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看李沧东。
《燃烧》《密阳》《绿洲》《诗》和《薄荷糖》。
每一部都是非常「李沧东式」的冗长和写实。
绝不多一丝一毫刻意引导的极度克制,每每在冲突发生的那一刻却让人几乎窒息。
好多天来,沉浸在一种被掏空之后仍然感觉相见恨晚的亢奋之中。即使之后切换频道去看《完美陌生人》《魅影缝匠》那样风格较为老式的欧美电影,也没有能从李沧东里逃脱出来。
我想李沧东应该就是我个人趣味里的“最好的标准”了吧?
如果说库布里克、贾木许、金基德那样的导演带来的是强烈的无可复制的“个人风格”,那么李沧东,则应该是超越了“个人风格“,走向并甚至企及更高层面的“某种伟大”……嗯,没错,我想是这样的。
我试着用自己认知里的几个参照来做稍许表达,也许如下:
绝无主观的写实和沉静——有如贾樟柯;
单刀直入的锋利和冷酷——有如科恩兄弟;
极度隐忍的克制和内敛——有如是枝裕和。
再加上那一抹不动声色、轻描淡写的「暖」和「希望」。
也许就是李沧东。
而《密阳》,就是最好的李沧东。
生之绝望的申爱,和我们
《密阳》讲的是一个中年女人的故事。全度妍扮演的申爱,曾在首尔那样的大都市有着平凡顺遂的人生。但是这一年,丈夫突然去世,猝然丢下她和5岁的儿子。丧夫之痛尚未完全平抚,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带着儿子搬迁到丈夫的家乡——小而破旧的三线小城密阳。
她渴望在这座城市,这座“隐秘着阳光与希望”的城市,重新开始新的人生。
然而现实已经喜欢向她张开血淋狰狞的面目。
猝不及防的再一次厄运降临,将申爱推入无底深渊。
热衷于宗教信仰的小城邻里们,目睹这位孤苦妇人的接连遭遇,以善意之心将她引入基督的世界。他们带领她融入虔诚的队伍,在各种聚会和祷告中,获求心灵的宁静和平衡。
但是当申爱隔着铁窗看到杀人凶手满脸的坦然和平静时,她自以为从上帝那里获得的无偿而伟大的怜悯之心,顷刻之间完全崩塌。
她怒吼:“为什么我还没有原谅他,上帝就原谅了他?”
在痛苦的质疑中她跌跌撞撞坠入疯狂和分裂。
这种疯狂和分裂,一步步引她走上“复仇”之路。她决定向这世界上所有的“伪善”发起挑战,她要撕开他们虚假的面具,她要将这些道貌岸然的信仰践踏稀烂。
影片用大量的篇幅刻画这一段四分五裂的心灵煎熬。导演沉静克制的镜头,演员几乎附体的表演,剧情细致微妙的代入,将一个平凡女人的生之绝望推向极点。
我们每一个人,谁不曾对人生有过绝望?谁不曾一次次质问现实的残酷,命运的不公,生死的虚无……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苦难的答案。那么上帝是什么?宗教是什么?真正值得我们信仰的东西是什么?一时的慰藉,永恒的真理?还是人生幻象里的瓶中花,水中月?
电影将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那一抹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阳光里,也许那里真的隐藏着我们想要的答案;但它,是否又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抓得到的呢?
那样片刻的,隐约的,若即若离的,一丝的,微微的「暖」和「希望」。
刀锋里藏爱的李沧东
纵览李沧东的电影作品,无一不在努力探索人和人生的意义。
《密阳》中关于生之痛苦的探索,可以说是他电影精神的极致体现。
在《密阳》中,我们看到《老无所依》那样的锋利无情,《江湖儿女》那样的现实冲突,更有《无人知晓》那样的人性张力……但它却有这些作品都不曾有的(或者说不曾如此动人的)一处,那就是——酷烈伤口上的一抹爱与希望。
大家都用“作家导演”来形容李沧东,因为43岁之前他的确是一名作家。43岁转向电影创作后,作品里总带有强烈的文学性和深刻的人性思考,这让他的每一帧影像,力求规避纯粹的形式主义和肤浅的娱乐感官。
其实李沧东更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影像家。他非常擅长在平凡的镜头里注入丰富的隐喻,这种隐喻总是给人带来无穷的余味。
《密阳》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隔着车窗仰视天空的空镜,仿佛画面之外有一双眼睛,正久久地凝视着什么;最后一个镜头则恰恰相反,是俯视地面,随风轻动的几缕青丝,沉默庸俗的地面,以及从移动到定格的那一抹逐渐扩散着的阳光。
开篇与结束的两个镜头,一个仰视一个俯视,一个抬头一个低头,强烈的对比呼应,正是作者对于“痛苦的人生”的答案。即李沧东本人的解读:
“人生的意义不在天上,在我们的现实里。”
“现实也许丑陋粗粝,但那是我们活着的基础和理由。”
除了影像上的余味,电影片名也让人回味。
“密阳”,既是韩国真实存在的一个小城之名,也是电影的立意所在。
电影开篇有一段申爱与宗灿的对话:
“你知道密阳的含义是什么吗?”
“谁会在意含义啊,大家都是凑活地活着。”
“秘密的密,阳光的阳。”
这一段极其日常的对话,作为全片的主题被放大到整个故事中去。无论女主在过程中遇到多少打击、伤痛和迷茫,“密阳”像一个活下去的信念,总是在不经意间隐约可见。
这种信念,不需要谁来布道,也没有任何修饰;它来自人性的本能,它是一种单纯地想要好好活下去的信念,它看似脆弱又似乎能敌过一切。
也许人生的所有痛苦都是有意义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惨烈的现实里依然相信人和人性,相信真实存在的爱和希望。
李沧东曾在一次中国行的访谈中说:
“我特别喜欢鲁迅,他对人类有很深刻的了解。他不仅了解人的弱点和缺点,而且也非常深爱和深信人类。”
鲁迅和李沧东,如果是他们是一柄直指人心的锋利的剑,那么《密阳》,就是这柄利剑反射出来的一束阳光。
这一束炙热而无声的阳光,它曾刺痛很多人,惹恼很多人,与此同时,它也抚慰了很多人。
这就是李沧东,一个冷酷无情的剑客,一个满怀爱与希望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