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我与卡明斯基》是一本德国小说。书的页数和内容不多,很容易看完。翻译得也不错。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记者出于扬名立万的目的,寻找大画家卡明斯基,想尽一切办法获得各种资料,为他写一部传记,希望因此改变自己职业生涯的故事。在这本小说中,记者并没有实现为卡明斯基写传记的愿望。但其实通过这本小说情节的展开,以及作者的描述,卡明斯基的一生已经跃然纸上了。
仔细想一下,这本书的所有故事发生大概不过是一周之内或者最多是半个月的事。小说是用记者的视角写的。在记者的眼中,一直以为卡明斯基是一个眼睛几乎看不到,甚至有些老糊涂,并且被女儿严格管控的,已经不再作画的拥有盛名的老艺术家。但是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一切似乎没那么简单。
本书中的记者赛巴斯蒂安·策尔纳和卡明斯基打交道的过程中,看似好像是卡明斯基被策尔纳“套路”到他初恋情人家里,利用旅途的单独相处让他说出一些关于自己的故事。但事实上,卡明斯基对记者说的,只不过是一些专业的作画技巧。关于他的人生,其实只字未提。相反,卡明斯基反倒是对搭车的陌生人,记者的前女友等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人,或者说根本不对他的人生经历感兴趣的人,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最后卡明斯基女儿的一番话,也让记者彻底震惊了。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他初恋情人没有死。本来已经约定好了,此生不复相见,彼此安好,但是大病初愈的卡明斯基变得多愁善感,因而产生了想再见了她一次的愿望。再加上关于他的传记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与别的作家签订了合同。最后,应该说记者是完完全全被卡明斯基套路了。
而且通过卡明斯基的一句话:还有那幅墙上的日出。再联想到在旅途过程中,卡明斯基偶尔会,画出线条流畅的手稿。其实不难猜出,卡明斯基,可能并没有失明,或者是说视力问题并不是很大。
记者塞巴斯蒂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很早的时候在学校学习的是绘画和艺术创作,但可能因为天分不高,并不是成为艺术家的材料。但是,他对卡明斯基的确是非常的赞赏,认为他是最伟大的作家。毕业之后跟叔叔介绍去了一个广告公司。不久后,他自己又跳槽到一家报社写艺术评论。有一次,机缘巧合,他为一位意外去世有名的艺术家,写了传记,尝到了一点甜头的他,想着为更大的更有名的艺术家写传记从此扬名立万。事实上他,第一次传记是通过死皮赖脸的转磨硬泡获得的机会。他在为卡明斯基写传记或去采访资料的整个过程中,其实也有很多,并不是很光明正大的行动,比如说,给保姆小费支开她,从而能与卡明斯基单独相处,并偷偷去卡明斯基的地下室,翻箱倒柜,套路卡明斯基出门等等。
在鄙视他的某些不择手段之举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作者地位不高,不受人重视,以及他对名利的向往。这里面还有很多很现实的事情。策尔纳其实有一些穷困落魄,他并不属于上层社会,在与卡明斯基的朋友圈接触时,以及他后来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将卡明斯基带到的画展里,都能显示出他并没有什么地位,以及名利场的残酷。
虽然结尾没有写明,但是我想策尔纳心里应该有些东西改变了。他并没有因为卡明斯基的欺骗而如何动粗,只是默默的销毁了所有的笔记和文件。带着年迈的卡明斯基去了他想去的海边,策尔纳也没有继续为了名利写那些边边角角的花边事件,也许他厌倦了消费艺术家这件事。也许他找到了新的方向。我想他一定会好起来的。
文中,有很多艺术评论的语句,尤其是对重点画作和画法等等,提到了很多欧洲有名的艺术家,对这方面有了解的读者可能读起来更有收获感。
后记:写到这里,发现这本小说,还有同名电影,是德国拍的。如跟螺丝刀一样觉得看完小说意犹未尽,可以再看一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