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38年至1943年,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侵华日军对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重庆进行了200多次轰炸,先后采取了“高密度轰炸”,“疲劳轰炸”,“月光轰炸”,“无限制轰炸”。制造了“五三”,“五四”惨案,“大隧道惨案”,“8·19惨案”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罪行……日寇创下了世界空袭屠杀史上的最高记录。
历史是惨痛的,然而日本却是继续嚣张的,“重庆大轰炸”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始终未能得到恰当的宣传和应有的评价,对“重庆大轰炸这样的战争罪行,仍然坚持“不鉴史、不复罪、不理赔”的“三不”立场。不仅如此,日本右翼拒不承认历史,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侵占中国的领土钓鱼岛……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沿着中国作家笔下的“重庆大轰炸”,真实再现70多年前惨绝人寰的的历史场景。
街两旁,巷两旁,在火光与月色下,到处是直立的砖柱,屋顶墙壁都被炸倒烧毁;昨天暴敌是在这一带发的疯。脚底下是泥水,碎木破砖,焦炭断线;脸上觉到两旁的热气;鼻中闻到焦味与血腥。砖柱焦黑的静立,守着一团团的残火,象多少巨大的炭盆。失了家,失了父母或儿女的男女,在这里徘徊,低着头,象寻找什么最宝贵的东西似的。他们似乎没有理会到这第二次空袭,没有心思再看今晚的火光,低着头,不再惊惶,不再啼泣,他们心中嚼着仇恨。我们踏过多少火塘,肩擦肩的走过多少那样低头徘徊的同胞,好容易,走到城郊。地势稍高,火头更清楚了;我们猜想着,哪处哪处起了火;每一猜想,我们心中的怒火便不由的燃起;啊,那美丽的建筑,繁荣的街市,良善的同胞,都在火中!啊,看那一股火苗,是不是文艺协会那一带呢?!假若会所遭难?噢,有什么关系呢,即使不幸会所烧没,还有我们的手与笔;烧得尽的是物质,烧不尽的是精神;无可征服的心足以打碎最大的侵略的暴力!
没有哭啼,没有叫骂,火光在后,大家静静的奔向公园。偶然有声音叫,是服务队的“快步走”,偶然有阵铃响,是救火车的疾驰。火光中,避难男女静静的走,救火车飞也似的奔驰,救护队服务队摇着白旗疾走;没有抢劫,没有怨骂,这是散漫惯了的,没有秩序的中国吗?象日本人所认识的中国吗?这是纪律,这是团结,这是勇敢——这是五千年的文化教养,在火与血中表现出它的无所侮的力量与气度!
——《五四之夜》老舍
一九三九年五月三日敌机轰炸重庆市区,平民多有伤亡。翌日我在北碚闻迅,乘船赴重庆探视景超、业雅夫妇,在船上遇到方今孺,她也是去探望朋友的,我们立在船甲板上一路欣赏小三峡的风光。一到重庆我先到被炸地区巡视,看见夫子庙墙外有尸数具,盖着草席,尚未装殓,都是赤脚的。随后到戴家巷二号,景超上班未归,傍晚我与业雅正在亲谈,警报大作.房东国货公司经理陈叔敬先生上班未归,其夫人惊骇万状,于是我们三个人聚集在房东大客厅中屏息待变。忽然一声巨响,房檐一角坍下,来尘漫空,炸弹爆炸声接连而至。抬头一看,四处火起.我们躲在硬木大桌下央,赶快爬出来预备逃走.业雅拾起一只皮箱,房东太太提着小包袱,业雅还有两个稚子,我们仓皇出门。只见到处是人,往东走,有人喊东边起火,去不得;往西走,有人喊西边起火,去不得.我们随着人潮前进,过了夫子庙。有宪兵狂喊:"下坡到江边去!"拾级下坡不是容易事,坡陡/天黑/人挤,根本看不见脚底下的石阶,只能摸索下降。业雅拉着两个孩子,我替她扛着皮箱,房东太太挽着我的胳膊。我们怕走散,不停的互相呼唤着,像叫魂一般。事后房东太太告诉我, 我头上有冷汗滴在她的臂上。我们走到江边海棠溪,倒在沙滩上,疲不能兴。有人拿着生蔗兜售,我们买了几截解渴。仰视重庆山城火光烛天,噼噼啪啪乱响。因为房子都是竹子造的.过了午夜火势渐弱,我们才一步步的走上归程。截家巷二号依然存在,我下榻的旅行社招待所则门户洞开,水洒了满室。第二天,景超向资委会借到一部汽车,我同他一家狼狈的去到北碚。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五四大轰炸。
……
敌机空袭是一件性命交关的大事,不过也有人等闲视之,以为未必就能中彩,而且深信在劫难逃。我来北碚之始,编委会即凿了防空洞,可容三五十人。超初以为乡村小邑必无轰炸价值,不意连续被袭数次。第一次是操场上开运动会敌机来袭,郝更生先生腿部中机枪弹,隔江黄桷树复旦大学孙寒冰教授被炸弹震飞的一块巨石砸死。第二次轰炸,我适在新村中国银行宿舍楼上,凭窗计数敌机架数,忽啸声震耳,弹轰轰下,房屋动摇,乃匆匆逃到屋外。在门前拾得燃烧弹壳一大片。编译馆编委会合并后,工作人数骤增,乃开辟新防空洞,可容二三百人左右,在尚未竣工时警报忽传,我仓皇入避,弹下时有狂风飕入。每次空袭警报发出,各人反应不一样,有人立即紧张,非立即排泄不可,也有人要立即进食。事实上疲劳轰炸动则若干小时不得解除,防空洞里的生活确实难堪。不过比起重庆,北碚情形就不算严重了。景超告诉我,重庆大隧道发生惨案之日,他正在经济部大楼,俯视督邮街上数十辆大货车运尸,全裸的与半裸的尸身堆满车上,如同新宰的猪羊,有时则从车上滑落一两具,一时也无人照管。一车装若干具,若干车共装若干具,可推算而得其梗概。
——《北碚旧游》梁实秋
轰炸后
郭沫若
黄昏将近的时分
从墓坑中复活转来
怀着新生的喜悦
成了半裸体的楼房
四壁都剥去了粉衣
还在喘息未定
人们忙碌着在收拾废墟
大家都没有怨言
大家又超过了一条死线
回来了吗
一位在废墟中忙碌着的中年男子
远远招呼着赶回家的女人
窝窝都遭了,怎么办?
窝窝都遭了吗?
女人平静地回问着
这超越一切的深沉的镇定哟
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生命是不可战胜的
今晚20:00,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军事纪实》播出《碧血祭长空》第四集,带您一起回望那段不可被遗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