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按:从4 月21日起,《中师生》公众号开始连载四川作家曹清萍老师的长篇小说《中师生》。此书在2015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43万字。作者在书的扉页写道:献给中师生和为共和国基础教育事业献出青涩青春的人们。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向荣教授在该书《序言》中说:《中师生》书写了一代中师人的群像。一群二十多年前的青年男女从远处走来,为乡村教育演绎着虽然普通但却绚丽的昨日故事。
《中师生》42:天扬录制乡村教师纪录片,讲述一对中师生爱情故事 (编者加)
作者:曹清萍
插画作者:朱世江
天扬将三四月份的采访片进行回放,发现他采访的都是边远山区任教的教师,看到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人才,白发丛生红烛燃尽,依然固守在教育环境最差思想意识最滞后的地方,内心万分感动,于是想到制作最美乡村教师纪录片。
想法既出就开始补录镜头。炎炎烈日,大半个月行走在乡村小学,与半工半农的教师们同吃同住,倾听他们最朴实的话语,录制他们最灿烂的笑容和劳动的场景,虽被蚊蝇叮咬,被毒蛇猛狗追逐,但是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取得了。
最让天扬感动的是古蔺之行。
天扬再一次来到雪梅所在的古蔺采访苗族村寨青峰小学吴琼英校长,她是知青下乡到古蔺,因在村办小学代课表现好,公社就推荐她去读中师,没想到她毕业后又回到青峰小学。当地农民感到很诧异,村里的知青都忙着回城,你有回城的机会偏偏还要回农村,大家唠嗑子的时候都不理解,唯有村里农民村上唯一的高中生张大军明白,她是为了他舍弃了回城机会。
在她去读师范前他们就相爱了,离开前夕张大军沮丧极了,想到自己农民身份已经不可能和吃国家口粮关国家工资的人比了,有铁饭碗的哪个瞧得起你农民,况且村里那些在煤矿、铁路、石油单位上班的男人,哪个没回家离婚抛妻离子,古话说富忘妻贵离友,再坚贞的爱情也经受不起城乡差别的折腾。
离开前一晚,他们来到小河边的松树下,望着皎洁的月光,她想让月光老人为她作证自己非他莫嫁,手触摸到他的指尖,可是往常滚烫的手此刻变得冰凉。她转头望着他,看见了一张忧郁的脸庞,明白他的心思。她将手放在他的手心,说道:“等我,就三年。”
她急切想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可是顿了好长时间,他冷冷回答:“家人给我说亲了,年底结婚。”
没有什么话能彻底击垮人,唯有爱人弃你而去的话。她忍着眼底的泪水,说:“三年,我回来。”
一别三年,在一个夕阳似火的黄昏,她真的回来了。她将衣物放在学校的宿舍,就来到了他们分手的小河边,站了足足两个小时,她起身去他家。来到他家屋后的松树林,她听到了猪吃食的声音,听到了小孩儿哭泣的声音,夹杂着年轻妇女哄小孩别哭再哭狼就来了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眼泪水就流出来了,三年了,她一直坚信他会等她,可是时间真的摧毁人,此刻,内心空落落的,身子虚飘飘的。
她扶着树站起身,步子怎么也迈不开。眼前一个清瘦的黑影跌跌撞撞而来,近了,近了,她看清是他,他也看到了她,连忙扶着一棵树才把摇摇晃晃的身子稳住了。
伴着酒气,传来了“你回来了”的问话,她闭上眼睛,咬着嘴唇,不知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似的点点头,待一长串泪水流尽后,问道:“你——过得幸福吧?”
