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玛丽和马克思》观后影评
孤独亦可相互取暖
其实我并不喜欢黏土动画因为对于我来说,画风实在是太丑了,而《玛丽与马克思》则更是黏土动画中,比较丑的那一类。如果真的要说是什么坚持的让我看完,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词
视角
孩子与傻子,如果他们有着更多的发声机会,那么他们对于这个无可奈何又光怪陆离的世界,是如何看待的?又是如何思考的?不论是黄色的澳洲小镇,还是灰黑的纽约都市。在单纯之人的眼中,许多苦难与挫折,都显得多了些许隐形化的残忍。玛利与马克思都有不幸的童年,不被人理解的境遇,都对这个世界有着奇思妙想的看法,也都有着孤单寂寞的成长。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彼此。并以这样原始质朴的通信方式,度过了各自的大部分人生。
最重要的是,它关于着,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大时代里,还有着这样两个善良,单纯,质朴的人,在用真心真意经营着这么一段二十多年的珍贵友谊
细腻,温柔,善良,黑色幽默,奇思妙想等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导演的笔触,整部电影就像是导演写给观众的一封信,用旁白内敛的声音娓娓道来,看完整个电影,似乎也陪着主角们度过了一生。
马克思死在自家的沙发上,笔友玛丽穿越城市来找他,这是二人几十年来的第一次见面。玛丽抬起头,发现整个屋子的天花板上,都贴满了这几十年来她寄来的信。
当然,书信间,不仅有彼此的倾诉,也有彼此生活的素描,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孤独的人,如他们一样,竟然那么奇妙的联系起来,相互倾诉,相互安慰,相互守望,但,能遇到一个知己,无论远在天边,还是近在眼前,无疑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情。
只是,这世界,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是太骨感。这句话,很俗,但之于《玛丽和马克思》,却依然的适用,玛丽的人生如此,马克思的人生,也是如此:
玛丽曾经幻想嫁给贵族,住进堡垒,生一堆孩子,养一只狗……少女们随着年龄的长大,变成了对邻居男生的暗恋,以及婚姻的期待……当然,还有她的情感寄托的地球另一端的马克思,她从小就开始存钱,希望有朝一日,能去看他,两人相见……
然而,我们却知道,少女梦只是空想,婚姻却又遭遇离乱,父母也在意外中竞相逝去,最终所守望的马克思,只留下了一个没有呼吸的躯壳……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悲恸,将《玛丽和马克思》的每一帧画面都冻结起来,是的,她依然挣扎着在这个近乎绝望的人生中,寻找那些可以被安慰的每一个细节,马克思躯体带给她的气味,马克思将她的每一封信都熨平后贴满了的墙面……从小到大未曾变改的对现实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憧憬,让玛丽将悲剧的人生,过成了喜剧,这是令人心酸的一幕幕风景。
他总是在各种恐慌中,憧憬着与世界的完全隔绝,或许这是自闭症的一种体现,他们总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不愿出来,不能自拔,唯一那个突如其来的玛丽,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对生命的热望,让他乐于分享,分享心情,分享人生体验,甚至还会通过邮件往来的分享各种美食,特别是他最爱的各种形状的巧克力……即便是彩票中了大奖,他也只会给自己买下一生都吃不完的巧克力,然后给慈善机构捐款,给邻居老太太送钱……自闭,但不自私,这样一个极度善良的人,却是被世间所难容的存在,会让我们思索,我们是否也在理解着善待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了,还记得马克思送玛丽的那块儿巧克力么?上面写着 love yourself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