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农历腊月初八,月光明亮澄澈。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可赵赫终究没等到虎年春节。
在腊八节这个本应团圆的日子,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赵赫,当天下午在北京不幸因病与世长辞,年仅61岁。
提起“赵赫”这个名字,你可能觉得陌生,但看到他的照片,你一定觉得熟悉。
赵赫在央视工作多年,始终没有离开过经济栏目,专业能力和人品素养得到亿万观众的认可。
听闻噩耗后,人们无不扼腕痛惜。

同为主持人的张泽群说:“经济半小时关切国计民生,打假三一五倾情去伪存真,沉痛悼念、深切怀念赵赫老师。”
看到有人评论说:“以前经常在2台看到他,太可惜了。”
印象里,大气稳重的赵赫还在自信地播报,一转眼,我们和他却已是天人永隔。
生命如此脆弱,人生有些再见,可能就是再也不见。
在赵赫的葬礼现场,哪怕天寒地冻大雪飞舞,礼堂前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手捧鲜花,神情肃穆哀痛。

一片赤子之心
1961年6月,赵赫生于北京。
他从小就喜欢朗诵,最大的梦想是一辈子坐在话筒前,向外界发布各种信息。
中学快毕业时,赵赫碰巧赶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来招播音员,他凭借突出的外表和嗓音脱颖而出,顺利实现了心中的播音梦。
好景不长,赵赫的父亲因病去世,沉重的打击让母亲卧病在床,孝顺的他决定提前回家照顾母亲。
复员后,赵赫在铁道部的一家工厂当检字工。
虽然本职工作和播音没有丝毫关系,可在此期间,赵赫从未放弃播音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他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经过大学4年的深耕,赵赫毕业后如愿进入中央电视台,一路当主持人、编辑,实现了年少的期待,始终没有离开话筒。
1987年,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一档经济栏目的主持人。
26岁的赵赫凭借扎实的基本功,被顺利录取。
他从此进入央视经济部,用一句“观众朋友你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开启一个时代。
《经济半小时》是中央电视台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名牌经济深度报道栏目。
赵赫曾担任该栏目的主持人及制片人,他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对重要经济事件抽丝剥茧,对业界各类观点披沙拣金。
赵赫的主持沉稳而有力,温厚又不失锐度,深受观众好评。
有人说:“如果我们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那将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如果能够坚持做下去,那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看,赵赫无疑是幸运的,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为热爱的事业奋斗终身。

稳重大气主持
赵赫的“赫”,在字典里解释为:显著,盛大。
人如其名,赵赫在工作方面硕果累累。
在1991年到2000年,赵赫除了担任《经济半小时》的主持人,还连续10年主持《央视3.15专题晚会》。
3.15晚会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功不可没,一度被观众视为“正义”的化身,赵赫也被人们称为“打假主持人”。
只要赵赫一出现,屏幕前的观众就会多一份信任感和安全感。

在前三届3.15晚会上,赵赫都是亲自撰稿,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在赵赫看来,3.15晚会是为了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毕竟,只有诚实经商、诚信经营,消费者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才能够放心。
很多公共管理条例的出台,都与这档节目息息相关,比如明星代言食品广告承担连带责任被写入《食品安全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出台等。
赵赫常说:“每个人,每个团队都要有精气神,都要有魂儿。任何时候都要守正和求真。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和良心。”
因为他相信:“只有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才能超越时空,走向永恒。”
赵赫的求真和执着,给身边同事留下了好口碑。
有网友说:“二十六年了,有个小秘密一直没跟您说。为什么你值班审稿总会特别忙,那是因为您从不居高临下三言两语就打回重写,总能在聆听采访细节后帮助编导们走出编辑误区,化腐朽为神奇。”
功不唐捐,赵赫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
2008年,他获得了我国主持届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2009年,他又获第六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这些奖项,他担得起!

谦和低调为人
和工作中的高调做事不同,赵赫在生活中非常低调,网上关于他的公开资料寥寥无几。
不过,不管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还是共事多年的同事,亦或朝夕相处的家人,都对赵赫评价很高。
身为丈夫,他和妻子相濡以沫三十余年,琴瑟和鸣;
身为朋友,他的乐于助人让人如沐春风,有口皆碑;
身为领导,他德才兼备时时为他人着想,赢得尊重。
在悼念现场,敬一丹眼睛哭得通红肿胀,接受采访时多次哽咽,表示在与赵赫合作的5年中,他是一个特别靠谱的同事和朋友,人缘也特别好。
与赵赫共事20余载的王小丫,同样含泪回忆起两人第一次做直播的经历。
那是1998年的3.15晚会直播,开场音乐响起,片头飞出来后,大家都紧张得几乎哆嗦。赵赫说第一段词定调,然后一切稳妥起来。
财经频道主持人谢颖颖把赵赫视为良师,她正式步入央视做节目时,“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了”这句话总是说不好。
赵赫告诉她,在这句话前面,加一个“好啦”,这样就像和观众在聊天。
于是,从那时候到现在,每当谢颖颖说到这句话,都能看见赵赫的笑容。

从重庆电视台走进央视的主持人史小诺发朋友圈写道:“后悔的是不知道您的病情变化,后悔的是在台里和您聊天吃盒饭的时候太少,您的温暖永远照在我的心上,多谢了!”
有人回忆说:“我和赵赫有一段较长时间出差的经历,回来以后再见面就觉得像亲人。一个普通人如此谦和已经非常受人尊敬,而一个名人如此,真想了解他如何修养至此的经历。”
赵赫是可亲的家人、靠谱的同事、谦和的老师,他用时光谱写真挚,用生命镌刻敬业。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句经典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赵赫虽然不在了,可他的真诚、厚道、认真,以及他身上那些温暖而美好的力量,留在了无数人心里。

在赵赫的挽联上,写着:
“荧屏绽放四十年,开枝散叶,满誉千山;群峰卓立一甲子,厚德载物,思追长河。”
短短30字,写尽了他的一生。
回想起他这一生——
他用自己的青春,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另一抹光亮。
他用自己的热血,留下了一档档精彩的节目。
他那些鞭辟入里的发言,依然留在观众们的心中。
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唯愿天堂没有病痛。
愿赵赫老师,一路走好。
作者 | 林希言,微信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