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海洋,孕育了地球上80%的生命。
海洋也一直是优质纪录片的热门题材。
无论是《蓝色星球》、《海洋》,亦或是去年的《我的章鱼老师》。
美轮美奂海洋世界,人类与海洋生物浪漫的互动,都令我们印象深刻。

可在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我们都心照不宣地知道海洋生态环境正在恶化。
但奇怪的是,大多数知情者对此闭口不谈。
直到有个叫阿里·塔瑞兹的小伙,决心站出来打破沉默。
为此,他冒险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渔业阴谋
seaspiracy
导演: 阿里·塔瑞兹
主演: 阿里·塔瑞兹
上映日期: 2021-03-24(美国)
片长: 89分钟

一经播出便大获好评,豆瓣评分8.7。
之所以“冒险”,是因为这部纪录片威胁到太多人的利益。
拍摄过程一波三折,阿里数次落泪。
究竟是什么真相令他如此悲伤?人类能阻止海洋环境的恶化吗?
很多钦佩他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
2016年的纪录片《塑料海洋》曾揭露了触目惊心地塑料垃圾问题。
太平洋上漂浮着一座,比澳洲还大的塑料垃圾岛。
它永不停歇地分解成微塑料颗粒,污染着海洋中的一切生灵,最终回到人类的餐桌上。

阿里最初也以为,塑料垃圾就是海洋环境最大的威胁。
于是行动派的他如同所有环保人士那样,开始捐款给环保组织。
参加海滩清洁运动。
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随身携带环保餐具和水瓶。
阿里做了一切自认为对保护海洋有用的事之后,偶然间看到了一则新闻:
日本已确定重启商业捕鱼鲸活动,并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
之前,阿里只知道海豚和鲸鱼意外死于塑料灾害。
但从未想象过,它们还会死于捕猎。


要知道,鲸类是维护整个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海豚和鲸鱼的排泄物。为海水中细小的浮游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
这些浮游植物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亚马逊雨林吸收的四倍,为全球人类提供了85%的氧气。
换句话说,如果海豚和鲸鱼灭亡了,整个海洋也会随之灭亡。
那么人类的未来,也就可想而知了。
国际法院自1986年起,就颁布了全球捕鲸禁令。
但有好几个国家罔顾禁令,悄悄干起捕鲸行当。
最恶名昭彰的是日本。
每年有超过700只海豚和小型鲸类,被日本人驱赶进一个叫太地町的海湾进行屠杀。
捕鲸活动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威胁,深深震撼了阿里。
更令人发指的是,当地政府也在刻意隐瞒捕鲸的事。
如果擅自进入太地町调查捕鲸,就会被警察盯上,甚至被抓。
阿里在太地町无论去哪儿,后面都会有警察监视。

他好不容易甩掉盯梢的警察,来到海边拍摄到了捕鲸现场。
眼前血腥的场面,令他泪流满面。
太地町商业捕鲸活动,持续获得海洋公园娱乐业盖章支持和资助。
活海豚价格非常昂贵,因此,捕捞年幼的海豚和鲸鱼卖给海洋公园能带来巨大的财富。
而那些原本在大海中自在遨游的鲸鱼和海豚,一旦被抓进海洋馆,就等于被剥夺了终生自由,成为供人类取乐赚钱的奴隶。
而日本人捕杀海豚的借口之一,竟然是怪罪海豚吃太多鱼,导致渔获量减少。
真相明明是渔民的过度捕捞,却让海豚来背黑锅。

太地町就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枪鱼码头之一。
向全世界出口的金枪鱼中,还有珍贵的蓝鳍金枪鱼。

