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鱼雷是极为重要的海战武器,驱逐舰、潜艇、鱼雷机都是鱼雷的消耗大户,这种其貌不扬的“黑鱼”,在海战中的重要性比舰炮还要巨大的。也因为对鱼雷的需求如此之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不乏优秀的鱼雷,比如说德国的g-7电动鱼雷、日本的九三式有氧鱼雷,都是二战鱼雷中的精品,被它们击沉的军舰、运输船可谓是数不胜数。
但是,有这么一款鱼雷却不一样,虽然是开发于战前的“高新技术”,可是在战争中的表现却只能用拉胯来形容了——这款鱼雷就是“臭名昭著”的美国mk-14鱼雷,它在战争中的表现通常有两种——提早爆炸,或者干脆不炸……
在mk-14鱼雷生产之前,美国海军内配备的鱼雷有三种,分别是:mk-7、mk-9和mk-10。这三种鱼雷生产的年份不一,不光性能比较落后了,就连鱼雷直径都不尽相同,完全是属于杂牌子货,尤其是这些鱼雷都是碰撞引信,在防鱼雷网遍地都是的今天,这种鱼雷显然不会有太多的优势可言。所以说美国海军在20年代末开始了鱼雷更换工作,希望研发出一款更为先进的鱼雷。
美国海军军械局和纽波特鱼雷站负责了新式鱼雷的开发工作,最终在1931年拿出了一款符合美国海军需求的鱼雷——mk-14鱼雷。mk-14鱼雷使用的是带有压缩气罐的燃烧涡轮作为动力,燃料方面则选择了甲醇,能让鱼雷航速飚到46节。
但鱼雷的航速虽然重要,美国人更注重的是这鱼雷安全与否,选择甲醇就是因为这个。这方面的反例嘛,你就看看日本的有氧鱼雷里面灌满纯氧,燃烧效率固然大大增加,可是这安全性嘛……看看日本后来那一票炸上天的驱逐舰,都是自家鱼雷殉爆造成的……
传统鱼雷都是碰撞引信,这种引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非常常见,可是大战结束后各国海军都开始配备防鱼雷网,这么一来碰撞引信就没了用武之地,这时候海军强国采用的策略都是为鱼雷配备磁性引信,这种磁性引信能够让鱼雷在飚至敌方军舰船底后,在磁性引信的帮助下引爆战斗部,从而形成可怕的空泡效应,让敌方军舰在欢声笑语中打出gg。考虑到mk-14鱼雷的是21英寸直径,装药有足足292千克炸药的话,那么两枚鱼雷报销一艘驱逐舰或是轻巡洋舰完全不是问题。
在这个思路下,美国海军军械局和纽波特鱼雷站开开心心地给mk-14鱼雷配备了磁性引信和碰撞引信,并幻想mk-14鱼雷在未来的战争中能大杀四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mk-14鱼雷根本没有进行测试,原因是美国海军在1931年仅仅肯给海军军械局提供一艘老旧的驱逐舰作为靶舰,而且击沉了之后还得海军军械局自己掏钱打捞残骸,总之就是不想多花钱。气不过的海军军械局一怒之下就没有进行测试,直接就把mk-14鱼雷实装,然后配发给潜艇部队了。
美国海军和海军军械局没想到的是,因为今日的这点小矛盾,他们完全没能发现mk-14鱼雷存在的性能问题,还在1938年还把mk-14鱼雷稍作改进,就变成了军舰和鱼雷机配备的mk-15鱼雷。换句话说,mk-14鱼雷的所有潜在问题都没有人发现,然后直接就配备到美国海军全军去了……
在战争爆发之前,没人发现mk-14鱼雷和衍生型的mk-15鱼雷有问题,可等到战争爆发之后,这鱼雷的毛病就彻底暴露了出来——美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和鱼雷机部队纷纷抱怨,自己装备的鱼雷存在有重大隐患,鱼雷不是早炸就是不炸,而且定深经常莫名其妙地出问题,深度比预定的多了不少,当鱼雷和目标呈现90°角时,鱼雷还可能会断成两截,还有鱼雷在海上兜圈子回来击中自家军舰的情况。
可以说,鱼雷的问题给美国海军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尤其是美国潜艇部队头上那已经不是冷水,而是连绵不绝的瀑布了。战争刚爆发的时候,他们原以为能靠鱼雷能好好欺负一下那些不注重反潜作战的日本军舰,至少也能收拾那些缺乏护航力量的日本运输船,可实际情况是鱼雷打出去后各种鱼雷跑偏、早炸,要么就是打出去后没了反应……
其实mk-14鱼雷断成两截都算是好的,有时候干脆是目标身上插满mk-14鱼雷后逃之夭夭,只留下美国潜艇兵在那里破口大骂……
