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恩,每次看到这句话,就觉得影片的品质有了保障,大概是真实的力量总会使得编剧和导演认真对待一个故事,而故事的逻辑也有了真实的脚本做保证)
影片从男主角沃尔夫冈被继父送到德国的弗瑞斯特感化院讲起(拍摄地为真实事件发生地),在那里,他和一堆男孩子一起经受了非人的虐待,做苦力,饿肚子,被捆绑,几经逃跑而不得,逃出后有家不能回,最终处在成长痛楚地带的开放式边缘……
沃尔夫冈刚刚来到感化院,和面善的校长布罗克曼聊了聊天,还以为自己改装机车的技术在这里派的上用场,可是一进院便发现感化院的那些规矩根本就是监狱式的,比如需要脱光自己的衣服,换上“囚服”,所有人挤在一张狭窄的桌子边喝一点羹汤,拿着皮鞭的老大哥在一旁盯梢。这个正常的德国帅小伙血气方刚,目睹了欺凌现象之后迅速反应,为对方出头,当然被打得很惨,被帮助的胖小伙也不领他的情。
看到这个时候女性观众们就开始骚动了,原来不仅仅沃尔夫冈看着顺眼,德国人的平均颜值还真是高,分分钟偶像男团艰苦集训既视感。
沃尔夫冈扮演者路易斯·霍夫曼
沃尔夫冈第二天就跟随大家一起去“工作”,原来是来到了黑乎乎脏兮兮的煤地里挖煤,那些看上去很会欺负人的小伙子在这里也就只敢吸两口烟解解乏。
"男团挖煤。影片的画面有时过度曝光,对比度加深,看上去有油画的质感,突出时代感。
刚刚待了一两天的沃尔夫冈迅速了解了感化院的真实面目,便迅速谋划了逃跑,好吧,根本算不上谋划,只知道当着大家的面疯狂地跑。可是,哪里逃得出去呢,四周都是深不见底的黑乎乎脏兮兮的沼泽地,管理员都不屑去追,沃尔夫冈自动回到了感化院……
随后,沃尔夫冈悄悄给母亲写信,托校长的女儿帮他送信,却被校长发现……
在圣诞节的感恩祈祷仪式中,沃尔夫冈拿到了校长女儿偷偷递给他的钥匙,又打算趁人不注意逃跑,却在门口被校长的一双大手抓住肩膀……
沃尔夫冈逃跑尝试了很多次逃跑,当然每次逃跑都失败,也被打得很惨。可是这样的他并不妥协,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刺头才感动了其他人。在他的带动下集体唱自由歌、冒险去偷番茄的片段都是经典,也让他迅速地融入了群体。
观众在欣赏这些情节的时候有一种心理期待,期待他哪一次的逃跑能够更加靠谱,最终成功逃离。前半部分满满的正能量可以和《逃离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等影片对比,让人觉得沃尔夫冈的未来充满希望。然而,故事打破了这样的心理期待,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很多细节值得推敲又让人寻不得答案,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则是因为这段历史的不可探索和人性的难以预料。
七个难以判断的人性难题:
-
导演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德国的感化院会如此严苛,他只告诉我们德国共有80多万人接受过这样的“感化”。本来还以为感化院就是打着感化旗号运营非法童工的组织,但是两年后,沃尔夫冈的继父因故去世以后,院长放走了沃尔夫冈。是因为遵照法规还是因为委托人本来需要支付金钱给感化院,去世以后便不能支付?要知道不少人在那里待了n多年,从来就没能离开过。
-
沃尔夫冈和自己的母亲是否有不伦之恋?在沃尔夫冈被捆绑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和自己母亲亲密的画面。是因为意识迷糊还是回忆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我更倾向于真实论,因为母亲留给他的照片是一张泳装照,这也很有可能是继父送走他的根本原因。
