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讲究,绝对是对一部作品不俗的评价。
什么样的作品担得起“讲究”二字?
首先,要懂行、在行并且尊重行业。一行有一行的职业道义、约定俗成,把风气做好了,行内人会说“够讲究”,把风气带坏了,行内人会说“不讲究”;
其次,要有足够的品质、修养、格调与品味。有匠心的打磨,有艺术的追求,有独立的品格,有价值的坚守。做出这种气质的,行内人会说“够讲究”,做不出这样气度的,往往便不予置评了。
然而,在中国如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国剧市场中,担得起“讲究”二字的剧,实属凤毛麟角。
6月9日,江苏卫视卫视平台独家上档了一部叫做《爱国者》的抗战剧,它与接档的《誓言》构成了江苏卫视连续两部烧脑燃情抗战剧,6月10日,csm35城收视率高达1.06,视频网站总播放量8000万,微博电视剧榜位列第1。从播出至今的测评来看,这是一部担得起“讲究”二字的好剧。
用人,够讲究
抗战剧是中国电视剧中类型化程度最高的一支,从制作的水准到市场的欢迎度,都是极高的。与此同时,正是因为类型化的成熟度之高,近些年在用人之道上也出现了几次转捩。
1.0时代,是抗战剧打下国民度江山、类型化成熟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正剧”属性,启用的明星也都是中生代的口碑与演技俱佳的优质艺人,比如《亮剑》的李幼斌、《正者无敌》的王宝国、《悬崖》的张嘉译与宋佳、《黎明之前》的吴秀波与海清,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然而,当2014年的《战长沙》与2015年的《伪装者》成为流量与口碑双丰收的经典案例后,“流量明星为主、演技艺人做配”模式便成了被纷纷效法的对象。然而,这却让抗战剧进入了虽有模式创新、实则良莠不齐的2.0时代。不少当红小花、小生无法撑起抗战剧的厚重殷实的历史感,便让此类剧的质感整体塌方。
所以,之所以说《爱国者》是一部够讲究的抗战剧,正是在于,在近些年抗战剧被更“聪明”、更“省力”的玩法带的几分浮躁之后,它又再次回归了抗战剧的用人正道,即,启用演技在线、艺品在线的实力派演员。
本剧的男主为张鲁一,他是路人皆知的“戏痴”,他接戏的第一前提并非在于酬劳而是在于品质与团队。比如此次接下《爱国者》前,他对制片方只提了一个条件——“我要见汪老师”,可以说,他是冲着总编剧汪海林接下的这部戏。一个人看重什么便会成就什么,看重品质的人成就品质,只重利益的人满身铜臭。
本剧的女主为佟丽娅,她几乎可以说是国内目前在加权演技与人气两个影响因子后,平均分最高的一位明星。甚至,有不少人评论她是,被美貌耽误了对她演技的客观评价。其实,抗战剧并不是排斥用有流量的明星,而是实力是放在流量之前的第一考量。
讲究,便是对行业“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负责。对在做的事的意义、价值与使命,有超乎利益的维护之心,有跳脱当下的反思意识。说来容易做来难。
品质,够讲究
《爱国者》给微信君直观的感受,便是很有电影感。
电影人之所以往往有高于电视人的高级感与优越感,追根溯源,微信君认为并非在于艺术形式之上,电影比电视剧高级,而是电影比电视剧讲究——他们有更漫长的打磨时光,他们有更雄厚的拍摄经费。
然而,设若二者在打磨时间与投入资金的比例上基本相当,电视剧亦是一门可以很讲究的艺术。
比如《爱国者》。
一方面,它有足够漫长的打磨时光。其中,最耗时耗力打磨的便是一剧之本。汪海林编剧说:“《爱国者》从开始剧本创作到如今即将播出历经6年,三次筹备三次解散,市场前些年太糟糕了,平台不要我们,看不上我们的剧本,但我们那时候也不着急,我们不会放弃,等了整整六年。因为不愿意只是一味地去配合市场,我们想写我们心中的故事。所以我们等来了《爱国者》。”
另一方面,它有足够雄厚的拍摄资金。2.3亿的高投入、632位演职人员、128天艰苦拍摄,创下抗战剧投入峰值。其实,随着今年电视剧的制作开始进入大片时代,过亿投资的大剧并不少见,然而,由于资金分配的失衡,不少过亿大剧的大项经费都消耗在了流量艺人之上,而本剧的资金结构则较为健康,启用真正而言性价比高的艺人,保证了在其他经费上的合理使用。
而由此,你也看到了够得上“讲究”二字的大剧成效:
台词上,一方面非常诗意,编剧团队有意而为之要创造出一种有独特风格的台词语言。正如张鲁一所说,“我那时候问汪老师,为什么这个角色要喊那么多口号,说那么多诗一样的话。结果汪老师回答我说,这个剧本,从一个人写到一群人,从一年的时间跨度写到十四年的时间跨度,《爱国者》不是一个抗战剧,也不是一个战争戏,也不是某一个人的戏,它讲的是一群人在那样一个时代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与其说他写的是一部电视剧,不如说他写的是一部歌剧。”