林子里回荡着他哈哈的笑声,大笑后他说话都喘不过气来,靠着树干才好不容易说完“幸——福——天天——烧酒相伴——哈哈——”。
“我走了——”她捂着嘴巴生怕哭声传出。
他踉跄着跑上前,拥她入怀,寻找着她的唇。她给了他狠狠一个耳光,转身跑起来。
“我等了你三年——”
哭腔传来,她停住了脚步,转身望着他,他佝偻的身子靠着树干,一脚反踏着树,头在树林间寻找着什么。
“你不是有小孩儿了吗?”她一步一步逼近,问道。
他走近她,伸长双臂,按住她的肩头,摇晃着她,眼泪水疯狂地流出,哭声里颠三倒四道:“你终于回来了——等得你好苦——三年了——回来了——”
如血的夕阳映红了山头,天扬坐在小河边听着大军的讲述,不知什么时候泪水已经流出了。他伸手盖在大军的手上,感觉他的身子在微微颤抖。
他把她带到父母面前,第二天就去结婚了。她在村小教书,帮着他复习,第二年他考上了师范学校的民师班。
青峰村是泸州最边远的山村,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离公社有三四十里地,人口以汉苗两族为主,全村有五六千人,适龄儿童较多,好多学生都只读了二三年级就回家劳动。学校只有三位教师,采用复式教学,每位教师上两个年级的课,一直到大军回来那年。公社考虑学生人数过多,那年分配的教师也多,就分了三个到青峰小学。
吴老师此时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教学上已经是一把好手了,中心校任命她为校长,大军教学能力强,任命为教导主任。两三年时间,他们两口子动员孩子入学,扩建校舍,增添教师,扩大班级,提高教学质量,很快赢得了声誉。
当大军建议办初中班时,教师们兴奋不已。在中心校校长的争取下,公社同意了三年内办三个初中班。班级规模在扩大,教师人数在增加,吴校长考虑教师们的工资低待遇几乎没有,就向村里申请让河边空闲的十多亩地让学校作为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其实是让教师们种粮食种蔬菜养殖鸡鸭鹅等。
二十年了,学校发展成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学校有一幢四层的教学楼和一幢三层的生活楼,生活区和学习区在一起,操场中间有两个篮球场,在主席台两面是乒乓台。教学设施齐全,有专门的功能室,电脑装有四五十台。学校共有二十多个班,学生有本村的,还有邻近村寨的,甚至周边省份的也有。
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很难想象在一个村小体音美等学科由专职教师上课,朗朗读书声与歌唱声风琴声齐放,树下阅读与支架绘画俨然一体,教学质量可嘉,每年都要考上几十上百个高中生,在古蔺都是响当当的学校。为此乡政府还专门修了一条水泥路到青峰小学。
青年师范生天扬再一次听了这位中年师范生大军讲述学校的发展史,深感办学的不易,心底充满了佩服。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还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日复一日面对着大山深处孩子们求知的眼睛,默默坚守为人师者的信念和职责;他们放弃城市的繁华宁愿守候乡间,驻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教育阵地上,创造了一个教育的世外桃源。
第二天一早,天扬起了一个大早。听着广播里播放的《我们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他陶醉在簇簇火红火红的花朵中,看着清晨中教师子女们做作业有之,阅读绘画有之,弹琴下棋有之,朗读英语背诵古文有之,帮家长劳动的也不乏其人,遂被校园的书香感动了。
教师这一群体就与书籍为伴,子女受其影响,去除浮躁之心,静心求学,不难想象十年二十年以后这群教师子弟里多人能成为各行业的能者精英。知识改变命运呀,这是九十年代的主旋律,其中不乏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说法,但是这群教师看来,历朝历代需要前进,唯有知识才能起到更大的扬波助帆,自己坚守在教育最前沿为国家为社会多培养人才这是责任,而包括自己子女在内的学生们不能死守封闭落后的山村,得成人成才,得去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去努力拼搏,去实现梦想,去报效国家报效社会。
