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最近,一名平凡的农民工突然间在网上大火。
原因竟然是——
爱读书!
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因为公司倒闭,打算返乡。
未曾想,他在东莞图书馆留下的这段质朴感言,竟然在网上迅速流传,触动了广大网友。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
东莞各界迅速行动,想办法让这位爱读书的吴桂春,继续留在东莞。
如今,他已经回到东莞,找到新工作。
当他再次走进东莞市图书馆,重新办回不久前才退掉的读者证时说:
「东莞这座城市留下了我的人,东莞图书馆的书籍留住了我的心。」
好书的魅力无法取代,文学的力量不可估量。
书本带着作者内心深沉的思想,鲜活、真实,穿透书页,与读者的内心产生共鸣。
毛姆有一句名言:
「阅读能为你建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人世间几乎所有悲哀。」
即使我们身在困境,阅读一本好书,都能够为你带去心灵的慰藉。
还记得那位在武汉方舱医院坚持阅读的小哥吗?
当然,为了能够阅读全世界所有的好书,翻译这项工作极其重要。
糟糕的翻译,很可能会让原著中的韵味丢失殆尽。
而优秀的译者,则是最靠近作品灵魂的读者,同时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作者。
今天鱼叔要聊的这部片,恰恰就与译者有关——
《翻译疑云》
les traducteurs
片名就体现了翻译产生的差别。
法文原名直译过来是「翻译员」。
结果中文译名多加了「疑云」二字,直接就暗示了这是一部悬疑片。
有人评价,这是2020年最佳悬疑片。
也有人评价,会像《十二怒汉》和《完美陌生人》一样被翻拍。
要知道,《十二怒汉》作为一部影史经典,已经被多个国家翻拍。
近些年在全球掀起翻拍狂潮的《完美陌生人》,更是几乎各国一版。
无论这句评价是否属于捧杀,但至少可以看出,《翻译疑云》具备合格群像戏所需的张力。
而且也说明,这样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国家语境里,都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影片本身的阵容也足够国际化。
主人公是 9 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翻译员。
他们相聚的目的,是来翻译一本畅销世界的法文小说。
眼尖的鱼友或许已经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埃里克斯·劳瑟。
他就是《模仿游戏》中的少年图灵。
也是这几年火到爆的英剧——《去他妈的世界》中的丧萌男主。
此次他蓄起了小胡子,饰演来自英国的翻译员,亚历克斯。
看上去沧桑不少,也更加阴郁,有城府。
另外,美丽性感的乌克兰女星欧嘉·柯瑞兰寇也在片中吸睛十足。
早在动作片《杀手:代号47》中,她的出场就尤为惊艳。
后来又成为「邦女郎」,在《007:大破量子危机》里与邦德一起大显身手。
随着人气越来越高,这些年在许多商业大片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本片中,欧嘉依然是性感担当。
虽然,鱼叔从没见过这么美的人还去做翻译编辑的。
回到影片的故事。
畅销全球的巨著《代达罗斯》三部曲的完结篇,即将问世。
出版社社长拿到了作者奥斯卡·布莱克的原稿,并将之锁在自己的手提密码箱内,一刻不离身。
为了实现多语种全球同步发售,更是为了避免在出版之前盗版横行,他邀请 9 名译者来到地堡中完成翻译工作。
地堡与外界隔离,没有互联网,无法使用手机。
但高级餐厅、游泳池、电影院、资料馆等等设施一应俱全。
当然,他们的工作时间内,也会被全程监视。
社长会每天发给他们二十页原稿,并在当天工作结束时,收回原稿与译件。
9位翻译没有任何能够将原稿内容泄露出去的机会。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代达罗斯》的前10页原稿,还是被泄露到网上。
泄露者还威胁社长,如果不支付一笔巨额款项,那么剩下的内容,也将被公布。
自私贪婪的社长,怎会轻易答应给钱。
他坚信,泄露原稿的内鬼,就在这九人之中。
为了把他揪出来,社长采取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开始了对九人进行疯狂地虐待。
他们的房间被翻了个底朝天,一点儿隐私都不允许留。
不仅用武力威胁他们,甚至还对他们的人格不断地进行侮辱。
在等待第二次短信的时刻,9 名翻译者的衣服几乎全被扒光,在社长的面前站成一排。
即便如此,依然颗粒无收。
勒索短信再次来临,并且将价码翻倍。
这种压抑的环境,无疑也加剧了 9 人内部之间的紧张感。
每个人各怀鬼胎,相互猜忌。
有人自杀,有人崩溃。
群像张力得到最大化体现。
而男主亚历克斯自然也逃不过嫌疑。
实际上,对他的怀疑合情合理。
因为他原本不是《代达罗斯》前两部的译者。
自称是一名狂热的粉丝,自己翻译的比原英文翻译版本好太多。
为了获得翻译第三部的机会,他在社长面前表示,自己可以预测第三部的开篇词。
他还真的做到了!(什么神操作?)
