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瑞典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17世纪时借由战争扩张领土,特别是在三十年战争后夺取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波美拉尼亚),并可以随时插手德意志的内部事务,从此一跃成为北欧强国!
与此同时,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正大刀阔斧地对落后的俄国进行改革。他开始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并按照西方标准训练新式陆军,逐渐使俄国强盛起来。但是,强盛起来的俄国意图打通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的目标却遭到瑞典控制的卡累利阿,英格里亚,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等地区的封锁。俄瑞两国不可避险地开始产生矛盾。
而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扩张也使邻近的各国陷入了困境,丹麦、萨克森(德意志诸侯国)和波兰逐渐对瑞典感到不满。而勃兰登堡(德意志诸侯国)也开始也觊觎波美拉尼亚地区。
1697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去世,继任者卡尔十二世年仅14岁。俄国、丹麦、萨克森等国迅速结成反瑞同盟。
反瑞同盟成立后, 波兰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率先袭击了利沃尼亚;丹麦和挪威国王弗里德里希四世(1700年3月)进军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东面,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率军围攻纳尔瓦(1700年10月)。瑞典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年轻的卡尔十二世迅速作出了反应,他先集中力量对付丹麦,强大的瑞典军队迅速抵达哥本哈根,迫使弗里德里希退出反瑞同盟,并签署了和约(1700年8月)。接下来他调转矛头指向俄国,在纳尔瓦(1700年11月30日),8000瑞典军击败了3万俄军,卡尔十二世一战成名,彼得一世被迫撤退。
最后,卡尔十二世率军进攻波兰,并在波兰建立了一个坚固的军事基地,并向反俄的波兰贵族示好,以获得他们的支持。1702年5月,瑞典军征服了华沙,并入侵萨克森,迫使奥古斯丁放弃波兰王位。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的成功后,卡尔扶持了一个傀儡于1704年7月成为波兰国王。
在瑞典大军进入波兰同时,俄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彼得一世利用这一时期重整了军队,并在波罗的海东岸建立了自己的据点(彼得于1703年建立了圣彼得堡市和海军港口克朗斯塔德)。
当卡尔十二世意识到俄国势力正在重新崛起时,他决定于1707年末再次进攻俄国心脏地带——莫斯科。
起初,俄军一直避免与瑞典军正面交锋,彼得一世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而瑞军由于长途跋涉,补给不足,显得疲惫不堪。1708年10月,瑞军一支11000人的纵队遭到俄军突然攻击,彼得一世重整后的俄军实力强劲,装备精良,迅速击败瑞军,瑞军只剩下6000人溃逃与卡尔十二世的主力汇合,但是很快迎来了俄罗斯可怕的冬季。
寒冷的冬天让瑞典军队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严重消耗了军队的补给。次年,卡尔决定围攻俄国在乌克兰境内禾斯卡拉河畔波尔塔瓦的要塞。彼得一世早已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军队保卫要塞。
1709年7月8日,最后在波尔塔瓦会战中,俄军以45,000人对战20000人的优势兵力彻底击败了瑞典军队主力。卡尔十二世带着1500人仓皇逃到土耳其,并劝说奥斯曼土耳其向俄罗斯宣战。然而,土耳其人在普鲁特河获胜后,通过与俄国谈判达成协议,退出了战争。
与此同时,反瑞联盟各国开始在波罗的海沿岸占领瑞典的领地,瑞典陷入四面楚歌的困难局面。1713年5月,反瑞同盟击败了荷尔斯泰因的瑞典军队;1714年,俄军在汉格击败了瑞典海军舰队,并占领了奥兰群岛,威胁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这一时期,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部分领地不是被反瑞联盟占领就是受到他们的威胁。
1715年12月,卡尔终于回到了瑞典南部,并着手开始迎接新的战争,以求东山再起。1718年,他将军队扩充到6万人,准备发动新的进攻。不幸的是,卡尔在1718年9月入侵挪威时战死。卡尔死后,俄瑞两国虽有和平谈判,但谈判以失败收场,因此战争于1719年再度爆发。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再度大败瑞典舰队。1720年俄军攻进瑞典本土,瑞典只得与俄国进行和谈。1721年,两国签订《尼斯塔德条约》,瑞典被迫将英格里亚,爱沙尼亚,利沃尼亚和芬兰卡累利阿地带割让给俄罗斯。至此,瑞典在三十年战争后所得的优势尽失,完全失去了北欧霸主地位!而俄国则取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从此称霸波罗的海,成为欧洲列强之一。