和老师们聊天期间,不时有家长给吴校长送来草药,送来老母鸡。来了一位满脸皱纹的老祖母,一位女教师忙悄声让天扬给这位老祖母录一段视频。
“吴校长好啊……当知青时就教我儿子……没想到去城里头读书又回来教书啰……背着女娃上课……热天还帮公公婆婆打谷子……王彬考上大学没钱,校长硬是把学费送到他手里……自己俭省得很,娃儿大人都没几件衣服……”老祖母说累了,砸吧着嘴,天扬打开矿泉水递给她,她喝了几口后接着说起来。
“吴校长好啊,你说这好人咋过就得了这病呢……好人没好报,祸害活一千年……我们这些乡巴佬儿,盼着娃儿些读点书,就没人来我们这些穷旮旯……你看人家吴校长多好,就在我们这个地方生根发芽了……看着这个闺女,我的心就踏实,你说,要是她有一天……”说着说着泪水就出来,沿着脸上的褶皱而下。
女教师们拾掇了一桌饭菜,男教师们上桌陪天扬。喝着老白干,辣辣的味道从喉咙奔向胃子,直达肚脐窝。一口下去,汗水就冒出来了,天扬伸长舌头,哈起气来。一个男教师望着他,不客气地说:“记者太矫情了,平时都是好酒好菜,嫌弃我们的粗茶淡饭。”说完看都不看他一眼就将大碗酒一饮而尽。
天扬的脸窘得通红,忙双手合十,连声说:“见谅,见谅,平时少有喝酒。”
大军出来打圆场,说:“林记者,你今天一定要和我们的教师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采访做节目辛苦,我们在边远山区更辛苦,是不是?大家伙儿。”说完就示意大家端起酒碗。
十多个碗碰在了一起,黄黄的酒在碗沿边荡着,碗沿边的指甲里盛满了泥土,天扬的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
一个教师说:“我们这是红苕酒,初次喝下去苦涩,第二三杯酒甘甜,喝到后面就更爽了。”天扬舌头在口里打转,真感觉到丝丝甘甜。
端起酒杯,敬每一位教师。大军拉着他说慢慢喝时,他是十多杯酒下肚,脑子昏昏起来,嘴里不断说着——为教师干杯!为青峰学校干杯!为吴校长干杯!
半夜醒来,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伸手去摸,才发现有无数的疙瘩包,耳边蚊子在嗡嗡嗡地飞舞。他挥舞着双手试图驱赶它们,没想到它们丝毫不受影响,想飞舞就飞舞,该叮咬谁还得叮咬。
摸着痒痒的脸,随着“该死的蚊子”的咒骂声,他看到了教师们围坐在饭桌上打泸州大贰。他偏偏跷跷上前也要打两盘,有位教师让他打,他就描述当年师范学打大贰的经历,然后在打牌、歇底。
脸越来越痒,手就去挠抓起来,不一会儿就出现了道道血痕。有个教师给了他瓶风油精,凉悠悠的感觉才暂时缓解了瘙痒。
第三天下午,大军背着吴校长来到半山腰一块凸出岩石的观景台上。一阵山风吹来,撩起吴校长花白的头发,大军为她理理。她闭上眼,让夕阳沐浴着。长叹一口气,对天扬说:“林记者,说实话,真舍不得离开呀!”
大军嗔怪道:“又开始胡言乱语了!我们不离开,一辈子都不离开,我们还要去夏威夷沙滩上晒太阳,去拉萨朝圣,去康桥边看落日,去大西北种树……”
吴校长凝神静听,眉宇舒展开来,望着远方,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指着山下的桂圆林,告诉天扬:“大军说的旅行,是我藏在心底的愿望,去不去不要紧,只要心底有美好的愿望,去憧憬美好的东西就行了。其实,我就想长眠在山下这片桂圆林里,你看……”
扑进眼帘的是山下漫山遍野的绿,郁郁葱葱的绿,一把挨着一把的伞冠把大地遮盖得严严实实的。枝头却低垂着,不时有串串咖啡色的桂圆进入大家的眼睛。
天扬以为吴校长要赞美家乡的桂圆,没想到听到的却是——栽种这片桂圆林时,乡政府分发树苗到大队上,好多人家都拿来扔了,种庄稼饭都吃不饱,哪个还要去种水果嘛。我家大军把大家甩的树苗捡回家,做父母和邻里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才把全个生产队在山坡上的自留地种上树苗,坡下的农田还是种粮食。你别说,我家大军就是有眼光,你说在那个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怎么就想到了以后大家会吃水果呢。
说完就望着大军笑,大军腼腆地望望天扬,怪自家老婆在外人面前夸老公。
吴校长笑得嘴都合不拢,说:“我当然要夸喔,没有你,我就没在这青峰,没在这里,青峰小学能这样?”
大军就骂道:“你这人稍稍表扬你两句,你就找不到北了。给你点儿阳光就灿烂,给你点儿海水就泛滥。”
两口子就嬉笑怒骂开了。
夕照下相互调侃的图景太美了,天扬不知什么时候眼眶湿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