另一方面非常凝练。不够讲究的电视剧,台词容易又臭又长又满,恨不得从开始到结束都满满当当地铺满台词;讲究的电视剧,则注重台词与留白之间的比例,惜墨如金、字字珠玑,让台词与其他视听之间构成一种协调、优美、有节奏的切换。《爱国者》便是后者,从第一集的第一场戏开始便奠定这样一个特性,第一场戏是暗夜中的雨戏,台词极少,主要的叙事表达以视听呈现,暗示出抗战隐秘战线的艰险黑暗;第二场戏是明亮的客厅戏,台词较多,信息量骤然加大,展现的则是同志之间毫无保留的凛然正气。
《爱国者》第一集第一场戏:暗调、台词少、动作多,戏在动作
《爱国者》第一集第二场戏:明调、台词多、动作少,戏在台词
视听语言上,无论是前期的拍摄阶段,呈现在画面中光影的明暗、场面的调度、运镜的缓急变化所呈现的雕琢感,还是到后期的制作阶段,明快的剪辑节奏、迅速的剧情推进,所呈现与国内注水剧不一样的雷厉风行,都能让观众体会到这部剧“够讲究”的精良。
其实,随着资本的入局,我们在近年的大剧中,经常有看到很讲究的点。比如,《海上牧云记》在摄影上足够讲究,《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在台词上足够讲究,然而面面俱到的讲究仍然是难得一见的,往往都是单点出类拔萃。而《爱国者》几乎是从编剧、导演、摄像、美术、后期,都面面俱到的做到了格调。这便是一群够讲究的人,一起做的够讲究的剧。
创新,够讲究
讲究,很多时候说的是按行规、按传承,做得懂规矩、懂礼数。
但是,如果只囿于约定俗成的优良传统,似乎又讲究的不够高级。因为,这对于行业的意义,只停留在了传承的价值,却没有发挥出进益的功能。
对于抗战剧更是如此。由于高度的类型化,若要保持这一类型的市场活力,就必须每一部作品的推出能写出新的人物、新的关系、新的剧情,才会让观众始终对这一类型抱有期待。
《爱国者》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个类型的突围:
首先,在于主旨创新。
“爱国者”便是《爱国者》最好的阐释。它刻画的不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的英雄式人物,而是一份作为爱国者的普世情怀。整部剧从三个维度具象地去雕琢对这份情怀的理解:
对于男主宋烟桥而言,这份爱国的情怀比爱情更加美好。年轻时代,他为爱情写诗,然而格局微小、无病呻吟;抗战之后,他为祖国写诗,气势磅礴、荡气回肠。而由此,一个曾经囿于小家小爱的文艺青年,甚至为了不牵连他人而拒绝战友的表白,战斗到了最后。
对于女主舒婕而言,这份爱国情怀比亲情更加可靠。舒婕的人物设定是一名弃儿,小家没有给她带来的温暖,都在祖国这个大家里得到了温存。只要心中有爱国之情,她便永远不是一个弃儿。
对于无数抗战勇士而言,这份爱国情怀比友情更加团结。他们怀抱着对于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追随者爱国英雄“颜红光”,众志成城地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奇军。
其次,在于叙事创新。
相较于此前我们熟悉的抗战剧,几十集的剧情往往局限于一种抗战活动上,或者谍报活动、或者地下游击、或者正面抗战,《爱国者》则将叙事分为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监狱风云”,第二阶段,是潜伏伪装的“谍影重重”,第三阶段,则是血战卫国的“冰雪勇士”。其剧集内容,既包括了谍战的隐秘战线,又包括了游击战的正面对抗,既有个人英雄色彩的单边作战,又有团结各方势力的集体作战。因此,可以看到,《爱国者》的确是在全面地突破既往同类剧集的叙事模式。
讲究人做讲究事
无论是编剧的汪海林、制片人董俊、导演龚朝晖,还是演员张鲁一、佟丽娅,都是能对行业有尊重、有敬畏也有追求的纯粹的国剧人。所以,我们也才能在进入2018年下半场之初,便看到这样一部“够讲究”的好剧——
◆ 它在用人上足够讲究,纠偏了行业内的不正之风;
◆ 它在品质上足够讲究,比肩了电影级的艺术水准;
◆ 它在创新上足够讲究,突围了同类型的叙事模式。
而不可忽视的是,除了有“讲究的剧”,还有“讲究的剧场”。需要讲究的 不仅是剧的制作,还有剧的运营。从去年的四大精品国剧(《白鹿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那年花开月正圆》《鸡毛飞上天》)到今年的《爱国者》, 江苏卫视在剧场的运营上,的确也担得起“讲究”二字。
前有够讲究的剧的制作机构,后有够讲究的剧的运营平台,国剧方能在一个健康的生态里,正向发展。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