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兵圣孙武,《孙子兵法》九大镇国之宝
孙子(约公元前545-前470),名孙武,字长卿,华夏族。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后世以九月十二日为孙子诞辰纪念日。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1、出生名将之家,陈、田、孙三姓之祖
孙子的先祖为陈完,陈厉公之子,妫姓,氏陈。陈厉公兄陈恒公之少子林杀厉公而自立,是为庄公。后陈完因叛乱奔齐。齐桓公久闻陈完才学,命陈完为工正(掌管百工)。陈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陈氏为田氏,故他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原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姓“孙”氏。这样陈姓一分为三,陈姓、田姓、孙姓。
2、伍子胥七荐孙武,吴王测试失爱妃
孙子离开齐国后,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梅里(今无锡)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伍子胥先后七次向吴王推荐孙武,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80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将军。从此,孙子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
3、出奇制胜,几近灭掉楚国
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对于孙子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著书兵法。
他佐吴称雄功遂,隐居山林。不知所踪,也没有找到其墓地。
4、《孙子兵法》名扬世界,成为九大镇国之宝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被后世兵家奉为圭臬,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 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战略思想。
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发行海外,在全世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在作战中经常阅读;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战略专家根据《孙子兵法》,提出改善美苏关系的“孙子核战略”;成为美国西点军校的必修课程。《孙子兵法》还成为美国、日本等国企业家进行商战的必读之书。
2013年1月1日被《国家人文历史》评为:九大镇国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