每条蓝鳍金枪鱼,在东京鱼市上售价超过三百万美元。
这种鱼正在因为过度捕捞,而快速走向灭绝。
除了濒临灭绝的蓝鳍金枪鱼,还有大量的鲨鱼遭到日本渔民的捕杀。
鱼翅业的背后甚至还有黑道势力的介入,他们千方百计阻挠记者报道。
大部分鱼翅被运往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
众所周知,鱼翅是一道昂贵且象征财富和地位的菜肴。
尽管鱼翅毫无营养价值,口感也非常一般。
与日本一海之隔的香港,就有着鱼翅之都的称号。
市场里,随处可见大量正在卸货的鱼翅。
阿里在这里遭遇了和在日本同样的待遇:被驱逐、禁止拍摄。
他不得不采用隐藏式摄像头,才得以记录关于鱼翅的真相。
鲨鱼的作用是维护海洋环境和海产的健康,维持生态系统和珊瑚礁的稳定。
如果鲨鱼因为鱼翅而灭绝,海洋将会化为一滩泥泞。
过去及几十年间,常见的几种鲨鱼已经减少了80%—90%。
这也间接导致其他物种走向灭绝。
你大概想不到鲨鱼的灭绝,也会导致海鸟的灭绝。
随着鲨鱼数量的减少,海鸟数量也随之减少。
因为鲨鱼捕食时会将鱼群驱赶到海面,海鸟往往也是趁这时捕鱼。
鲨鱼的减少,导致没有鱼群被驱逐到水面上,海鸟也就捕不到鱼了。
据统计,每小时就有11300万~30000条鲨鱼遭到人类捕杀。
大自然中,物种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一点改变,就可能导致整个链条的失序。
令人感到荒谬的是,近一半的被捕获的鲨鱼,都是遭到商业渔船意外捕获。
大多数被扔回大海的时候,已经死亡。
而这种意外捕捞的数量多得超乎你想象,究其原因还是过度捕捞。
举个例子:在冰岛,渔业码头在一个月内就兼捕了269只港湾鼠海豚、大约900只不同品种的海豹、以及5000只海鸟。
法国大西洋海岸每年有超过一万只海豚,因为意外捕捞而遭到杀害。
这个数量比在太地町被捕杀的海豚多出十倍,却在法国政府的掩盖下不为人知。
这种情况至少延续了30年了。
鲸鱼和海豚的最大威胁,其实是商业捕捞活动。
每年因为意外捕捞事故,而致死超过30万只鲸鱼和海豚。
就曾有金枪鱼渔船为了打捞8条金枪鱼,而屠杀了45只海豚。
而这样的渔船,大多数都持有环保组织授予的“海豚安全标签”。
这种标签往往会被放在他们的商品包装上。
阿里来到颁发这种标签的组织——地球岛屿协会。
他想知道,渔业生产者要意外杀害多少只海豚,才会失去这个“海豚安全标签”。
得到的答案是:一只都不行。
可当阿里问:你怎么能保证整个过程中没有海豚被杀?
得到的答案也很干脆:不能。
没人知道渔民出海后会做什么,虽然他们会不定期派观察员随航出海,但观察员也可能被贿赂。
所谓的“海豚安全标签”,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
没有任何保障、毫无威信可言。
而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太平洋上漂浮垃圾岛中,46%是渔业废品(渔网、渔具等)。
这种废品的杀伤力远大于塑料吸管,因为渔网的作用就是杀害海洋生物。
海里废弃绳子和鱼线的长度,可绕地球500圈。
然而所有的舆论都在谴责塑料吸管和塑料袋,为什么没有人提到这些渔网?
目前仅存的七种海龟中,有六种正濒临绝种。
仅在美国,每年就有20万只海龟遭到渔船的意外捕捞,受伤、致死。
那段“著名”的海龟鼻子里插入吸管的视频被大肆宣传,而死在渔网中的海龟,却悄无声息。
吸管、塑料袋这类生活垃圾成了环保组织抵制的对象。
然而,吸管只占所有海洋垃圾的0.03%。
海中那些如幽灵般存在的废弃渔网,为什么没人去谈论?
在阿里锲而不舍的调查后,发现一些环保组织其实和渔业有利益关系。
他们给渔业颁发环保标签,提升海产销售量。
而颁发环保标签,为环保组织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
也就是他们对渔具废品保持沉默的原因。
科学家预测,全球90%的珊瑚礁,到2050年之前将遭遇灭顶之灾。
主流的说法是气候变迁,然而商业捕捞才是珊瑚礁灭亡的主要原因。
每年全球的渔获量达2.7万亿公吨,每分钟捕杀500万条海鱼。
这是全球动物杀戮量最高的行业。
人们不关心海产是怎么捕捞上岸,只在乎满足口腹之欲。
“鱼会痛吗?”
鱼有神经系统、鱼也有感觉,它们具有比人类更高的感受能力。
鱼类身侧有体侧线,水底有一丁点动静它们都能感受得到。
众多捕捞方式中,拖网是最具毁灭性的。
面积最大的拖网足以吞没整座大教堂,或是多达13架大型客机。
沉重的拖网在海底拖刮,破坏曾经生机蓬勃的海床,只留下一片荒芜,相当于开着推土机铲平亚马逊原始森林。
拖网对海底的破坏速度,相当于每分钟削去4316个足球场。
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持续以目前的规模捕捞野生海鱼,在2048年以前,将迎来一片空荡荡的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全球93%的碳量在海洋植物群、海藻和珊瑚的作用下都储存在大海中。
1% 的海洋生态遭受破坏,相等于将97,000,000辆汽车的碳排放量释放到大气中。
然而,多数海洋环保组织都对这些惊人的事实保持沉默。
阿里询问环保组织,如何阻止这种局面继续下去。
对方给出的答案很无奈,也很绝望。
因为只有人类不再吃鱼,才可以停止商业捕捞。
然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能否找到一种永续捕捞方式?
在这个领域研究多年的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不可能。
虽然很多海鲜产品的包装上都会有一个“永续海鲜标签”,但这并不能保证这条鱼来自永续捕捞。
如同“海豚安全标签”一样,“永续海鲜标签”不过是让消费者在享用鱼肉时心安理得。
可是号召人们减少吃鱼,却是任何一个组织无法面对的口号。
它必然会遭到民间强烈的抵制,官员对此的态度也是无能为力。
阿里发现了其中的一层利益关系。
海洋管理委员会将近3000万英镑的收入中 ,90%来自批准“永续海鲜标签”。
在西非海域,大量当地居民赖以为生的渔获如今几乎耗竭殆尽。
无鱼可捕的人们转而捕猎陆地上的野生动物,这不仅给陆地上的野生动物生态带来强大的破坏,也可能给人类生态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因为埃博拉病毒就是通过野味买卖爆发的传染病。
而政府派出的观察员,负责监督渔船捕捞作业,却经常在航海途中遭到杀害。
以凯斯戴维斯为例,一个41岁的美籍观察员,几年前在秘鲁沿岸海域失踪。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过去短短五年内,有18个观察员失踪。
自渔业工业化以来,人类的过度打捞以及意外捕获,平均每天都有数以兆记的鱼类被消失,海洋生态平衡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然而悲哀的是,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们仍然看不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阿里也只能给出“不再吃鱼”这一个办法。
这个想法过于浪漫和天真,全球70亿人,有多少人能放弃吃鱼呢?
《渔业阴谋》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唤起了更多人对海洋生命和地球环境的关注。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也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停止为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发声。
不能对那些贪婪的捕捞行为和血腥的杀戮视而不见。
人类总是在呼吁拯救地球,但其实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