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是一篇避雷观后感。算上片头片尾字幕,拢共可以帮你节省292分钟的时间。一部电影,号称有救世主尼奥不行,一群奥斯卡影帝影后扎堆也不行。
如果一个周末看了两部不怎么样的“大有来头”的电影,譬如好莱坞巨星抱团取暖的《不要抬头》——着实不会愉悦,以及重启的黑客帝国,即便因为基努里维斯这些年在传媒世界已经被塑造成一个走回自己的matrix的远在人类之中的不幸的好人,也没有办法挽救一部所有人都心不在焉的《黑客帝国:矩阵重启》,因为这看起来太像一次强行重启。良心字幕组把对华纳圈钱的狼子野心,导演自己对原创和新鲜感的担忧,统统写进了台词。这种直白的自嘲是全片最高级的桥段。
基努里维斯全程意兴阑珊,行尸走肉般跟着闪回镜头强行把观众卷入“回忆杀”,眼角的鱼尾纹和鬓角的白发,更像是时光的疾速追杀,什么子弹时间,什么化合物,什么真实和虚幻的哲学探讨,已经没有办法超越了:觉醒的人类是系统的病毒,坏蛋才是系统的杀毒软件,才是维护虚拟世界安全的绿坝。我们是一串程序,我们是一念。但现在能给老粉的往事,只能回味,沃卓斯基兄弟,已经是沃卓斯基兄弟姐妹了,想象力的边界也有点歇斯底里,《木兰花》里只是下了一场青蛙雨,沃卓斯基姐妹让最后一场大戏下起了“人雨”——疯狂的程序开启了丧心病狂的人肉炸弹坠楼模式。
看到这个剧本,大概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今年不仅dc不行,漫威也不行。因为沃卓斯基兄弟姐妹也不太想好好写剧本了。你看看这个说给基努里维斯的对白,“我知道故事对你来说已经结束了,但这也正是故事的意义所在,因为它的意义就是永远也不会结束不是吗?我们还在讲我们一直讲的故事,只是换了不同的名字,不同的面孔。”真理往往都是大白话,两个半小时的“矩阵重启”其实就说了一件事:虽然不停打开任意门,穿越各种镜子,但我们没有新故事,镜子里的还是原来的我们。变化的只有,兄弟照成了姐妹,为了强调这种变化,尼奥还能挡子弹,但是会飞的已经变成了崔妮蒂。女超人,带着男救世主起飞了。
除了沃卓斯基兄弟姐妹俩,这个说法本身脑洞就得很大,地球人还都知道,奈飞脑洞大,就像这两年的网络喜剧节目,譬如脱口秀和一年一度,年轻人的脑洞确实大,很多让人有点惊艳的作品。但是《不要抬头》的编剧,显然对地球充满了怨恨,到处都是他打算讽刺的对象:美国政客的虚伪,美国娱乐节目的肤浅,美国资本家的唯利是图,美国网民的听风就是雨,美国国家机器的虚伪,美国偶像的矫情——这一点倒有点呼应国内年底的各种娱乐大瓜。能讽刺的都没放过,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美国政府的挖苦。
当然,值得吐槽的还有小李子让人揪心的身材管理。
奥斯卡影后梅姨饰演的总统,捆绑着奥斯卡影帝马克里朗斯饰演的美国资本家;奥斯卡影后大表姐饰演的准博士生,捆绑着刚在中国公映的的《沙丘》里的甜茶;奥斯卡影帝迪卡普里奥,捆绑着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你没听错,这个逆天阵容用两个半小时也只说了一件事:彗星要撞地球了。但是2021年不是1998年,1998年的《世界末日》有布鲁斯威利斯,1998年的《天地大冲撞》有罗伯特杜瓦尔。但是政治家和资本家的最终目标是,开掘彗星上的稀有金属。编剧写了很多段子,讽刺媒体娱乐无底线,讽刺政府不作为,感觉真的不高级。但是这个阵容摆在这,又不能说问题出在迪卡普里奥身材管理出了大问题,那只能说政治讽喻的段子写得太肤浅。白宫的标准招待是薯片和瓶装饮用水。
编剧真是恨透了美国政府和其爪牙,所以让坚信去上厕所的总统一定会回来的幕僚,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而所有完成了漫长星际旅行的幸存的地球精英们,也没有在一颗含氧量更高的星球成为复兴地球文明的亚当夏娃,实际上这帮赤条条的老朽成了外星生物的大餐。当然,很快意恩仇的样子,但是笑话确实很肤浅,讽刺真的不深刻。但是马克里朗斯的形象,真的好像如今的美国总统。所以你只能说,这片儿阵容肥,胆儿肥,但故事真的有点柴有点瘦。白瞎了这个真正天团级的阵容,没错,你会想念漫威的嘴炮英雄死侍。那才是能让你想拍灯的脱口秀大会现场,从这角度说:《不要抬头》确实是一部灾难片。
最后,就可以援引鲁迅先生的话,作为《不准抬头》和《矩阵重启》深刻的总结: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到物质的闪光。所以,头还是要抬的。
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