面对同行的猜疑,他解释道,其实只要掌握前两部的规律,这种预测就有迹可循。
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亚历克斯并不简单。
而他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
为了见到《代达罗斯》的原作者奥斯卡·布莱克。
并且,愿意为此不择手段。
影片在进入后半段之后,剧情反转应接不暇。
特别是亚历克斯的话,连连被他自己推翻。
让人无法判断究竟哪句真、哪句假。
而亚历克斯自己也曾一度陷入生命危险。
他身中一枪,却因为一本书而幸运得救。
所以说,随身携带书是有用的——
不仅能涨知识,关键时刻还能救命。
至于影片最大的反转究竟是什么,鱼叔在这里就不方便透露了。
留给各位鱼友愉快地体验。
但故事的结局,早在电影一开始就已经交代了。
虐待9名翻译员的社长,已经沦为阶下囚。
此时《代达罗斯》第三部也已出版。
但即便坐了牢,社长还是搞不明白:
“除了我和作者之外,没有人拿到过原稿。尽管如此,原稿还是落入你手中。什么时候?”
这句疑惑,恰恰就是电影的玄妙所在。
影片既然是关于文学翻译,那么就少不了各种文人「掉书袋」的段落。
对于文学爱好者来看,无疑充满了各种惊喜的彩蛋。
片中有大段大段对《代达罗斯》这本虚构作品精彩片段的朗读。
同时,对诸多文学经典的引用,也让影片别具一番文学情怀。
比如,那本救了亚历克斯的书,便是经典名著——《追忆似水年华》。
又或者,没事cue一下推理文学的老祖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之作——
《东方快车谋杀案》。
一方面,影片充分地表现了那些翻译家和读者,对于文学的热爱与憧憬。
特别是作为译者,对于自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而感到无比的悔恨与无奈。
另一方面,也严厉控诉了如社长那样贪婪无度的资本家,用各种惨无人道的手段,将创作者禁锢和绑架。
他们眼中只有利润,对文学不尊重,对创作者也不尊重,而是当做榨取财富的工具。
正如奥斯卡·布莱克对社长所说的那句:
“你把译者关在地堡,对他们像牲口,你失去了人性,而我失去了尊重。”
社长精明的脑袋永远都不会明白,是译者们赋予了《代达罗斯》另一个灵魂。
而他的贪婪即便成就了自己的商业版图,却也让无数译者寒心。
他们隐秘而伟大,活在作家的影子里,书写着最纯粹的使命。
我们大可以随便说出十位作家的名字,但又有几个人能列出十个译者的名字?
翻译者的作用毋庸置疑,伟大的翻译家更应受到万般推崇。
如果不是王道乾,我们怎能一睹杜拉斯笔下雍容华贵的《情人》?
如果不是傅雷,我们怎能体验罗曼·罗兰用钢琴弹出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如果不是朱生豪,我们又怎能领略诗意隽永的莎士比亚戏剧?
作者、译者与读者,本就是一群在精神世界惺惺相惜的存在。
热爱文学的人明白,文字的力量胜于一切。
无论是否会被看见,永不屈服的理想主义是文学能够给予我们的最大骨气。
感谢那些一直在默默耕耘的原创作者、译者、编剧等,是ta们告诉我们:
“打开书页,世界就在眼前。”
而这部影片,正是这群理想主义者们对这个无情的现实世界,一次有力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