层劳动人们的辛苦,张人龙安排傅声去老朋友张彻的剧组做杂工。然而在剧组的生活,却让傅声产生了做演员的想法。
1971年,17岁的傅声参加了第一期邵氏演员训练班,毕业后开始跟随张彻拍戏。在陈观泰的《马永贞》,狄龙、姜大卫的《四骑士》里,傅声都有角色出演。
1974年,张彻策划、拍摄了电影《朋友》。在这部《朋友》里,张彻为傅声安排了一个富家公子“杜家骥”的角色。丰富的生活经验,让傅声对“杜家骥”的角色,拿捏的十分到位。凭借对“富二代”形象的本色演绎,傅声在第20届亚太影展上获得了“最有希望男演员奖”,也就是如今的“最佳新人奖”。
比李连杰更经典的“方世玉”,郭富城也曾翻拍他的经典
《朋友》中的“杜家骥”,让傅声在影坛受到了不少关注。然而真正让傅声在大银幕中扬名立万的,还是1974年的《方世玉与洪熙官》。
1974年,张彻自组“长弓电影公司”,而这部《方世玉与洪熙官》正是“长弓电影”推出的第一部作品。在该片中,张彻采用了“双雄并立”的故事结构,并安排了傅声出演“方世玉”,陈观泰出演“洪熙官”。
硬桥硬马的“东南亚拳王”陈观泰,无疑是《方世玉与洪熙官》中的打戏担当。而傅声所刻画的“方世玉”,则凭借顽皮乖张、古灵精怪的性格,为影片增加了不少笑点与趣味。
《方世玉与洪熙官》上映之后,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傅声的“方世玉”、陈观泰的“洪熙官”,都成为了华语银幕上的角色经典。而这种双主角并立,一个耍宝、一个能打的电影风格,也被其后的许多导演模仿、借鉴。
《方世玉与洪熙官》之后,傅声又在《方世玉与胡惠乾》、《少林子弟》、《少林寺》等多部作品中出演“方世玉”的角色。而由傅声开创的,顽皮乖张、古灵精怪的“方世玉”形象,也成为了观众们对于“方世玉”这个角色的主流认识。
1993年,元奎为李连杰拍摄了《方世玉》两部曲。在这两部作品中,李连杰活泼、顽皮的“方世玉”形象,就有几分傅声的影子。
虽然早年并没有什么习武经历,身手也不及陈观泰、狄龙、郭追等人凌厉,但凭借《洪拳小子》、《蔡李佛小子》、《唐人街功夫小子》等“功夫小子”类型电影中的出色演绎,傅声在邵氏功夫片的银幕上也红极一时。
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郭富城、杜琪峰合作的《赤脚小子》,一直被影迷们看作是香港武侠片过盛时期,一部被时代埋没的经典。而这部关于“赤脚与鞋”的作品,也正是翻拍自傅声早年的经典电影《洪拳小子》。
80年代初的港片大银幕上,傅声在功夫片中的人气一度不输狄龙、姜大卫。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让这一切美好烟消云散。1983年7月的一场车祸,让傅声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当时的他,仅有29岁。而由王晶执导的《南斗官三斗北少爷》、刘家良执导的《五郎八卦棍》,也成为了傅声电影时代的最后两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