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欧洲时报周周编译报道】10月3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元首“拯救人类”,他认为,为期两周的大会将是人类“最后一次扭转局势的机会”,古特雷斯警告称,即使当前各国政府提交的气候行动承诺全部兑现,全球气温仍将在本世纪末升高2.7℃,远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1.5℃目标,这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01. 各国领导人发言展雄心
作为《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大会,cop26意义重大。能否全面有效实施《巴黎协定》、发达国家能否履行承诺以及能否促进公平、包容的气候行动等将成为本届大会聚焦的议题。
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峰会发言,表示:“此次大会如果失败,将会导致全世界人民耐心丧失,怒火全开。”
他还转述了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greta thunberg)的话:“如果会议失败,那所有的承诺都将成为一纸空文。我们的子孙后代绝不会原谅我们。”
美国总统拜登发言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他还就其前任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向国际社会道歉。
马克龙则喊话“排放大国”提高减排雄心,作出承诺,他表示这是“大会未来15天的关键”,这也是使我们的应对气候变暖战略变得可信的“唯一办法”。
马克龙还强调:“如今,非洲、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区最贫穷的国家正在承受气候危机的后果,而这些国家往往不是造成气候危机的罪魁祸首。”“一些小岛屿、最贫穷的人民”成为了气候变化的“第一批受害者”。
马克龙随后强调了从2020年至2025年,每年由富裕国家出资1000亿美元,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他呼吁“所有发达国家必须支付其份额,以加速资金筹措。”
印度总理莫迪则承诺印度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引发关注。印度曾主张,若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是全球目标,那么富裕国家应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使发展中国家得享更多的碳排放配额。
02. 减排承诺法国能兑现吗?
马克龙在峰会上发言。(图片来源:现场直播截图)
作为全球气候公约《巴黎协定》的缔约主办方和主要推动者之一,法国在落实“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上,算是好学生吗?
据franceinfo新闻台报道,为遵守cop21制定的目标,法国政府原计划2015年至2018年间排放量保持在4.4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下。但法国的排放每年都超过了承诺。
负责衡量空气污染的机构、大气污染研究跨行业技术中心(citepa)指出,“在这几年间,法国超过计划的排放量大约为6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法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仅下降1%,而2015年通过的国家低碳战略(snbc)计划平均每年下降2%。”
2019年,法国修订了国家低碳战略(snbc),调高了最高二氧化碳排放当量预期目标,最终,法国排放量低于设定的目标,但还是高于国家低碳战略最初版设定的目标。
大气污染研究跨行业技术中心(citepa)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碳排放可能达到非常低的水平”,但该机构担心疫情危机后会出现“排放量反弹”,尽管根据目标,法国2023年必须加快减少碳排放的步伐。
在未来,法国仍有可能超出预设的目标。根据法国生态转型部按现有措施进行的最新预测,法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3.67亿二氧化碳当量,到2050年将达到3.3亿二氧化碳当量,远远超过国家低碳战略(snbc)修订版设定的3.1亿二氧化碳当量(2030年)和8000万二氧化碳当量(2050年)。
不过,法国生态转型部强调,这一预测仅将2019年12月31日前通过的政策措施考虑在内。今年8月,法国颁布了“气候与韧性”(climatetrésilience)法,旨在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其中包括2022年禁止化石燃料广告,支持低碳能源发展,到2023年,所有大学食堂每日必须提供素食菜单等百余条政令。
不过,法国高等气候委员会认为,这些措施已跟不上减少碳排放的计划目标速度。
03. 世界气象组织发警告
世界气象组织10月31日发布报告指出,2015年到2021年恐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年,同时警告创纪录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热量积累,已经将地球推向未知的领域。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已达到新高,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高出149%、262%和123%,这种增长在2021年仍在继续。而且这还是在受疫情影响,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的数据。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气体浓度增幅高于过去十年的年平均水平。
这些温室气体会产生过量的能量,使大气尤其是海洋温度升高。根据报告,2021年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的平均温度高出约1.09℃。
今年海洋变暖也可能打破新的纪录。
事实上,全球变暖增加的能量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使得海水变暖。世界上绝大部分海洋都至少经历过一次强烈的海洋热浪,包括北极地区。
此外,海洋酸性正逐渐变强。这将影响到鱼类、珊瑚和贝类的生存。人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其中23%都被海洋吸收,这导致海水ph值下降。世界气象组织警告说:“地表ph值的下降已达到2.6万年来从未有过的程度。”
海平面也在不断上升。2013年至2021年,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4.4毫米,是1993年至2002年(每年2.1毫米)的两倍。
报告显示,气候形势的恶化导致全球多地极端天气频发。
今年加拿大和美国都遭受“热穹顶”袭击,引发异常的热浪,造成数百人死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个村庄的气温推高至近50℃,次日该村庄被大火所摧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死亡谷温度达到了54.4℃。
地中海许多地区今年都经历了创纪录的高温,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北非等地,炎热的天气经常伴随着毁灭性的大火。
相反,美国中部许多地区在今年2月经历了异常寒冷的天气。4月初,一场不寻常的寒潮也席卷欧洲。
极端降雨也袭击了亚洲和西欧多个国家,引发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南美洲亚热带地区则连续第二年发生旱灾,农业、交通和能源生产受到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表示,极端天气事件已经成为新的常态。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赵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