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河洛大地,有着很多的千年辉煌。带着新奇,带着向往,带着对古洛文化的热爱,我们一行9人来到了河南洛宁县。寻根问源之旅,探游河南洛宁县西长水镇西长水村,探寻华夏文明之源,拜访“洛书”第六代传承人符少武先生。
文明之源,洛岀书处
据记载介绍:“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幅神秘图案,“洛书”最早的记载见于《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洛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根,洛书古称龟书。传说伏表、黄帝、仓颉、大禹都得到过它,其核心传说是有神龟于洛河与玄沪河相交的“洛汭”,也就是两河相交形成的漩涡之处负书而出,这只神龟甲壳上的图像,类似于错综复杂的九宫格。北宋华山道人陈拷依据传说绘制了洛书图:“藏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以五居中”,横、竖、斜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十五,非常的奇妙。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阴阳错综九宫图,五行逆运化天道。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洛书图式至简至易,但结构奥妙,内涵丰富,洛书以天地之数奇妙组合,通盖天人合一思想之牢宙图式,反映出东方哲学之精髓。它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里程碑,被历代大哲学家奉为宇宙图式,包罗万象。
华夏文明,根在河洛。洛河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支流,长水镇位于洛河中下的分界点,是千里洛河出山入川的门户乡镇。洛出书处就位于长水镇西长水村,人称“洛书赐禹之地”,即洛出书处。在长水镇西长水村,仍保存有两通“洛出书处”古碑,一碑为汉魏时期遗存,一碑为清朝雍正年间河南府尹张汉所立。经专家研究认为,其中汉魏时期遗存的这块碑是曹植所题写。2004年10月,第四届世界河洛文化研讨会在洛宁召开,再次确认了洛书出自洛宁。2014年河图洛书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书秘境,省级文物
2008年,“洛出书处”两块石碑被认定为省级文物。2009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父亲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图洛书”传说)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年底,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河图洛书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类别,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7月份,文化部将 “河图洛书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5月,中央电视台《发现》栏目深入洛宁寻找河图洛书踪迹,随后在《天书秘境》节目中播出。
保护文物,代代相传
据“洛书”第六代传承人符少武介绍:为了保护传承“洛出书处”这两通古碑,从他的高祖符天成开始一家6代人始终如一,一代接一代地在在传承和保护这一历史价值极高的国家宝物。
在此,我们向这位无私奉献的“洛书”保护传承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大家有什么要说的可以在下方评论里交流,点击加关注,愿为你提供最新洛阳景观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