长达整整18个月潜艇部队开始指责海军军械局和纽波特鱼雷站,表示就是你们生产的烂鱼雷,害得我们没法取得战果。那海军军械局和纽波特鱼雷站肯定不能认这个锅啊,天底下哪有人往身上揽黑锅的?所以他们一口咬定是潜艇部队操作不当、维护不善,才导致鱼雷出现问题。
海军军械局和纽波特鱼雷站在这边反复强调:“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mk-14鱼雷天下无敌!”那边驱逐舰部队和鱼雷机部队也找上门,怒斥mk-14鱼雷的衍生型mk-15鱼雷性能不佳。总之,就因为鱼雷这点破事,整个美国海军吵成了一锅粥。最后在1943年7月24日的“都南丸Ⅲ号事件”,又称鱼雷乌龙事件的影响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决定彻查鱼雷问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天美军的ss-283号潜艇发现了落单的“野生”日本油轮——都南丸Ⅲ号,这艘船是日本最大的油轮之一,现在不仅没有任何护航船只保护,也没有采取z字形规避航线,简直就是潜艇的活靶子。ss-283号潜艇的艇长戴斯皮特少校都开心坏了,连忙命令潜艇在距离对方800米的位置上抢占了一个近乎垂直角的发射位置,然后一口打出了4枚鱼雷,所有鱼雷都命中了对方,但就是没有看到爆炸……
很明显,鱼雷不是断掉了,就是插在人家的船体上了……
戴斯皮特少校暴跳如雷,急令部下继续发射鱼雷,而船上的日本人看着对面密密麻麻的鱼雷,整个人都不好了,都认为自己今天肯定要“七生报国”,然后去侍奉天照大神了。那边ss-283号又发射了多枚鱼雷,除去两枚没有采取垂直角发射的鱼雷在对方船尾部分撞击爆炸外,剩下的垂直角发射的鱼雷全都没爆炸。也就是说,这煮熟了的鸭子要飞啊……
此时,戴斯皮特还有最后一枚鱼雷没用,剩下的全都扔出去了,但最后他也没发射这枚鱼雷,直接带这鱼雷回珍珠港吗,找潜艇部队的扛把子,潜艇部队司令查尔斯·洛克伍德进行有关鱼雷问题的汇报。查尔斯·洛克伍德早就被该死的mk-14鱼雷气的七窍生烟,如今更是怒气值拉满,下令对这枚mk-14鱼雷“严刑逼供”——进行各种模拟实验,看看鱼雷到底炸不炸。
美国潜艇部队的测试简单粗暴,先是让潜艇对准一块海中的岩石发射鱼雷,鱼雷未能引爆,直接成了哑弹。接下来他又把鱼雷吊了起来,下面放了一块厚厚的装甲板,以此来模拟鱼雷使用碰撞引信时,在90°垂直角是否会引爆。结果很不理想,反复让鱼雷直接撞击装甲板数次,鱼雷就是不炸。
当时在场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尼米兹人都傻了,敢情我美国海军的鱼雷就是这么个垃圾玩意啊?海军军械局、纽波特鱼雷站,你们欺负我读书少是不是?真拿我当二百五啊?于是急令彻查mk-14鱼雷和衍生型mk-15鱼雷,要求务必找出问题所在,否则这些鱼雷不就成了“铁棍”了?那这玩意要了有啥用啊?同时,尼米兹表示要是找不出问题所在,你们就等着被辞退的命运吧!
眼看自家老大火冒三丈,海军军械局和纽波特鱼雷站只能去对mk-14鱼雷进行调查,而调查结果也是让人大吃一惊。首先,磁力引信因为受到地球磁场影响,再加上焊接鱼雷时有质量问题,所以mk-14和mk-15鱼雷才会出现,早炸、不炸等事故。
而碰撞引信出问题,则干脆是因为撞针和导向导轨的摩擦力在90度角撞击时,摩擦力过大,根本就不可能去撞击火帽所致。至于定深问题嘛,那其实就是压力阀在靠近鱼雷尾部,结果导致了定深装置有问题,鱼雷也因此各种打不准目标。
这一结果差点没吓死海军军械局和纽波特鱼雷站,只能按照现有问题去挨个解决,以免自己被上面找不痛快。美国海军则干脆怒斥mk-14鱼雷,表示:“它唯一可靠的地方,就是它的不可靠”但是,这又怪得了谁呢?
当初海军军械局和纽波特鱼雷站都希望mk-14鱼雷能够尽快投入使用,可结果却是美国海军一毛不拔,这才搞得mk-14鱼雷提早投入使用,结果在战争中暴露出一票问题。归根到底,美国潜艇部队的麻烦根本就是自找的,只可惜这mk-14鱼雷就获得了一个“铁棍鱼雷”的称呼,当真也是让人哭笑不得了。
参考文献:《hellions of the deep: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torpedoes in world war ii》
《iron men and tin fish:the race to build a better torpedo during world war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