-
小黑(片中出现的一个黑皮肤男孩,名字忘了,暂且叫他小黑)为什么没有勇气浪迹天涯?某一天,沃尔夫冈执行了一次最暴力直接的逃跑行动,在挖煤的时候用铁锹狠砸管理员的头部,并呼吁大家和他一起跑,不过只有小黑跟他一起跑了。同样是疯狂地在沼泽地周围兜圈,所幸找到机会躲在车里回到了沃尔夫冈居住的小镇。小黑无家可归,可是沃尔夫冈不愿意带他一起回家,扔了几个硬币给小黑便自己回家了,并向母亲和继父讲述了自己被殴打的情况。然而,可怕的校长找上门来,要带沃尔夫冈回去,沃尔夫冈看到小黑坐在校长的车里。很多人说是小黑出卖了沃尔夫冈,其实就算不出卖,校长也同样能够重新找到沃尔夫冈,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小黑不敢自己一个人讨生活,而是选择再次回到感化院。
"
-
沃尔夫冈的母亲为什么要出卖沃尔夫冈?沃尔夫冈被校长找到后,一方面继父和校长都想让他回感化院,一方面沃尔夫冈向母亲诉说自己被虐待的事实,最终母亲决定和沃尔夫冈一起去感化院探个究竟。我想,沃尔夫冈此刻肯定深深地感受到无可奈何的忐忑,第一次去感化院的时候透过车窗看到一匹奔驰的白马,这次再回感化院,看到的是白马被拉回马厩。果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沃尔夫冈被送到了感化院门口,自己的母亲却并没有下车。她哭喊着敲打着车窗,却还是没有下车,也没有再来找过沃尔夫冈,沃尔夫冈被抛弃了。
-
沃尔夫冈如何看待小黑?沃尔夫冈才来感化院的时候,只有小黑愿意主动跟他说话,可不要以为这是什么忠诚友谊的老桥段,小黑是想和沃尔夫冈交易,让沃尔夫冈保护他。逃跑的过程中沃尔夫冈对小黑照顾有加,之后却并不愿意带上小黑这个包袱。小黑既是主动亲近相信沃尔夫冈的人,也是出卖沃尔夫冈的人,同时也是看到沃尔夫冈被抓回来后被活埋而崩溃自杀的人。沃尔夫冈看到小黑尸体时候的反应,是震惊?还是难过?我们都看不出来。
-
为什么以前男团们不集体反抗?这些受训的男孩子们,除了咱们的男主角外(男主身高欠一点),个个人高马大,能打能摔的样子,而看守他们的坏人只有三四个,为什么他们不集体反抗,却一直逆来顺受呢?也许是奴性,也许是太年轻,直到小黑上吊自杀后大家才觉醒,打倒了万恶的罪人,集体出逃,只剩下死去的小黑和被抛弃后心如死灰的沃尔夫冈。
-
校长到底是什么心态?影片中的校长似乎有分裂性人格。一会儿凶神恶煞惩罚不听话的男主,一会儿像圣人一般去拥抱被活埋的男主……他驱逐掉那位好心肠的舍监是因为觉得他太善良了还是因为他和男孩子有一腿呢?总之我们看不清校长是伪善还是因为过度相信自己的教育方式而变态。
以上这些问题都很难用言语一一解释清楚,影片只是把过程放到了我们眼前,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人物的选择和人物的内心,解读结果也多种多样,甚至得不到答案,所以这就是深藏的人性的演绎,它造就了一个普通德国少年痛苦的成长故事。
沃尔夫冈最终被校长放回,他到底如何去面对缺失了一段的生活呢?好奇的话,那就去影片中寻找答案吧。希望那个光影下的少年能够最终找回自己。
从本片我们可以看出来,德国人喜欢反思,不管是历史还是人性。by the way,我们还可以从影片中看到1968年的德国人已经很有钱,穿着打扮都非常fashion。
影片结尾字幕感谢了弗瑞斯特提供电影拍摄场地,并介绍道:“今天的弗瑞斯特是一所现代化社会服务机构,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多种教育项目。”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还没完……最后问一句,有关“七夕追情人、努力工作、看电影、做好自己”这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